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日月光华

[语 言 学] [转帖]令人匪夷所思的词义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4 2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6-24 15:27:35的发言:

     

         按照你的例子,“同志”这个词义的使用范围不是扩大了呀,而是发生了转移吧。现在你怎么称呼店家或者售票员呢?

     啊,原来我的例子属于词义的转移啊?呵呵,谢谢老师。

    现在称呼店家基本上就是称呼“老板”了,售票员就称呼“阿姨”了或者“师傅”。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7 22: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6-23 15:42:35的发言:

称呼语可以说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考查起来其乐无穷,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我的家乡人有个习惯,把人尊称为“老师”,还带儿化。所以每次我在家乡坐公交车,都听到售票员不厌其烦地对满车人喊:“老师儿,买票啦!还有哪位老师儿没买票?”

听同学说,她有一回去济南,在街上问路,一个老大爷听她喊了“大爷”非常不高兴,大爷说:“问路也不喊个老师!”

回来以后感叹,山东果然是教育强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7 2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日月光华在2010-6-23 15:34:08的发言:

转自:http://www.qstheory.cn/lg/bjyd/201006/t20100622_34257.htm

  小姐:宋元时对地位低下女子的称呼就是“小姐”,后转为对未婚女子的敬称,如西厢中有崔莺莺小姐。再后来,古时候人们对没有出嫁的举止端庄的女性都称呼“小姐”,到了近代五四以前,“小姐”是富有人家侍仆对富家女儿的尊称,到了七十、八十年代初,“小姐”是对女子的尊称,这种尊称几乎抄袭了西方文化的习惯,称呼未婚女子为小姐被年看成是很绅士的一种行为。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发展,“小姐”一词居然被描上了另类色彩,摇身变成了“三陪女”的代称,现在“小姐”在中国居然成了一种职业,有些地区称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小姐”的词义变迁是经过几次转移,现在是词义的回归,“小姐”的词义几乎是回到了宋元时期。

上海三十年代“先生”一词也指的是这“第三支柱产业”。  

此外,还有“领导”是带黑社会性质的头儿的别称、“朋友”是狱友、“粉丝”是追随者、“帅哥、美女”分别是对男性和女性的美称、“情人”是对异性的红颜知己的称呼,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一些定性模糊,说不清、道不明的词。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理乎它,别把它当回事,更不要去随大流,保持好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不受一些消极东西的影响,留一点语言文字的净土。

呵呵,树欲静而风不止,再说难不成想成奥特曼outman。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语言是水,不是容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8 1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皙在2010-6-24 23:40:14的发言:

     啊,原来我的例子属于词义的转移啊?呵呵,谢谢老师。

    现在称呼店家基本上就是称呼“老板”了,售票员就称呼“阿姨”了或者“师傅”。嘿嘿。

     这样称呼很合适,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8 19: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6-27 22:57:43的发言:

听同学说,她有一回去济南,在街上问路,一个老大爷听她喊了“大爷”非常不高兴,大爷说:“问路也不喊个老师!”

回来以后感叹,山东果然是教育强省。

        哈哈,“老师”地位是比“师傅”高些呀!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很多年前的一天,在北师大图书馆,磁带复制室里,我对工作人员说:“师傅,麻烦您听一下,这盘磁带录制的有些问题,听不清。”话音未落,那位女工作人员满脸不高兴,说:“别叫‘师傅’!”吓得我不敢作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朋友说的,他一个同事的亲戚来厦门,亲戚给了一张厦门e卡通,上公车,此人给司机看了一下e卡通,就想去找位置了,司机叫住他,说:"读卡啊",他就拿起e卡通,大声念到:"厦门e卡通~~",司机说:"到那边读",这人居然直接走到司机指的地方,用尽全力念道:"厦门e卡通",……车子当场失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1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开在2010-7-15 11:19:54的发言:
听朋友说的,他一个同事的亲戚来厦门,亲戚给了一张厦门e卡通,上公车,此人给司机看了一下e卡通,就想去找位置了,司机叫住他,说:"读卡啊",他就拿起e卡通,大声念到:"厦门e卡通~~",司机说:"到那边读",这人居然直接走到司机指的地方,用尽全力念道:"厦门e卡通",……车子当场失控

正吃着东西,差点失控噎住

[em01][em01][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6 1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开在2010-7-15 11:19:54的发言:
听朋友说的,他一个同事的亲戚来厦门,亲戚给了一张厦门e卡通,上公车,此人给司机看了一下e卡通,就想去找位置了,司机叫住他,说:"读卡啊",他就拿起e卡通,大声念到:"厦门e卡通~~",司机说:"到那边读",这人居然直接走到司机指的地方,用尽全力念道:"厦门e卡通",……车子当场失控

      老开提供的这个例子太生动了,怪不得逗乐了充满智慧的非鱼老师!

      也难怪这位厦门的外地人了,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听说读写”的施事主语应该是人,语言专家也是,举个语义场的经典例子为证:在“听   说   读   写”这组词的分析中,常常分析出 [+人] 这个共同的语义特征。

      现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我们的很多观念也需要及时调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6 10:01: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0:25 , Processed in 0.0471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