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古小即

[文 学] [讨论]短篇小说:王佛脱险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07: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这篇小说可以作为网上读书会的讨论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博客上的一点记录,不揣冒昧,权作回帖

《东方故事集》

    这本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东方故事集》,我盼了很久。多年以前,在路边的旧书摊上淘到上下两册《当代法国中短篇小说选》,下册中选了其中的一篇,《死者的乳汁》,读罢立时就写了篇评论,说是所谓“意识形态批评”,其实不过生搬硬套,竟也有数千言。此次上海三联再版,班车上、枕头边,几天工夫,终于读完了余下的篇章。

    对尤瑟纳尔这样的大师,我不敢妄言。仅就自己的感觉,全书这十篇故事,也并非都深得我心。或许是因为年龄渐长,年轻时读来心潮澎湃的文字,此时再看,滋味便冲淡了许多。抛开这些不论,就说当下的我,最喜爱的,是取材于中国道家传说的《王福脱险记》和由《源氏物语》生发出的《源氏亲王的黄昏恋》。尤瑟纳尔是法国人,她把法国以东的地方都称为东方,因此,书中的故事,也有取材自斯拉夫、希腊的传说,这些篇中,以为《死者的乳汁》(此版译为《死去女人的奶》,窃以为此译名欠佳)、《马尔科的微笑》、《寡妇阿弗罗迪西亚》最佳,余者情节或过于平淡、寓意或过于直白、或专属一个民族心理、秉性的东西较重,总之于我,就少有触动了。

    说巧不巧,最爱的那两篇,全是最正宗的“东方”故事。《王福脱险记》,写经年久日深锁宮院的太子,不知道红墙碧瓦外春秋,自幼便把道士王福画中的山水人物,当作真实的世界。登基坐殿之后,才发现他的国度是如此丑陋、蛮荒、污秽。他难以忍受巨大的失望,就将王福擒来,要弄瞎他的眼睛,砍掉他的手。然而此前,皇帝还要他完成一幅未竟的画作。王福借机画出大海和小舟,与他的弟子乘舟而去,安然脱险。

    郑克鲁在译者序中介绍这篇故事,说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展现绘画的力量;二是表达对现实的失望。我看,这前一个层面未必有什么意义,第二层,也不是理想破灭那样简单。毕竟是一个传说,传说中的绘画就算神乎其技,也不代表现实中的艺术能让人具备特异功能。不过艺术的确能创造出一个别样的世界,一首诗,一本书,一幅画,一段音乐,都是一个世界,好就好在,超越现实的此岸世界,展开一个亦真亦幻的彼岸世界。我以为,艺术真正的力量,在于展现世界与人生的多种可能,不同于此身当下的,虽然无法重来,却可以向往的多种可能,从这个角度讲,艺术丰富了人的生命,改变了既有的世俗命运。这一重意思,又与第二重一脉相承,并非仅仅是皇帝对现实世界失望,皇帝本身就是现实世界,而王福和他的弟子则是彼岸世界的象征,艺术欲拯救人生,但现实却与其格格不入,乃至视其为泡影、欺骗,于是艺术家只能选择逃向世外,而政治家也只能选择接受既定的现实,人与世界分离,天空与大地分离,生命的本真被遮蔽,人只能接受在世俗命运里随波逐浪。

    这篇传奇最能打动我的,是一种“立体感”。中国古代的传说较之希腊、圣经神话,似乎普遍有平面化和单向度的感觉。比如后羿射日,其力量不可谓不大;然而比之摩西向上帝祷告,耶和华分开红海又再次聚合,让以色列人逃过,水淹埃及人的传说(《旧约?出埃及记》),意境上就显得乏味,想象力显得单调。与这篇《王福脱险记》类似,有神笔马良的传说,也是写一位艺术家巧脱险境的故事,马良用他神奇的画笔画出骏马、画出房子,然而一画再画,画的不过是“用具”,关系也总是人与“器物”、人VS世界的关系;王福则不同,他“在海面上添加一些小波纹,这只会增加海的宁静感,碧玉地面古怪地变得湿漉漉的,可是王福沉浸在绘画中,没有发觉自己坐在水中画画”,“一叶扁舟在画家的笔下逐渐变大,如今占据了画轴的全部近景。稍远些,突然响起有节奏的荡桨声,好似鸟儿振翅,快速而有力。桨声接近了,柔和地充满整个大殿,然后戛然而止,挂在船夫桨上的水珠颤动着,一动不动了。用来烫瞎王福眼睛的通红烙铁,早已在刽子手的火盆上冷却了。朝臣慑于礼仪,在齐肩深的水中踮起脚尖。海水终于没到皇帝的心口。大殿上鸦雀无声,只听到掉眼泪的簌簌声。”王福不仅画大海,画扁舟,而且把自己、把观众、把本已在现实世界中死去的自己的弟子,都画在了画中,赐予他们生命或是死亡。在那样的时刻,王福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对立与疏离,画里画外,已失却了界限,只有生与死划定了俗世与桃源边界。马良赖以自救的,无非是取巧而已,而王福和他弟子却知道,“过一会儿,就会水退人留,他们甚至不会记得袖管曾经泡湿过,只有皇帝心里保留这一点海水的苦涩,有些人生来就不会消失在一幅画里”。得救或是沉沦,早已在一个人对待世界、对待生存的态度中写定了,王福的画不过是使迷途的世人偶然窥见命运的面庞而已。

    《源氏亲王的黄昏恋》写源氏年迈,隐居山林,自以为可以从此脱出红尘,了却残生。可是他原来的女人中,有位叫花散里的,因为相貌平平,在源氏年轻时,从来没有得到过垂青,如今源氏老了,眼睛失明了,她想,如今终于可以得到她的爱情了,于是谎称是七品贵族家的妻妾,来到他的身边,陪伴这位旧情人走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在源氏弥留之际,回光返照间,他一一忆起以往那些陪伴过他的,光彩照人的容颜:他怀念直到死后才让自己相信她爱情的正夫人蓝姬(似应为紫姬,此译名早已固定,但郑克鲁译文如此);他怀念因争风吃醋而被人毒害,死在自己怀里的夕颜;他怀念与自己私通的后母藤壶和与他人私通的三宫;他怀念由于羞怯而躲避自己的空蝉;他怀念温柔贤淑的胧月夜……然而,直到撒手尘寰,他唯一没能记得的,正是这位并不在意他年老色衰,苦苦守在他身边的花散里。他提到的,是那位不曾谋面,也不曾存在过的,由花散里假扮的,低等贵族的妻子明三。

    这篇故事,郑克鲁提到,尤瑟纳尔将这个“不能算无情无义的贵族的内心情感和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样理解当然不错,却也好像过于简单。我读《源氏物语》,向来觉得紫式部对源氏的态度,并非都是反讽。看过这篇故事,更觉尤瑟纳尔深深明白紫式部的用心。试想光源氏年轻俊美之时固然好色,可谁又能说,对女子光鲜亮丽的容颜与肉体之爱不算是爱情呢?或许这种爱比之贺拉斯诗中的爱情(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显得浅薄,但哪个年轻男女不曾为那些美丽的肉身而心神摇曳过呢?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肉身之爱,似乎更当得起爱情二字,那种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同情、宽容、关怀、理解与责任心的混合物吧。花散里的悲剧,不能完全归咎于源氏,如果不是源氏年老失明,自惭形秽的她也不会有机会出现在源氏的生活中,与他朝夕相伴,她既然选择了陪伴这样的光源氏,就该有所觉悟--她只能以温柔体贴来打动对方,然而就算源氏为这种温柔而感动,他所爱的,依然不是那一个花散里。换言之,花散里最后毕竟作为明三得到了源氏的垂爱,如果她本来就想用明三的方式唤起源氏对花散里的爱,那么她就十足的愚不可及。然而,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正是写出了这深陷爱情的女子之痴,虽然花散里明知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唤醒源氏对自己的爱情,却依然矢志不渝地做了,在最后一丝侥幸的希望破灭之后,她不禁失声痛哭,尽管作为源氏最后的艳遇,她已经在源氏公子的心里留下了念想,但她也明白,作为花散里,她永远也不会成为他的最爱之一。

    无独有偶,类似的题材,是岛崎润一郎的《春琴抄》。春琴容颜被毁,心理失衡,深爱着她的佐助,便自己刺瞎了双眼,以求终身与之相伴。不过,比之尤瑟纳尔的这篇故事,这段传奇可谓反其道而行之。佐助自毁双目,是为了证明自己对春琴的爱,是纯粹的灵魂之爱;花散里假扮明三,是为了证明源氏对女人的爱并非只是肉体之爱,他们最终的果报,是多么地不同啊!

    前面提到了郑克鲁先生的译文,这里有些话不吐不快。应当说整本书的译文还是很有文学性的,一些句子很精彩。然而,或许是郑先生身兼数职,公务繁忙,译文有些地方显得过于粗心,一些早有固定译法的人名、地名,弄出新词来,这也还罢了;难的是同一篇文章同一人或地名,就出了两种译法,比如上述《源》一文,先是写“七品贵族的妻子祝三”,后来从源氏口中说出来,变成了“明三”;再如,开头是“科思蒂斯”,译注就成了“考思蒂斯”;此外,尤瑟纳尔多写历史小说,她的历史学识可谓浩如烟海,有些句子当有寓意或是特指,而译者就当观众一目了然,也不加上一些注释;还有一些句子,比如“虽然他长得俊美,却可以化装成女人,但看到他过长的身影,人们会认出他来。”第一、二个分句之间根本没有转折之意,其中的“却”明显是“也”之误。

    本书的责编水平不敢恭维,一些错误在译者可能是笔误,到编辑这里就不该仍让它们存在。此外印制人员用明显不符合审美规律的大字体排版,白辜负了好纸张。这些失误在挂着三联名号的书中出现,实在令人遗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2 9:43: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5 0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妻的死,林的死,两次让我想到余华的《现实一种》。那有些处在真空中的感觉,凝固,透明,窒息。人物的血肉被抽离,操控者,一个是极端利己的规则,一个是美在死态的色彩。

 

    “这些人不是那种人物,是不会在一幅画中消失的。”

    话是“喃喃地说”,却说得那么骄傲。

    这正是我梦想中的离去呵!

    无人的夜海,或野性的森林。当我觉得可以离开的时候,面前的毛笔在宣纸上舞起来。写出一个漂亮的汉字:爱。

    收笔时,我就不见了。

    那个字飞向海面,触水,晕开。漂远,沉。

    要么被一个独自探险的男孩拿到,点着,只为看瞬间的火焰和飞舞的灰烬。他还不知道,多年之后,他会为一幅画、一首诗、和一个幻一样的女子,痴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5 2:34: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0:16 , Processed in 0.0526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