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冰问

[文 学] 闫红:宝钗和黛玉,你会爱上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9 20: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8-9 19:43 发表 话说通过只言片语揣测人心理性格等等。。。算不算诛心?

 

不知你说的“心理性格”是指什么,诛心是指揭露、指责人的思想、动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9 20:40 发表   不知你说的“心理性格”是指什么,诛心是指揭露、指责人的思想、动机。

忘了加顿号,不好意思。

该楼传递出的那么多信息,比如关于袭人,难道不属于揭露、指责袭人的思想、动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1: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8-9 20:43 发表 忘了加顿号,不好意思。该楼传递出的那么多信息,比如关于袭人,难道不属于揭露、指责袭人的思想、动机?

 

哪一层楼?如果是指我说的清人评论,则不好说。因为诛心一般是指对一个具体事件或言论背后的动机的诛求,概括性的性格归类或道德评价(“操、莽一流也”)则不应算。而清人的评论,有的属于概述性的,只有结论,没有论证,有的则是针对人物具体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就得说是诛心了。其中有些说法,连我这样不大喜欢宝钗的读者,都有些看不下去,如蒙族评点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蒙译本第三十一回(译自百二十回本第九十七回),在宝钗闻听掉包计而落泪一节后,批曰:

 

       “宝钗听了定亲的事,‘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垂泪’,这一笔用意很深。低下头,不知费了多大气力才挤出眼泪,要末是乐极泪下,无论如何不是悲愁之泪。为何不一听便哭,必得等待很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9 21:06 发表   哪一层楼?如果是指我说的清人评论,则不好说。因为诛心一般是指对一个具体事件或言论背后的动机的诛求,概括性的性格归类或道德评价(“操、莽一流也”)则不应算。而清人的评论,有的属于概述性的,只有 ...

很多层,再随便举一个吧,比如顶楼说:当此际,便是黛玉,也只能找点话头安慰王夫人,这没问题,可是,宝钗的安慰是这样从容不迫,入情入理,似乎金钏刚刚被捞起来的尸骨(纵然只是听到的)不曾给她一丝震撼,那种淡定,怕是须眉男子也望尘莫及。”


从几句话就能揣测别人的心理甚至动机,这算不算诛心?


另外,白水师对诛心与概括性归类或评价的两分法让人受益匪浅,但是这两者如何衔接,学生感觉似乎还值得探讨,等遇到具体问题再来请教,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2: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些想不明白的是,通过文本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事件描写等等,去反映或解读角色的心理及性格,这在文学创作及批评中,不都是理所当然的吗? 如聂对“具体事件或言论背后的动机”能有正面的解读,即赞扬一类,为什么旁人就不能对其有负面的解读,即贬抑一类? 所以,“诛心”的认定没有边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2: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3-8-9 22:20 发表
我有些想不明白的是,通过文本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事件描写等等,去反映或解读角色的心理及性格,这在文学创作及批评中,不都是理所当然的吗?如聂对“具体事件或言论背后的动机”能有正面的解读,即赞扬一类,为什么旁人就不能对其有负面的解读,即贬抑一类?所以,“诛心”的认定没有边界吗?

 

当然可以负面解读。这里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诛心”这个词。这个词,有时我们是在负面意义上使用的,指绕过事实本身没有根据地去猜测和批评事件背后行动者的动机,有时又是在中性意义上来使用它,即指对人的心理动机的推求和批判。在回答上面木耳君的问题前,我特地搬了把椅子到书房,站上去取出书架顶层的《汉语大词典》查了下这个词的释义,《汉语大词典》给出的,是中性的释义,释义下系的例句,还有正面来理解使用的。所以我上面回答木耳君的问题时,就用了中性的释义。不过我后来举的例子,恰好是个负面的例子,这就容易给人一种误解,我是在负面意义上谈论诛心这个问题的,但其实不是。不过,要是具体说回到主楼这个帖子的话,那么我对其中一些分析的观感可能跟木耳君相似,那就是作者当然可以负面解读人物的心理,但解读得是否有说服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其中的一些分析,至少对我来说不那么有说服力,这种地方,可能也给了木耳君证据不足之感,因此引出了木耳君所谓的诛心的问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9 23: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9 22:43 发表   当然可以负面解读。这里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诛心”这个词。这个词,有时我们是在负面意义上使用的,指绕过事实本身没有根据地去猜测和批评事件背后行动者的动机,有时又是在中性意义上来使用 ...

有点感动

呵呵,确实,赞同白水师的看法,也启发学生进一步梳理清了思路,甚至有部分应该想到但没想到,谢谢。

一般来说,对一个词下一个极精确的定义不太容易,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最大的程度上达成共识,或许就是白水师以前讲过的圈子语言还是什么(记不清了)。

再具体说到”诛心“这个词,”诛心之论”也许算个褒义词吧。但不论是贬义褒义还是中性,诛心都很危险,危险也许不在于其指向如何,而在于证据链完整和证明性充分之难度。

白水师经常在一些特定场合提到不要诛心,一方面提醒了请勿没有根据的猜测动机,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对因果关系求证的小心吧。同时,这也可以提醒,在文艺批评中,中性的诛心也要倍加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2: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9 22:43 发表   当然可以负面解读。这里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诛心”这个词。这个词,有时我们是在负面意义上使用的,指绕过事实本身没有根据地去猜测和批评事件背后行动者的动机,有时又是在中性意义上来使用 ...
嗯嗯,谢谢老师,我明白了。看来工具书还是必备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7: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8-9 21:25 发表
 
比如顶楼说:当此际,便是黛玉,也只能找点话头安慰王夫人,这没问题,可是,宝钗的安慰是这样从容不迫,入情入理,似乎金钏刚刚被捞起来的尸骨(纵然只是听到的)不曾给她一丝震撼,那种淡定,怕是须眉男子也望尘莫及。”


从几句话就能揣测别人的心理甚至动机,这算不算诛心?

 

 
主楼这篇文章其实还可以再聊一聊。我转那篇《请真实的康德起立》,其实也是有感于这一篇中的某些说法而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18: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6 17:46 发表   主楼这篇文章其实还可以再聊一聊。我转那篇《请真实的康德起立》,其实也是有感于这一篇中的某些说法而发。

有道理,颇有醍醐灌顶之感。

今人评论经常罔顾时过境迁,设身处地思考其情其景,或许其中三味更加纠结难解,倒也更显红楼之复杂、雪芹之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23 , Processed in 0.0635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