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采绿

[原创文字] [原创]论张爱玲小说的叙事张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1 19: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绿的感觉是真敏锐细腻,对语言和细节的把握很是妥贴。

倒是那三个小标题感觉有点像贴标签,是浮着的。到底什么是“恐怖的错置”,什么是“参差的对照”在这里语焉不详,似乎很难区分。

对《花凋》里那双皮鞋的分析让人眼前一亮。“两三年”和“三星期”的对比里面有很多东西。也让我想起《红玫瑰与白玫瑰》结尾处,振保怒火狂扫后,半夜看到的烟鹂那双绣花鞋:“地板正中躺着烟鹂的一双绣花鞋,微带八字式,一只前些,一只后些,像有一个不敢现形的鬼怯怯向他走过来,央求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1-5-11 18:16:54的发言:

不为师敏锐。不知道行香子自来如此,还是阅胡不能自拔?

 

胡兰成的书,眼下还只看了《禅是一枝花》一本呢,倒想看看其他,不过还没闲时功夫。

不过民国时的散文是看了一些的,声气都还相像,我都喜欢得紧,大概是有影响。

我对文字尤为敏感,看不同风格的文字,舌尖上都仿佛尝得这样那样的滋味,总不一样。

所以爱看好味道的文字。自己写些什么,心里耿耿,字字声声,是很要计较的。

说来是好事情。其实很苦恼,老看文字去了,很容易就流于浮夸了。我就很浮夸,坏典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1:15: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远风在2011-5-11 15:06:26的发言: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楼主的名字来源于此吧?近来行香子、采桑子、采绿等小朋友的名字都很典雅啊。

 

话说扬之水有本书就叫《终朝采蓝》,大家可以看看。

 

谢谢远风老师,我老早就想找本讲文物的书了,这个可以改名为《穿越须知》,呵呵。

特别想看看瓷器的发展,老师还有没有可推荐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1:29: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行香子在2011-5-11 21:14:53的发言:

胡兰成的书,眼下还只看了《禅是一枝花》一本呢,倒想看看其他,不过还没闲时功夫。

不过民国时的散文是看了一些的,声气都还相像,我都喜欢得紧,大概是有影响。

我对文字尤为敏感,看不同风格的文字,舌尖上都仿佛尝得这样那样的滋味,总不一样。

所以爱看好味道的文字。自己写些什么,心里耿耿,字字声声,是很要计较的。

说来是好事情。其实很苦恼,老看文字去了,很容易就流于浮夸了。我就很浮夸,坏典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1:15:03编辑过]

 

呵呵,这段话也是十足的民国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5-11 22:05:31的发言:

 

呵呵,这段话也是十足的民国腔:)

 

哈,同感,看来行香子“中毒”颇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2: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行香子在2011-5-11 21:29:10的发言:

谢谢远风老师,我老早就想找本讲文物的书了,这个可以改名为《穿越须知》,呵呵。

特别想看看瓷器的发展,老师还有没有可推荐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1:29:18编辑过]

扬之水还有几本同类型的书,比如《诗经名物新证》、《古诗文名物新证》等等(想起来这套宝贝还在不为那儿呢~)。

还有孟晖的《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也是同类,我和不为老师也都欢喜得紧呢,嘻嘻~

有本民国的书虽不是文物的,也可以增长见闻:杨荫杭的《细说万物由来》。这些书以前在水云间都谈论过,但恐怕日久不好翻检了,就再啰嗦重提一遍吧。

有个瓷器网站:http://www.china-cw.com/news/cqzs/

此外,哪天若是去看真瓷器,别忘了叫上我~~~

 

恩,好像歪楼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2:32: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2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行香子在2011-5-10 23:45:58的发言:

真好,我也大爱张爱玲。我看小说看到她,才恍然明白,原来小说是这样子的。小说这个文体的概念新鲜得像是四月里的樱桃,同散文和诗一下子区别开来了。再就是明白,哦,红楼梦讲的不单单是爱情,原来是人情。为了这两点明白,我真是欢喜她。

张的小说深了说人性,浅了看情事,都是第一等的。我看到《倾城之恋》,范柳原和流苏在饭店旁的一堵墙边,说什么地老天荒的时候会有一点真心,还有半夜里柳原给流苏打电话,讲诗经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觉得比琼瑶剧山盟海誓还动得人心。不过她的笔写人性真是太尖薄了,不能久看,得隔些时候重翻,不然看草木都是黯然。

她的语言真是天才的好,太乖张了,处处都见她的性情,声气口吻都只是张爱玲式,旁人想学也学不来。

民国出了那么多奇人,张爱玲在其中,光芒亦丝毫不掩。我真是欢喜她。

是的呢,倾城之恋算是张的小说中结局比较好的,可流苏和柳原的相互“算计”一点不少,真是写尽人性。而张的刻薄也是出了名的,想到她形容人家的嘴唇厚,说“切切一盘子”,不免笑出声来,也只有她敢这样比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2:56: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1 23: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1-5-11 22:30:46的发言:

扬之水还有几本同类型的书,比如《诗经名物新证》、《古诗文名物新证》等等(想起来这套宝贝还在不为那儿呢~)。

还有孟晖的《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也是同类,我和不为老师也都欢喜得紧呢,嘻嘻~

有本民国的书虽不是文物的,也可以增长见闻:杨荫杭的《细说万物由来》。这些书以前在水云间都谈论过,但恐怕日久不好翻检了,就再啰嗦重提一遍吧。

有个瓷器网站:http://www.china-cw.com/news/cqz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2:32:09编辑过]

嘿嘿双手合十,感谢推荐。

我是上回去国博看了瓷器后就很喜欢呢,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瓷器呢~~

另,向楼主说声抱歉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1 23:00: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23: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踏雪2011-5-11 13:45:56的发言:
 

热烈欢迎小张迷的到来!

白水过奖,我只是张迷中的一个。

小张迷举出了那么多张爱玲笔下的那些让人“脊背发凉”的文字,是看到了张爱玲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小张迷自己有很好的语言感受能力,是发现这些文字的前提。文中还提到“参差对照的艺术”和“反高潮”,都是理解张爱玲小说的关键,可见小张迷看了不少东西呀!

关于《色戒》,我有一点小小的异见。易先生的形象,给我的印象正是“鼠相”,翻看原著,是这样写的:“人像映在那大人国的凤尾草上,更显得他矮小。穿着灰色西装,生得苍白清秀,前面头发微秃,褪出一只奇长的花尖;鼻子长长的,有点‘鼠相’,据说也是主贵的。”可见小张迷没有引用完全。易先生虽不至于“十分不堪”,但张已指明他矮小、苍白、微秃、鼠相,可想那形象是好不到哪儿去的。另一处关于易先生形象的引用也未完全:“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原著是:“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在她看来”四字非常重要,表明这是王佳芝的视角,千万不可省略。关于《色戒》,要特别注意叙述者的“声音”和“态度”,而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本身,否则会对小说主题理解产生偏误。

 

 

 

踏雪老师的点评真是让我受益良多呢。大概是太喜欢梁朝伟,导致易先生的形象在我这儿有点兀自高起来了,不自觉地就为他辩白了一番。另外一句的引用真是我的疏忽,当时摘抄的时候大意了。现在看来即使仅是四个字,也大有深意,谢谢老师指出!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11-5-23 17:06: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23: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1-5-11 15:11:20的发言:

 

这个评论很专业了:)视角一节尤其重要,它关乎叙事立场,我讲古典小说的时候重点讲过这个啊:)

 

是呀,老师讲叙事立场这一节的笔记我摘得最多,也给我很多启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9:06 , Processed in 0.0633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