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李渤卒于公元831年,却开创了被世界教育界称颂的“李渤时代”或称“白鹿洞书院时代”,可惜却没有多少人听过这个人和这个词。要知道,牛津大学起源可追溯于公元1106年的某一天,剑桥是牛津淘气的儿子,降生于1209年,再过6年牛津的儿子们就建立了英国的《大宪章》;而哈佛大学?1636年,那一年的吴三桂本来还不打算引清兵入关,那一年距离万历十五年(1587年)也有很多年了。但是,白鹿洞书院的奠基人却在牛津诞生前、约翰•哈佛出生前,就已经死了几个世纪了。/引 引/李渤没有看到朱熹之下的白鹿洞书院成了儒家之“精舍”,成了全国四大书院白鹿洞、岳麓、嵩阳、睢阳“四大”之首,成了“史上最牛教学方法”的发祥地。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时已经年过半百,积累了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并且思想开放,又能争取国家拨款和项目经费,让这些读书人免去了学费、房费、医疗费、饭费和衣物费,安心治学吧,安心看书吧,安心讨论吧,别去招惹那些功名利禄的尘俗了。/引 引/白鹿洞书院与牛津大学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崇洋媚外的你我总以为古代的中国一无是处,只不过你从不知道李约瑟笔下的中国科技是如此丰沛,只不过你总是认为我国目前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滋养天上人间这个红颜梦剧场的温床,不知道是如今大学里的师生错了,还是领导人错了,或者中国古代留给我们的文化都错了,那么,你怎么解释白鹿洞呢?它涵养着导师制教学之世界之源泉之精髓,还充沛着李渤独立思考、独立行事、独立拯救国家的独立精神,甚至还孕育着未来中国开锁的钥匙。没有李渤这种“隐居人+仕途者”的霸气,没有朱熹对学术的细腻包容,没有各位师生的自由独立辩论和读书交流,白鹿洞只能成为学术黑洞,犹如今之中国。/引 如果单记述时间的话没什么问题,但要是与西方做一对比的话,恐怕问题就多了。仅就现代性而言,牛津大学可以有,而白鹿洞书院真没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9 15:30: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