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9 22:43 发表
当然可以负面解读。这里其实还涉及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诛心”这个词。这个词,有时我们是在负面意义上使用的,指绕过事实本身没有根据地去猜测和批评事件背后行动者的动机,有时又是在中性意义上来使用 ...
有点感动 
呵呵,确实,赞同白水师的看法,也启发学生进一步梳理清了思路,甚至有部分应该想到但没想到,谢谢。
一般来说,对一个词下一个极精确的定义不太容易,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最大的程度上达成共识,或许就是白水师以前讲过的圈子语言还是什么(记不清了)。
再具体说到”诛心“这个词,”诛心之论”也许算个褒义词吧。但不论是贬义褒义还是中性,诛心都很危险,危险也许不在于其指向如何,而在于证据链完整和证明性充分之难度。
白水师经常在一些特定场合提到不要诛心,一方面提醒了请勿没有根据的猜测动机,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对因果关系求证的小心吧。同时,这也可以提醒,在文艺批评中,中性的诛心也要倍加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