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欧阳柳在2010-6-25 20:03:08的发言:第一段就奠定了全文一种安静讲话的基调,犹如电视散文里的朗诵一样娓娓道来。 你偶尔和父亲一起出门,以为沉默是一种尴尬。也许因为你和父亲交流不多,若是和父亲交流很多,达到好朋友的感觉,就不会尴尬了。 我一直以为,好朋友的定义就是,两人一同走着,即使一言不发沉默到底,也依然不觉得别扭。因为我们两人相处的时候是最自然的,同我们独自走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远风老师说的,男孩子对父亲的感情表达会和女孩不同,我以为男孩子和父亲更像朋友,所谓多年父子成兄弟,于是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文章写得很好,不过有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斟酌哦。 “我知道父亲做菜觉得化学添加剂过多而不愿放调料,他会在19点的时候把新闻联播的声音放到充满整个家怕我不了解实事,他每一次都会带回我爱吃的水果和零食即使我喜欢吃的并不能在一个地找全……"这里“实事”应当作“时事”。我查了查汉语词典,“实事”有两个意思,1,实有的事;例如,此剧取材于京城实事。2,具体的事;实在的事。例如,少讲空话,多办实事。而时事是指,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另外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别地方写得有点赶,没有加上标点停顿。 “当‘父亲的头发已经全白|但这近乎于一种灵魂|会使人不禁肃然起敬’的时候,前世的友情复活可惜用了一生的代价。”这里后半句加上个逗号稍作停顿是不是更通顺些? “有一些感情不那么悲壮却噬啃着心灵,幸好还有梅花陪我们走过寒冬还可以看见美丽与哀愁。在父亲与我之间似有千言万语但说到底也只是生活的琐碎吧。”这里是不是加上一两个逗号更好呢? 这是我的意见,仅作参考,如果你是喜欢那个一口气的效果,那就没关系啦。毕竟写亲情的文章,自己看着舒服更重要。 谢谢柳姐姐 沉默的尴尬,是我幼年记忆里的一种感觉。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突然那种感觉就涌了上来。我明白你的心照不宣与好朋友的定义,但是它毕竟与父女关系有所不同。 那个“实事”是我打字的疏忽了……(粗心大意的懒小孩!),“时事”才是我想要写得。感谢你的字典~~好严谨的柳姐o(≧v≦)o~~ 关于逗号的问题,嗯,短句确实更有意味,也有点安妮的叙述感。呵呵,受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