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酒神

[思 想] 倍魄:关于韩寒:一个60后对80后说的话(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7 14: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方韩之争之所以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首先是大家对很多基本概念缺乏认同,同一个概念,你说是一个意思,我说是一个意思,还没统一,就开始胡用、滥用,这样的争吵必然没有结果;其次是因为双方很少有人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大家总是急于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样自说自话地吵下去,争论的质量必然每下愈况;再次是双方都有人罔顾事实,发诛心之论,明明人家没说出来的东西,自己瞎揣测,硬给人家按上去,这样讨论就会不断越界,永远没有结尾的时候;最后是论辩双方的许多人,包括一些名人,其逻辑之荒谬令人瞠目结舌,有这么多脑残参加的辩论赛,能好到哪里去?看过这场辩论,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知道有些人的真实水平,以后就不会再为他们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5: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抵了解了。从科学精神这角度着手,以韩寒现象为切入口直指这个物质年代的堕落,还蛮有意思的,以前真不曾想过。很感谢楼主转载此文。
但我也同样有些质疑,窃欲尘秽视听,勿怪勿怪。从文章中可看出,本文作者是一位执着于科学、理性及理想的人,在犬儒主义盛行的当下,自然令人佩服的。但是以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为一切评断的准绳,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世相,是可以的么。议论与抒情是否便是无关理性的呢。(实际上,如何定义理性呢。且愚以为,这位强调理性、科学的作者下笔成文也同样是议论加抒情。又,“真正的理性的‘挺韩’几乎是没有的”,这样将异我的观点一律归结为“无理性”,许是稍欠分寸感罢。)进而,理性是否凭空而来,全无感性或感官基础呢。自然,我们应当强调理性,但理性至上,是否是真的理性呢。这些,我想,都是可以进一步商榷的。另外,文中强调代沟,当然是可以的。但我不知是由于敏娟文中流露出来的“80后对于60后或70后”的优越感(毋庸赘言,我也十分不赞同敏娟的那种80后对60后70后的优越感)使作者十分耿耿,或是其他原因,我在文中读到的,也同样有一股“60后70后对80后90后”的优越感。当然,作者本意欲批判现而今的物质社会,以及物质社会里的人,这当然也是相关联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90后,我十分能理解这样的优越感,但也请容我辩白几句。我知道,每一代的成长大多会受到前辈人的质疑。我也认为,这样的质疑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必要的。不论哪一代的年轻人,都自是少年心事当拿云,过分的锋芒常常是难免的。也许因此而步弯路,或入歧路,故前辈人的指点,乃至“指指点点”,其实是一种成长的帮助。但是看《童话大王》、圣斗士、柯南而非仰慕陈景润且读《我们爱科学》《少年科技》之类期刊成长起来的我们,因为生在一个物质稍优裕、流行文化盛行的年代,是否就必然是“精神在退化”的(如许多人所说的)“垮掉的一代”呢。同样如作者划分的,60后70后的他们,与80后90后的我们,是否便站在天堑的两岸,而这两岸还有云泥之别呢。可是作者对于这个理想幻灭、金钱至上及道德堕落的物质时代的批判,作为90后的我,也同样在思考和批判,甚至不止于“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更是“1989年为什么是一个分水岭”,甚至是更远的文化革命,更远的五四;且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我,就我所知所见,虽然或许不如作者所描述的几十年前那样的人群庞大,但还是有许多的80后90后都在阅读,在思考,在质疑,在寻求一个真相,并且不仅仅是关于韩寒的真相,还是关于这个国家、历史还有文化因此故或他故长年沉睡的真相。当然,说这些并非为自我表扬,或求他人赞声。这一些,一方面有时代本身的原因,韩寒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他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偶像,流行元素之外,也响应了“庸众”的一种呼声;另一方面恰恰是60后70后的前辈人,他们写的书,他们说的话,所发挥的影响。我曾经年少无知,也十分强调代沟,父亲只是说了句,你别忘了,你大学里的大多老师都是我这个年纪的人。我闻后默然。我的一点以为自得的想法,不过是前辈人一点点残膏剩馥的灌泽,真是又感激又惭愧。回到话题,我想,80后90后,并非石头里蹦出来的,在这个几代人共存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是受到各方面影响的,影响原因暂不论,80后90后虽然是远不够好,实在也无须过于失望罢。是的,虽然80后90后浸淫在流行文化中,以我个人为例,我听各种流行歌曲,对宫廷权谋爱情大戏也津津乐道,花痴各种影视明星,曾也常年是《读者》里励志成功心灵鸡汤的忠实读者,中学时尽读以《萌芽》《新概念》为代表的青春文学(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颜歌都是那几年仰慕过的人),但是,我想,也许我是天资鄙陋,幼功贫弱,但是“文学的真诚,思想的严肃,人类智慧和灵魂之美”,这些,也是我一个普通的在流行文化中长大的90后上下求索的。虽然我仅为个例,不足以说明什么,但只是想借己发问,这一定是相悖的么,或者只能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自清自高对流行文化的自卑自馁这样方可。时代决定了我们处于这样的流行文化之中,就一定意味着,我们如阿斗般醉于流行文化,执蒹葭而以为宝玉,全然背离传统文化,以及五四以来引进的西方文化么。就我所闻所见,实在未必然。再说韩寒。愚以为,韩寒因道出许多人不得道之事而受人追捧,十几岁的时候是教育制度,后来是政府及社会。或许如文中所言,其小说无关文学(此处尚待商榷。我听一位研究文学且爱好写作的60后前辈人提过,他对韩寒小说文学性持肯定态度),其博客无关深刻,但不论在哪个时代,大部分人只可能呆在庸众这一座位上,势必会有这样"浅薄"的偶像出现,但是除了可能有十几岁尚不明白的孩子(作为过来人想说,他们也会慢慢明白的),真的会有人便认为韩寒“高山大海”般多么多么了不起,其小说多么多么伟大,其博客多么多么深刻么。我周围有朋友便是韩寒的粉丝,有些是“毫无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小女生,但她们听到这,也会笑吧。韩寒就算被包装成思想与文化的精英,但如他自己所说,也不过是个“聚光灯下的小人物”,有一个韩寒,是因为许多人想要有这样一个韩寒,难道是因为韩寒标榜“反智”,大家就都去“反智”么,呵呵,这也未免太高估他了。(原谅我接着又要抒情了。)且作为一个十几岁的时候十分仰慕过韩寒的人,我看过他的许多杂文和小说,对我有点启蒙式的作用,譬如文中所赞扬的质疑精神,我最初恰恰是从韩寒处学到的,更不以为那些曾令我佩服的才气文笔,是“不读书”便能有的。所以,“私心”上来说,实在无法把“韩寒”和“反智”联系在一起。虽然或许这又是令人不屑的议论加抒情吧,但愚以为,作为一个仰慕过韩寒的真实例子,虽然只是统计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水滴,也是一点聊供一哂的意见吧。当然,我听前辈人讲过60后70后所经历的那个单纯的时代,真是羡慕不已,所以自那个时代里走过来的人对韩寒现象的抵触,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且也赞同,应有人去质疑韩寒,质疑反智,质疑流行文化,质疑拜金社会。可怕的从来不是多元化的质疑,而是单一性的歌颂。公众人物,向来毁誉参半是常态,想想也是好的。但质疑的方式和界限,如何来划定,也是应当接受质疑的。另者我虽不以为,许多人欣赏韩寒便是“指鹿为马”的行为,但我确实佩服作者对“指鹿为马”现象的斥责。指鹿为马的事情,在当下这片土地上,俯拾即是,而打破沉默的人们呢。
愚一孔之见,恭书如是,稚疏之处,伏乞指教。(还是用大白话说吧,一不小心又写了这么多,而且,看看好像有点跑题额,囧,绕来绕去我自己都不知在说什么了,各种真心对不住啊,掩面飘过······)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4-7 15:2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神 于 2012-4-6 20:34 发表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本文作者和我都没有说本文属于“平和”啊。本文作者就说“也请允许我把话说得尖锐一些。”,这在我看来不属于平和范围。不知木耳兄意下如何?

 

如果用分数来表示的话,我觉得本文的“平和”分是及格的。我比较好奇兄对“平和”下的定义。比如,方韩大战中的众多文章,什么样的文章属于兄眼中的“平和”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神 于 2012-4-7 09:56 发表  恩,是不够理性。我认为作者是从“求真”角度来说的,如果“挺韩”的名人,只是一味挺韩,避而不谈是否代笔和文章的文学水平等事实争议,多少也有点不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 当然作者如此说,太绝对了, ...

 

哈哈,难得酒神兄用这么肯定的判断。就这篇文章作者的水平来言,剩翼兄所指恐怕不是作者的非理性所致吧。在对象属于无限多的情况下,全称判断很恐怖。但是在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未必就那么“绝对”“一定”。仅仅从逻辑上对该文作者作这样的批评,恐怕还有商榷余地。众所周知,对全称判断最好的反击就是证伪,否则就容易滑到“抒情”“议论”的深渊。当然,不愿意证伪是另外一码事。

 

总而言之,我很想多拜读几篇挺韩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2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4-7 15:01 发表 大抵了解了。从科学精神这角度着手,以韩寒现象为切入口直指这个物质年代的堕落,还蛮有意思的,以前真不曾想过。很感谢楼主转载此文。但我也同样有些质疑,窃欲尘秽视听,勿怪勿怪。从文章中可看出,本文作者是一位 ...

 

看了两遍,信息量不是一般的大。。。

不知行香对质疑方式的划定有何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4-7 19:47 发表  如果用分数来表示的话,我觉得本文的“平和”分是及格的。我比较好奇兄对“平和”下的定义。比如,方韩大战中的众多文章,什么样的文章属于兄眼中的“平和”文呢?

 

其实,本人不在意是否“平和”,只要在“有话好好说”,不是谩骂即可。“平和”是木耳兄抛出来的概念,现在如果用分数表示,“哈哈,难得酒神兄用这么肯定的判断。”这句,木耳兄给什么分数呢?:)

 

欣赏此文的“求真”精神,无论挺韩、倒韩,还是要讲事实。先把事实搞清楚了,其他各方面争论才能理出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4-7 15:01 发表 大抵了解了。从科学精神这角度着手,以韩寒现象为切入口直指这个物质年代的堕落,还蛮有意思的,以前真不曾想过。很感谢楼主转载此文。但我也同样有些质疑,窃欲尘秽视听,勿怪勿怪。从文章中可看出,本文作者是一位 ...

 

发一贴,引来竹香子如此关注,并长篇回复,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4-7 14:45 发表 我以为,方韩之争之所以演变到今天这个地步,首先是大家对很多基本概念缺乏认同,同一个概念,你说是一个意思,我说是一个意思,还没统一,就开始胡用、滥用,这样的争吵必然没有结果;其次是因为双方很少有人认真听 ...

 

同意剩翼兄的观点。目前这种混乱情况,和自媒体不无关系。回想五四时期白话文与古文之争,参与者和参与途径,都与现在大相径庭。这应该是自媒体最突出的缺陷,只有依靠全民素质的逐渐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22: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4-7 20:07 发表  看了两遍,信息量不是一般的大。。。不知行香对质疑方式的划定有何高见? 
额我是看到作者最后有句“这是一个60后对80后90后说的话”,于是顺着写了些一个90后对这个60后想说的话,可能某些地方我过于敏感,看来有点莫名其妙,且涉及到韩寒的不太多,唉,不管也罢。 我之所以提出来“质疑方式的划定”,是因为看见有些朋友(非韩粉),对于方舟子的微词,如形容方为“一条到处咬人的疯狗”或者“到处泼粪”,言辞当然过激不足取,但我在想的是,为何他们会使用这样激烈的言辞,背后有无合理之处。(如文中作者将这些人归结于毫无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或者全无理性,我以为是说不过去的。)即方舟子这样的打假行为,是否在方式或界限上存在问题,不然为何会招致这许多的微词。当然这只是我一个初步的判断,直觉这问题十分重要,也并不是针对方舟子,但最近忙于论文,连之前那篇文章中许多概念尚未好好研究过,以是未能有任何更一步的见解,十分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22: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神 于 2012-4-7 21:09 发表  发一贴,引来竹香子如此关注,并长篇回复,值了:)  
惭愧惭愧,其实我常常是觉得字特别不经写,一不小心就写了很多很多。未能写短点,实在是学养见识皆不够的缘故,表达的拖沓,观点的纷杂,真是很惭愧的。请一笑,且多指点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4:53 , Processed in 0.06796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