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文 学] [讨论]征集关于“南方”的笔谈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9 20: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赶着上课,话说得很唐突,而且有些词不达意,请不要见怪。

我觉得“南方更有诗意”这个命题很好,而且更有包容性,南方文学想象的建造可以是其中的一个角度。

其实,北方文人寻找南方之梦的例子是俯拾即是的,就拿中国电影最著名的那几个北方导演来说吧,陈凯歌和张艺谋拍完了他们最好的作品之后,分别要去拍《风月》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故乡三部曲”和《世界》之后的贾樟柯先拍三峡,再拍成都,接着又拍上海。这是为啥尼?

再说一点不足为训的个人经验。离家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俺们东北是蛮荒之地。给我很大影响的中学语文老师旅行结婚特意去了江浙,回来之后向我们感叹人文环境的差异,说在绍兴,离秋瑾家不远就是鲁迅家,离鲁迅家不远是蔡元培家,再看俺家这地方,西边张作霖大帅府,东边是吴大舌头公馆,这环境生长的人能有文化吗?我在听他说这话之前就已深受感染,于是远行到一个群山环绕的富庶平原去求学,知道那里是司马相如、扬雄、李白、苏轼等等的故乡,“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连说这话的人都是现代数一数二的大文豪。但当我到了被名为“文化路”的餐饮一条街一分为二的校园之后,不久便发现所有这些都不及一部《死水微澜》更切近真实,“文君当垆”风流千古,底子还是蔡大嫂,她当然是极有诗意的,那“翠花,上酸菜”又为啥不是尼?加上乡愁作祟,第一年寒假坐火车回家,万里雪飘,从秦岭一直飘出了山海关,和北方五省返乡过年的广大阶级兄弟在车里暖暖乎乎挤了四十多个小时,想想不也挺有诗意嘛。当然,这已不是当初想象的那种诗意了。

于是,问题就来了,那种让北方人追寻、让南方人怀念的“南方的诗意”究竟是什么?她是如何产生的?在怎样的位置和距离上才能真正触摸到她?这是不是也相当于问“南方为什么更有诗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21: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南方人,我感到的南方与北方的区别是:水多,树多,雨多,花多,绿色多……以上这些地理因素是否更有助于人们形成“诗意”的想象?

因为什么是“诗意”就很不确定,可能各人有各人对于“诗意”的感受,所以我很怀疑“南方更有诗意”的话题是个伪命题。

所以,我们究竟把论述建立在什么样的根基上才会更牢靠是个问题。

上次讨论,好像是白水,提到这样一个事儿,好像是说从南宋以来,文人艺术家就主要出产于南方,这中间又是什么原因探讨一下似乎也有意思,就没那么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2: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4-9 21:46:05的发言:

上次讨论,好像是白水,提到这样一个事儿,好像是说从南宋以来,文人艺术家就主要出产于南方,这中间又是什么原因探讨一下似乎也有意思,就没那么虚了。


这个问题在你链接的那个帖子里说过,大约和政权南移、豪门大族南迁,文化南进有关,白水还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书。个人以为,中国南方的传统诗意文化其实是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如果没有好几个朝代的北方文化的进入,恐怕南方文化还是“质胜于文”。

但这是中国的情况,世界范围就不好说了,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3: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对我来说是梦起的地方,一直想去走走,小镇、古城、细雨、园林、佳人、山水,融合了我对诗意和美的一切想象。

但是说实话,我一直不敢去,因为我自知不是那种有诗意的人,如果涉及历史和典故,倒也喜欢得紧,可是对于诗意,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实在不敢去看,怕看了之后,反扰了别人的梦。还有一个原因,听说有些古镇山水被开发得过了头,怕去了,惊了自己的梦。

其实我的家乡,也有些美景,只是呆久了,反倒觉得平常了,多少次在海边呼啸,多少次看着海边的夕阳西下,多少次随着海水漂流。那也是一种美,只是,不是细腻的美,粗犷地有点心痛,我总是在想如果在海边品香茗,大概是人生最扫兴的一件事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hangqian在2010-4-9 23:24:10的发言:

其实我的家乡,也有些美景,只是呆久了,反倒觉得平常了,多少次在海边呼啸,多少次看着海边的夕阳西下,多少次随着海水漂流。那也是一种美,只是,不是细腻的美,粗犷地有点心痛,我总是在想如果在海边品香茗,大概是人生最扫兴的一件事了吧。。。

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可是在海上的

晨曦中、夕照里、月光下的大海多美啊!在夏夜的海岛上,躺在细白的沙里,望着满天的繁星,看一颗颗的流星飞过,就能让人想起《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0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小胡老师说的“诗意”这个词用的就有点“偏心”,很柔的“南方”的感觉。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好像对北方(特别是关中一带)更有感觉……但如果用“诗意”来形容貌似很不恰当。。。

漂泊、远方。。。这些词在我的感觉里用在北方更合适。。。套用一句:“纯爷们”= =#

PS:中国的“南方”有两种“南”吧——江南和岭南

[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1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好像对北方(特别是关中一带)更有感觉……但如果用“诗意”来形容貌似很不恰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不是一种“诗意”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0 12:33: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木木口袋在2010-4-10 1:37:33的发言:

感觉小胡老师说的“诗意”这个词用的就有点“偏心”,很柔的“南方”的感觉。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好像对北方(特别是关中一带)更有感觉……但如果用“诗意”来形容貌似很不恰当。。。


说得是,我就是感觉“诗意”这词太随意了,不好做学术文章。用“南方想象”代替可能更稳妥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21: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的“诗意”是软的。我觉得“南方想象”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0 2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  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鲁迅毫无疑问是南方作家,但他在建造自己的文学世界时,为何要表达对“朔方”的认同呢?另一段更有名的话是,“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站在沙漠上”是关于“现在的我”的塑像,而他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又都来自对故乡的记忆,应当如何看待这分别用“北方”和“南方”来表达的两个“我的世界”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11 0:06: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0:38 , Processed in 0.0658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