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子非鱼

[历 史] [转帖]我们有什么资格嫌弃农民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11-6-5 1:03:51的发言:

我也反对歧视民工,但更不赞成用上述这段话作为理由,因为这是天底下最虚伪的话,至于为什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就不讲了。反对歧视民工,但也没必要把民工说得很伟大。

 

我家装修时记得一个装玻璃的女工,连加减乘除都不会,但我实在昧不下良心骗她,她和老公辛苦打工,四个女儿就放弃上学,全家供唯一的儿子考上复旦大学,很令人感动,我付款时没让她让零。一般我也不让送货的民工找零,深知他们也不容易。

 

但是同情与赞美是两回事。民工也造成治安问题。记得望京小区刚建成时,本校一位女老师就因装修纠纷被民工捅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5 1:14:32编辑过]

药家鑫桶死了张妙,大学生也造成治安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那群的确并不高尚伟大的人再也忍受不了我们的“同情”的目光(设身处地,想想我们自己忍受得了不),偏就做起了暴民,我们又能怎样?除了求助我们平时厌恶的官方暴力机器,我们还有资格“同情”谁?

为什么说毛是虚伪的?因为他剥夺了一个阶层的尊严,却没有真正让另一个阶层获得尊严?这样说既正确又轻松,但说完之后呢?继续做一个有尊严有良心的好人,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被“他们”感动。

寒凝的小马扎也是我大概能够得着的境界,所以我实在无法说毛不够真诚,因为他的不够出现在我根本够不着的地方。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个人品质问题,而制度和制度文化的问题,现在不是都在讲“宪政”吗,可一说到工人和农民,怎么就都忘了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让工农成为被“我们”同情怜悯的他者的体制,本身就是违宪的。

说毛虚伪的前提,是把他停留在话语层面的制度理想变成现实,而不是把难题搁在一边,轻松地说这种理想有多么不切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将民工引来,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同时反过来咒骂他们弄脏了城市,城市管理者允许外来人口入城,却不把心思放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而是将他们视为低一等的管制对象,不遗余力打击。如果可以像人一样生存,谁会愿意像蚊蝇一样苟活?

一位北京朋友有一次很气愤地表示,政府就不该允许外地人随便进京,外地人为什么不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出生就应该在哪儿生活,保证外地人的权利,那凭什么就得牺牲北京人的生活,这对北京人也不公平!

这样的话似乎也很有道理,资源有限,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城市人)也有生活好的权利,因为外地人,北京工作不好找了,街道脏乱了,马路拥堵了,治安变差了……

只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几乎没有人有资格在某个城市生活,因为有几个人的祖宗十八代生来就是某个城市的人?

木耳引用过一句话:故乡就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不是一代代无数次的流浪,你我不会在这个城市相遇。

在中国,城乡之间、发达不发达地区之间的资源极其不均衡,外地人也很愤懑,凭什么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高考招生名额就得倾斜北京孩子?所以,为了下一代享受更好的资源,有更平等的机会,不少外地人只好挤到大城市。不只是中国,也不只是现代,人类的一次次流浪,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吗?逐梦他们去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专家们希望当地维持原貌,可是那里的人们却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在我从小长大的城市里,也一样有人歧视外地民工,给民工专门的称呼。这些人们忘记了他们去更大的城市,也一样是外地人。而更大城市的人忘记了,他们去国外,也一样是外地人。

没有同情的社会是可怕的,光有同情,没有行动的社会是无力的。

此外,那位北京朋友很伤心我竟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而我有那张承认我是北京人的户口纸。

其实,除了那张纸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我和他们视为敌人的外地人实质上有何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5 1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1-6-5 11:40:34的发言:

城市将民工引来,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同时反过来咒骂他们弄脏了城市,城市管理者允许外来人口入城,却不把心思放在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而是将他们视为低一等的管制对象,不遗余力打击。如果可以像人一样生存,谁会愿意像蚊蝇一样苟活?

一位北京朋友有一次很气愤地表示,政府就不该允许外地人随便进京,外地人为什么不好好建设自己的家乡,在哪儿出生就应该在哪儿生活,保证外地人的权利,那凭什么就得牺牲北京人的生活,这对北京人也不公平!

这样的话似乎也很有道理,资源有限,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城市人)也有生活好的权利,因为外地人,北京工作不好找了,街道脏乱了,马路拥堵了,治安变差了……

只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几乎没有人有资格在某个城市生活,因为有几个人的祖宗十八代生来就是某个城市的人?

木耳引用过一句话:故乡就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不是一代代无数次的流浪,你我不会在这个城市相遇。

在中国,城乡之间、发达不发达地区之间的资源极其不均衡,外地人也很愤懑,凭什么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建设的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高考招生名额就得倾斜北京孩子?所以,为了下一代享受更好的资源,有更平等的机会,不少外地人只好挤到大城市。不只是中国,也不只是现代,人类的一次次流浪,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吗?逐梦他们去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专家们希望当地维持原貌,可是那里的人们却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生活。

在我从小长大的城市里,也一样有人歧视外地民工,给民工专门的称呼。这些人们忘记了他们去更大的城市,也一样是外地人。而更大城市的人忘记了,他们去国外,也一样是外地人。

没有同情的社会是可怕的,光有同情,没有行动的社会是无力的。

此外,那位北京朋友很伤心我竟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而我有那张承认我是北京人的户口纸。

其实,除了那张纸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我和他们视为敌人的外地人实质上有何差别?

公平地说,北京倒是相对最不排外的城市,因为外地人太多并且强势,从国家领导人到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且真正的成功人士可能根本不稀罕那张户口纸,像直到李承鹏参选人大代表时,我才知道他的户口还在成都,我还以为他早就是“北京人”了呢,因此,抱怨资源被抢夺的本地人倒可能真是相对弱势的,对于外来的精英,他们顶多只能“妒恨”,却无法“歧视”。

说到底,被歧视的对象是外来的穷人,谁是穷人,不太容易精确界定,今天许多有体面工作的人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至少还都能以“我们”的名义发声,而被视为“他们”的农民工呢?我看到这个转贴的原贴旁边还配着网络调查,诸如:“您对农民工的印象是?”要是一个农民工上网看到这篇文章和调查,他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我有资格嫌弃我吗?”“我对我的印象是?”这个“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我”是这个所谓“公共空间”的主体吗?在这种同情的话语和目光面前,“我”能不感到被排斥和被歧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8: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西在2011-6-5 17:42:42的发言:

公平地说,北京倒是相对最不排外的城市,因为外地人太多并且强势,从国家领导人到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且真正的成功人士可能根本不稀罕那张户口纸,像直到李承鹏参选人大代表时,我才知道他的户口还在成都,我还以为他早就是“北京人”了呢,因此,抱怨资源被抢夺的本地人倒可能真是相对弱势的,对于外来的精英,他们顶多只能“妒恨”,却无法“歧视”。

说到底,被歧视的对象是外来的穷人,谁是穷人,不太容易精确界定,今天许多有体面工作的人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但至少还都能以“我们”的名义发声,而被视为“他们”的农民工呢?我看到这个转贴的原贴旁边还配着网络调查,诸如:“您对农民工的印象是?”要是一个农民工上网看到这篇文章和调查,他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我有资格嫌弃我吗?”“我对我的印象是?”这个“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我”是这个所谓“公共空间”的主体吗?在这种同情的话语和目光面前,“我”能不感到被排斥和被歧视吗?

以前一直也觉得北京在中国大城市中,基本算是包容度最大,最不排外的了,喜欢她的大气和古老,所以会选择留在这里。当听到那位朋友那样气愤的话时,我很吃惊(那位朋友不能算是弱势的北京人),原来北京也有这样的一面。

铁西说得有道理,在北京最被歧视的是外来的穷人。想想那位朋友举的例子,里面的外地人即使不“穷”,也是小生意人,他们和民工一样在这个城市里是没有话语权的。

不过,这个问题似乎不只是外地人的问题,而是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了。

此外,作为调查,“您对农民工的印象是?”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并无大碍,就如同对高校老师的社会形象调查中可能出现“您对高校教师的印象是?”这样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5 19:06: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2: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西在2011-6-5 11:08:24的发言:

药家鑫桶死了张妙,大学生也造成治安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那群的确并不高尚伟大的人再也忍受不了我们的“同情”的目光(设身处地,想想我们自己忍受得了不),偏就做起了暴民,我们又能怎样?除了求助我们平时厌恶的官方暴力机器,我们还有资格“同情”谁?

为什么说毛是虚伪的?因为他剥夺了一个阶层的尊严,却没有真正让另一个阶层获得尊严?这样说既正确又轻松,但说完之后呢?继续做一个有尊严有良心的好人,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被“他们”感动。

寒凝的小马扎也是我大概能够得着的境界,所以我实在无法说毛不够真诚,因为他的不够出现在我根本够不着的地方。说到底,这根本不是个人品质问题,而制度和制度文化的问题,现在不是都在讲“宪政”吗,可一说到工人和农民,怎么就都忘了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让工农成为被“我们”同情怜悯的他者的体制,本身就是违宪的。

说毛虚伪的前提,是把他停留在话语层面的制度理想变成现实,而不是把难题搁在一边,轻松地说这种理想有多么不切实际。

 

大学生杀人不能反证民工造成治安问题不成立,好比我偷东西并不能证明别人没偷东西一样。

民工的社会地位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地进行一番道德谴责就可解决的。这其中既有体制问题,也有民工本身的问题。当然体制是主要的。体制好,民工有出路,对他们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不然。但是体制问题是我等草民无法置喙的,所以目前我们只好呆在一个安全距离“同情”他们。

MAO的制度理想远非“不切实际”,如果变成现实,中国将成为真正的地狱,幸好文革在我们有生之年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11-6-6 2:27:44的发言:

大学生杀人不能反证民工造成治安问题不成立,好比我偷东西并不能证明别人没偷东西一样。

 

我并没有反证,我问的是:既然不能因为某个大学生杀了人,就说这个群体造成了治安问题,对于农民工,又如何能以个案来说明群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11-6-6 2:27:44的发言:

 

MAO的制度理想远非“不切实际”,如果变成现实,中国将成为真正的地狱,幸好文革在我们有生之年结束了。

问题是,您说毛是虚伪的。既然是虚伪的,他就不是真正在践行理想了。如果您认为文革中的灾难是真正实践共产主义造成的,那毛就是真诚的了。

 

并且,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等理想要是真的实现了,中国怎么就变成“真正的地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1-6-5 18:54:33的发言:

 

此外,作为调查,“您对农民工的印象是?”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并无大碍,就如同对高校老师的社会形象调查中可能出现“您对高校教师的印象是?”这样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5 19:06:04编辑过]

呵呵,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您对中学教师的印象是?”“您对医生的印象是?”,“您对公务员的印象是?”等等,可无论对这些职业的社会评价有多么负面,都不会让“我”在向别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时感到难堪,而为什么农民工就那么“怕”城里人的目光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6 8:34: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6 0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刘虎在2011-6-6 2:27:44的发言:

大学生杀人不能反证民工造成治安问题不成立,好比我偷东西并不能证明别人没偷东西一样。

 

铁西那句话是想对你的逻辑进行归谬,他的意思大概是说,个体行为不能直接推导出群体属性,而不是直接以大学生杀人来反证民工造成治安问题不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1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铁西在2011-6-6 8:16:58的发言:

呵呵,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您对中学教师的印象是?”“您对医生的印象是?”,“您对公务员的印象是?”等等,可无论对这些职业的社会评价有多么负面,都不会让“我”在向别人表明自己的身份时感到难堪,而为什么农民工就那么“怕”城里人的目光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6 8:34:29编辑过]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问题本身是无碍的,农民工的“怕”是源于城里人的有色眼镜。说实话,当面听到议论现在高校的“丑陋”面时,我多少还是会尴尬的,虽然我很清楚这只是一小部分同行的行为。如果有一天,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个泥坑,高校教师成了过街老鼠,我想很多同行在表明自己身份时会难堪的。这个比拟可能不太恰当,农民工是因为贫富被歧视,高校老师因为言行受歧视。我想说明的是,他们的难堪都在于原本客观的身份被蒙上了一层主观色彩。

换一个比拟可能更合适一些,比如从前的戏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9:07 , Processed in 0.06235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