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云来

[原创文字] 试说“文人相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3-13 21:18 发表  1、方舟子好像是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大学一直是文学社骨干,看看他写的新诗哭倒了多少人。2、后来都不怎么看了,恐怕不能说对他的风格都挺熟悉吧。先不说少年的韩寒老成不老成,单说后来他的文章跟博客风 ...

 

这几个点微博上都已经辩过了,无伤大雅。

我的看法是,几个细节的疑点或许能够为一个阴谋论构造真实发生的概率,但原本摆在那里的“清白”因此无辜受怀疑。

 

方舟子的撒泼策略是这样,预告造势——转发借力——无视反驳——逼不得已发发旧诗感动人——继续耍流氓。

语文单科状元是不是就一定比没有高考过的人有资格谈文学,我不多说。

 

既然你觉得年少的方舟子的诗歌能为他现在的胡作非为辩护,或许也应该想想韩寒从十七岁的少年到三十岁的男人的变化过程里,有没有高考是不是那么重要。

 

总之这三个月我看了方舟子及其主力狗腿的所有质疑文章,也把韩寒几年来每一篇能看的博文都看过了。

结论就是,我不相信韩寒有代笔,也不认为正面回应方舟子会有效果。

 

对了,追加一句,看过《二十四史》、《管锥编》、《论法的精神》,不等于看完或看懂。

 

[ 本帖最后由 云来 于 2012-3-13 22: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3 23: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3-13 21:18 发表  1、方舟子好像是福建省高考语文单科状元,大学一直是文学社骨干,看看他写的新诗哭倒了多少人。2、后来都不怎么看了,恐怕不能说对他的风格都挺熟悉吧。先不说少年的韩寒老成不老成,单说后来他的文章跟博客风 ...

因为没怎么关注过这事,所以方舟子是怎么样的,我也不太知道。我是听说他质疑的是韩寒当年的作品,而这部分我比较熟悉,所以才这么说。如果方舟子是这样质疑了,又还有挺好的文学功底,以我目前的经验和理解,确实是不太能想通。

后来不会主动去关注韩寒博客,但也间或看了一些,会觉得风格平淡了很多。如果是质疑这方面,语法造句,这个不太好说,立意思想,他有起伏很大么,好像一贯那样吧。不过还是觉得,不太相信他会找人代笔。就我从他早年的文章里认识到的这个人,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当然,文不一定如其人,不过我自己的判断是如此。但如果方舟子拿出了过硬的证据,韩寒真找人代笔了,那就是我判断错误了。也没什么。

方舟子“彻夜阅读《管锥编》和《论法的精神》”?呵呵,那我是不能的。我有《管锥编》,不管我古文太差劲了,读不大懂,所以只是堆在书架上生尘了。《论法的精神》也没看过。至于彻夜阅读,更是不能了。我看书方面一向是不行的,也一直对看书很行的人特别羡慕。不过看韩寒十几岁时候的书单也挺吓人的。那时候我只懂得看语文试卷上的阅读而已。也许方舟子很懂文学吧,可能想得比较高深,我自己读书阅历都有限,可能没办法理解吧。但我的判断也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只是说说罢了,有另外的看法也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0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来 于 2012-3-13 22:49 发表   这几个点微博上都已经辩过了,无伤大雅。 我的看法是,几个细节的疑点或许能够为一个阴谋论构造真实发生的概率,但原本摆在那里的“清白”因此无辜受怀疑。   方舟子的撒泼策略是这样,预告造势— ...

 

呵呵,能解释下彻夜阅读《管锥编》大约是个什么情形么?

[ 本帖最后由 木耳 于 2012-3-14 00:1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0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3 23:35 发表 因为没怎么关注过这事,所以方舟子是怎么样的,我也不太知道。我是听说他质疑的是韩寒当年的作品,而这部分我比较熟悉,所以才这么说。如果方舟子是这样质疑了,又还有挺好的文学功底,以我目前的经验和理解,确实 ...

 

1、如果没看方舟子到底质疑了什么,恐怕不好说他质疑得有道理没道理。

2、如果没连续看韩寒的小说和博文,恐怕也不好说他的风格是一贯的。

3、什么是过硬的证据?谁来判断证据到底过硬?

4、质疑一定要有过硬的证据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0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3 23:35 发表 因为没怎么关注过这事,所以方舟子是怎么样的,我也不太知道。我是听说他质疑的是韩寒当年的作品,而这部分我比较熟悉,所以才这么说。如果方舟子是这样质疑了,又还有挺好的文学功底,以我目前的经验和理解,确实 ...

 

我一直听说韩寒不读书的啊,他是无师自通的天才呀,怎么又冒出来那么长的书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木耳 的帖子

韩寒的“不读书”是不好好上学上课的那个“读书”。 但是一个人不上学就不能找书来读了么? 就好像是两个四川人冬天到天安门广场玩,天冷相互问了一句“冻手吗?”,就被警察逮捕了。 冤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場休息啦,那我充當下《康熙來了》的陳漢典嘍~
        這幾天看《圍城》,一天笑到晚,錢鐘書語言太幽默風趣了。你們談相輕,我這個外行引他老人家一段樂下:“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觀點,純屬娛樂。本人聲明,頭一句就不同意,身為根正苗紅的純理科生,靈兒我絕對是吃里爬外,身在曹營心在漢,天天想著棄理從文的。 
        好了,陳漢典退場,蔡康永和小S接著主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4: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仍然多指文字上的褒贬,这在典论中说得很清楚。然而世风日下,而今某些文人间的互相攻击,远远不限于文字高下,乃至多数都是人格构陷、诛心之论等等与文字学术全无关系的讨论,这种“相轻”已经远离了曹丕所言“文人相轻”的本意。比如所谓方韩论战,论的是某人文章是否代笔,这与文章高下全无任何关系,与曹丕所言“文人相轻”根本扯不上联系,除非而今的“文人相轻”确实已脱离古义,完全变成了对小人之争的称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5: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3-14 00:12 发表  1、如果没看方舟子到底质疑了什么,恐怕不好说他质疑得有道理没道理。2、如果没连续看韩寒的小说和博文,恐怕也不好说他的风格是一贯的。3、什么是过硬的证据?谁来判断证据到底过硬?4、质疑一定要有过硬的证 ...

嗯木耳兄这么说我觉得有点冤。不是每个人都像研究学术一样去要把这件事弄通透的。我对此事稍有了解,并且有我的判断,虽然可能是错的,我觉得就可以了,这事到底与我也没多大关系。我不知道方舟子,也算不上韩寒的粉丝,谁对谁错都这样吧。

质疑不用过硬的证据,可是方舟子要证明他的质疑是对的,应该需要吧。过硬的证据,应该在法律里面有规定吧。我也只是按常识说的。当然木耳兄法律出身,应该对这些都很知道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15: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方韩之争与文人相轻没有什么关系,两位是否有些跑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1:29 , Processed in 0.0507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