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文 学] 琢磨顾城的一首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6 21: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惨痛的教训是,千万千万不能见诗人本人。尤其是,不能和他太熟,熟悉到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结果就是,读诗时很难从日常情境中抽离。原来的想象中,诗人是另一种人,他们和我们没有任何现实的交集,因此,可以引领我们的灵魂飞升;现在,我只能说,我不读王家新的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本来想八卦一下王家新,怕害得屋子也不能读他的诗了,还是算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2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所以呀,鸡蛋好吃,不一定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嘛(或者说一定不要认识那只母鸡)!

想起大一刚入校的一件趣事,也和诗人有关:九零年代有位毛姓少年诗人,常于少年杂志发表诗歌,某室友对其仰慕不已。恰值此人亦求学于师大中文系,且迎新时以师兄之名至宿舍小坐,当闻及此兄即彼诗人之时,室友几欲跃起,满面疑色。待诗人离去,室友大摇其头,连连叹气,沮丧不已,众人皆绝倒,笑曰偶像破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6 22:24: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6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伟人在他的仆人眼中毫无伟大之处,只因距离太近.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做了什么,对于人本身,又何必太过介意苛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1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是.

读王家新,最早是大一时听班主任程光炜先生的介绍与推荐.后来在人大听过他的两次演讲.尤其是看过他的长诗<词语>,因当时正在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觉得其间有许多共鸣隐约互现,加之其诗风的凝重与哲理的场景化节奏,故而喜欢上他的诗.八卦嘛,因为王是偶导师(从本科到博士导师就没换过)当年在武大的小小师弟,加之程先生也是武大出身,所以也知道一些呢不过,这有何关系呀.记得当时还喜欢并钦佩一些年轻的诗人,比如邓凯\陈均,那都是天天见面的很熟的同校师兄,但是诗好就没得说,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呢.话说回来,当年喜欢的一些汉诗人,比如王\西川\欧阳江河等,却也多年疏于阅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7 18:58: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19: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07-11-16 20:51:33的发言:

祎昂,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研究者往往成了拿手术刀和显微镜的人,这是一种无奈,所以研究者有时会羡慕走马观花的人……新诗困绕人们的一直是"晦涩"问题,研究新诗的孙玉石老师由是提倡一种"解诗学",就是把诗歌的意思确切地讲出来.这种解读主要是为了建立一种"联想域",就是划定理解的范围,从而帮助达到"心有戚戚焉".当然,这种解读不宜绝对化,只是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

屋兄,你提出的"干燥"/"湿润"这两个范畴蛮形象的,是不是和"轻"/"重"这样的感受相关啊?

木兰JJ八卦一下王家新吧……

哈哈,古兄,这干燥\湿润确是走马观花出来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2 2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一个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3 0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A假去大连,在金石滩地质公园看大海和岩石,想到顾城这首诗。实地站在这两者的组合之中,才感到海枯石烂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竟敢拿这个来说爱情,太嚣张。

哪来的不安呢?海水和巨石都是牢靠稳固的,只提它们不会有问题。可是顾城让他们动了起来,“移动”和“离去”。又偏偏说它们没怎么动,“轻轻”和“还没有”。诗人好像在求证什么,小心翼翼地看看,海水和巨石变了没有呢。

所以这两句给我印象最深,是诗中的暗涌。如果改成“海水浩瀚,巨石坚立”,就没有像题目本身的“提示”一词这样,有着暗含可能性的感觉了。



[ 本帖最后由 寒凝 于 2014-11-13 00: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1: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寒凝 于 2014-11-13 00:24 发表 A假去大连,在金石滩地质公园看大海和岩石,想到顾城这首诗。实地站在这两者的组合之中,才感到海枯石烂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竟敢拿这个来说爱情,太嚣张。哪来的不安呢?海水和巨石都是牢靠稳固的,只提它们不会有 ...

 

品得好。

昨晚读顾城《起义》,忽有所悟。大家来讨论讨论:

 

起义

 

水上浮满硬币

牛角格外弯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4 12: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4-11-13 11:31 发表      昨晚读顾城《起义》,忽有所悟。大家来讨论讨论:   起义   水上浮满硬币 牛角格外弯曲  


自己读诗比被带着差太多,自己读顾城好像读不出什么特别的来,可是小即哥哥拎出来的诗看着就能有感觉,“发现”是一种神奇的能力。

水上的硬币让人想到许愿池,想到欲求。许愿是因为欲求未得到满足而想要满足,动机就这样出来了。硬币又是财富的象征,钱总是能把世界搅乱,“浮满硬币”是一个多么纷乱躁动的场景。

牛角和格斗紧密联系,格外弯曲的牛角蕴含着暴力,蓄势待发。

全诗只有两句,一内一外,一软一硬,烘托出起义发动前的紧张氛围,而且还是欧式的感觉,很洋气。顾城实在是很会给自己的诗取名字,常常谜底就在名字里。《颂歌世界》这一组诗真是宝贵。




[ 本帖最后由 寒凝 于 2014-11-14 14: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0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凝解读了这两句诗,前段还没有回应。今天再来切磋一下。

 

第一句我想到庙里的许愿池,大家丢硬币里面,如果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就说明有好运。它显示的是大家都希望有好的命运。

 

第二句牛角为什么弯曲了呢?牛角是坚硬锐利的,但被一种看不见的力压弯了。说的是命运的强大。

 

起义就是对命运的反抗,这种反抗,就好比牛角的弯曲,终会被命运镇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5:17 , Processed in 0.0600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