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耳

驳“京观”与“坑”同一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2

《晋书》卷一二二 载纪第二二  吕隆载记

 沮渠蒙逊又伐隆,隆击败之,蒙逊请和结盟,留谷万余斛以振饥人。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人相食,饿死者十余万口。城门昼闭,樵采路绝,百姓请出城乞为夷虏奴婢者日有数百。隆惧沮动人情,尽坑之,于是积尸盈于衢路

3

1)阬

kēng

〈名〉

(坑的异体字)(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亢声。本义:洼地,土坑)

同本义 [hole;pit;hollow]

阬。虚也。——《尔雅·释诂》。注:“谓阬堑也。”

弥纶阬泽。——《后汉书·马融传》。注引《苍颉》:“阬,壑也。”

在谷满谷,在阬满阬。——《庄子·天运》

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世说新语·仇隙》

又如:阬阱(深坑);阬谷(沟壑溪谷);阬泽(沟壑与大泽);阬岸(坑堑,沟壑)掘地采矿之洞穴 [pit]弛邕州金阬禁。——《新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2)京

jīng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artificial mound]

,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tall mourtian]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鄘风·定之方中》

又如:京峙(高丘);京陵(高丘大阜)

方形大谷仓 [big ban]。如:京坻(谷米堆积如山。形容丰收);京囷(粮仓);

京运(指运往京仓的粮食);京储(京仓的储备粮食)

国都 [capital]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

迁我京职。——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京中有善口技者。——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至京。——清·周容《芋老人传》

君之始入京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京吏(京师各衙门的都吏。别于外吏而言);京圻(京都);京府(京畿。京城和京都附近的地方;国都所在地);京仓(京师储粮的地方)

京族 [Jing nationality]

通“鲸” [whale]

乘钜鳞,骑京鱼。——《汉书·扬雄传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数目名十兆为京,一说万万兆为京。古代数位序列是:万、亿、兆、京。

十兆为京 [giga,ten million]

京垓岁之中。——[]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京垓(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春秋时邑名,汉置京县 [Jing town]。故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二十余里

南京 [Nanjing]。明太祖建都于此,故《儒林外史》仍沿习称京。如:京江(扬子江的别称)

今特指北京 [Beijing city]。如:京调(戏曲腔调名。清代自乾、嘉以后昆曲渐衰,地方戏中的皮黄兴起,流传于湖北一带称汉剧,于安徽一带称徽调。

乾隆末期徽调传至北京,并采其他戏曲之长处,成为京调,使当时流行的昆曲、戈阳腔、梆子等均相形失色);京报(清代由北京报房商人出版发行的邸报,登载朝政文书和有关政治动态);京八寸(过去北京地区流行的一种长约八寸的烟袋)

 

3)观

guān

<>

(形声。从见,(guàn)声。本义:仔细看)

同本义[observe;watch]

,谛视也。——《说文》

,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古典文学的一点体悟

观察,审察 [observe]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示范;显示 [display;show]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游览 [go sightseeing;visit]。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玩赏;观赏 [play]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佛家语 [study]。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通“劝” [advise]。如:观王(劝说帝王)

阅读 [read]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00: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guān

<>

容饰,外观 [appearance;looks]。如:观美(外观美好)景象,情景 [sight;view]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concept;outl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0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lyvfever在2007-11-25 0:39:38的发言:

二、对该四类论据的批驳

1、作者的第1类论据无法证实其论点。

作者的第一类论据显然意欲为整个论点做下铺垫,即一方面指出古代处理战场遗尸的传统就是将尸体筑为“京观”,同时提出二分法解释的起源,从而为下面的论证奠定基础。

首先,对于前一方面,按作者引语,潘党提的建议是留下纪念物,作者何知其欲楚庄王将尸体堆筑为“京观”?并以此论证该行为是自古有之的处理战场遗尸的方式。长远一些,这一历史方法的进路既然不可靠,又何以证明后世处理战场遗尸的方法就是这一历史传统方法的继承和延续。

其次,对于后一方面,作者对潘党和楚庄王对话结论的认定存有问题。即使承认楚庄王是出于政治、人道和理性的目的进行解释,又怎能说明楚庄王的解释就是别出新意而不是传统解释并符合“京观”一词的本来涵义呢?或说为什么认为潘党说的话就具有普遍性,而楚庄王说的话就没有普遍性,即潘党的话是传统主流解释,而楚庄王是自行任意解释。作者没有证据表明是楚庄王引领了该行为二分法解释的滥觞。

退一步讲,即使作者对楚庄王二分法解释的揣测可靠,那么左传为何故意略去对京观的所有记载?中国史书的传统即注重“信史”,如果左传真欲借楚庄王的观点进行批判也无需遮遮掩掩,完全可以正面直接进行批判。春秋笔法虽然凝练含蓄,但不意味着凝练到需略去于京观的记载而批判京观,这不符合《左传》的风格。

总之,该文作者在此不但臆测楚庄王之语的含义,同时也臆测左传的含义;而我们若不承认该文作者的假设的话,而同意左传和楚庄王的观点,我们也仅仅臆测了该文作者所谓潘党之语的含义(这还不一定)。两相权重的话(尽管这种比较并不科学),我们还是选择臆测一个的好。进一步说,尽管我们无法证伪作者在此的假设,但作者以此为论据却也远不能证实其本论据所欲证明的两方面小论点。当然,该文作者也并不囿于此,故接下来其举了三大类论据来证明此假设。


展开这段批判之前,你首先要做的事是把左传原文找到,列上,并粗译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00: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希望你能写出一篇小文章,你这却是讨论帖大集中。如要写文章,我看两千来字就够了,抓住它的核心问题核心材料,攻其首脑,一破了之,枝节性的毛病,理不理都无所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8: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这个帖子;可惜没看到木耳君对17楼的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8: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1-19 08:43 发表 还有这个帖子;可惜没看到木耳君对17楼的反馈。

晕 木兰师这是挖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21: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4-1-19 08:43 发表 还有这个帖子;可惜没看到木耳君对17楼的反馈。
       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記憶力,木蘭老師翻出的帖很多自己並沒有參與過呀。
       最近有個最強大腦,裏面的奇人記憶力好得嚇人,一群王語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02 , Processed in 0.0950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