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8-21 15:36 发表 打完這個標題我自己都笑了,特別像“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這兩天很忙,爸媽回家辦理簽證,小雨荷很依戀外公,誰抱都睡不踏實。好在爸爸今天回來了,看到他我總是很心安。&nb ...
呵呵,完蛋了,我喜爱的作品太多了,一下子也想不起来……没事,先写能一下子想出来的吧。
书籍:(次序不分先后,对我来说,都是满分) (1)龙应台《野火集》:台湾公民意识的里程碑作品,龙旋风从此开始刮起来。对不少内地人来说,现在重读此书,发现80年代的
台湾,与如今的内地如此类似,怪不着大家开始争着维权了。
(2)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这是我读怀师的第一部作品了。虽然是怀师上课讲稿,但如此深奥的金刚经,在怀师解读下,却如
此通俗易懂,每次阅读时都心生宁静的莲花。觉悟,即便只有一刹那,但这一刹那却包含了许多许多……
(3)吉姆·科林斯《基业长青》:虽然看似商业和管理学巨著,按理说不能超越时空。但我不这么认为,里面写企业基业长青的标
准,对个人本身不也适用么。超越时空,其中的标准肯定不会特别具体和细节,而会是看似泛泛大框架、实则很有味道。是的,这本
书的观点,确实能够做到这些。
(4)《圣经》:时常翻翻看,人生智慧转~~这本书就不介绍了,我认为最好的书之一。
(5)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也是经常翻看的著作。从他的观察视角和方式,我能看清楚世界很多变
化的故事和不变的渊薮。
(6)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这些年,走得城市多了(只在境内),发现虽然大城市都是一样的,小县城也是一样的,但不同
地域的城市,还是不同。如何从城市中发掘美妙的差异化和微妙的精神力呢,卡尔维诺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经验…… 最喜欢卡尔维诺在书里的一句话:“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
梯扶手、避雷针和旗杆上。”
每次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及其景区,我都爱带着这本小册子在身上,看一看那些城市看不见的景色~
(7)冯梦龙《三言》:可能与大家不一样,我至今没读完《红楼梦》,但《三言》倒是常读。不光是里面的故事好玩,作者对人事
物的诗词描绘和华丽辞藻,都是我一直在认真学习的~
(8)威尔·杜兰特《生命的意义》:呵呵,我居然没推荐大师级别人物杜兰特的巨著《西方文明史》,而是推荐了他没成名之前收
集各人对生命意义看法而写成的小作品《生命的意义》。如果没读过的同学们,可以看看,看完了你就明白了,这本书不是提供答案
,而是提供了关于此问题的线索,美丽的线索~
(9)苏轼《苏轼全集》:别奇怪,我买了苏轼全集,六大本,编排得非常好,还是横版字,不是中华书局那种竖版的,看得人很晕
。每次去一个省,只要苏轼曾经去过该省的某个市,我就拿出全集来看看当时他写的诗词,看看他当时的心境。很有意思~
(10)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我一个不懂建筑的人,在这两本书的诱导下,已经慢慢入行了。
中国建筑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这里开始、从我的心田启程~~
(1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这两年因为旅游关系,经常碰到关于北魏和隋唐的人文古迹,好在有这本著作,让我对隋唐历史
故事和遗迹背后的根源,有了更深的了解。唯一不好的是,该书是竖排的。但当我的兴趣在某一个唐代片段时,即便竖排的书,我也
能安心静下心来研读。大师就是大师,观察视角和史料详实,卓尔不群。
(12)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写的是1932-1972年美国社会的一系列风貌。原来,历史可以这么来刻画的。我每个月写的blog,也是在走曼彻斯特的路线。这本书的能量在于,它给了我最初观察社会的动力,并启迪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中,找寻那条永恒的轨迹。
当然,还有很多书没能列举。没事,既然这12本书能够一下子浮现在我脑海里,说明这12本书,是目前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的著作。
其实,这也是我目前“三观”形塑的来源。 结识并通读一本书,是需要机缘的。不是所有书都能遇到,也不是所有思想,你看了都能理解。 很庆幸能拥有这12本书在我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