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耳

[原创文字] 金庸对“侠”的现代性追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23: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3-12-28 22:58 发表 集中心神把全篇看完了,不太好懂,其实,看到第一句我就有点蒙:到底什么是“现代性追求”啊
哈哈,如果即师说“第一句”的话,那还比较好解释,说明不仅仅是本文的问题,恐怕更多是对这个词约定俗成的认知问题了。的确,现代性这个词见仁见智。这两天看了不少现代性的东西,还真没谁能对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所以,也就跟着在含混的意义上使用吧,这样解释的维度或许更宽一些呢。当然,在本文中,大约还是比较连贯的,主要接近于金庸的现代理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0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28 23:49 发表 哈哈,如果即师说“第一句”的话,那还比较好解释,说明不仅仅是本文的问题,恐怕更多是对这个词约定俗成的认知问题了。的确,现代性这个词见仁见智。这两天看了不少现代性的东西,还真没谁能对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所 ...

 

现代性这个概念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框架约束,如它体现为一种直线向前的时间意识,它和16世纪以来欧洲的资本主义进程相关。如果说中国的24史也体现了一种“现代性追求”,那“现代性”这个大箩筐是不是也忒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4-1-1 01:01 发表   现代性这个概念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框架约束,如它体现为一种直线向前的时间意识,它和16世纪以来欧洲的资本主义进程相关。如果说中国的24史也体现了一种“现代性追求”,那“现代性”这个大箩筐是不是也忒大 ...

 

完全同意小即师关于“现代性”的词源学探究和判断。

 

但说这个大箩筐是不是忒大,貌似可以商榷一些。因为从辩证法角度来说,很难说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很难用全称否定判断,去说24史一点现代性都没有。同时,这里的现代性是不是可以借用西方的“现代性”一词,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想起了初中和高中人教版历史课本,在讲述明清历史的时候,经济部分的大标题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相比“现代性”来说,恐怕“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更为欧洲化的概念,但历史课本上借用了这个词,不仅认为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还认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甚至让我感觉到一种暗示,如果这种发展继续下去的话,中国迟早也会产生自己的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萌芽”可以借用,“现代性”可不可以也借用一下呢?当然,这并不代表人教版中学历史课本的观点就一定正确。

 

如果小即师的春秋大义旨在说明顶楼文章志大才疏,论证过于假大空之类的,这样的意见我是可以接受也愿意反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13: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3 17:13 发表   完全同意小即师关于“现代性”的词源学探究和判断。   但说这个大箩筐是不是忒大,貌似可以商榷一些。因为从辩证法角度来说,很难说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很难用全称否定判断,去说24史一点 ...

 

西方概念的移植和借用,当然没问题,许多时候也是非常有阐释力的。这个大前提没有错。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更进一步的问题,即借用得是否恰当的问题。24史的终结点差不多就是,借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它所承载的治乱循环的历史观是最不“现代”的。

要说我对兄的文章有什么整体上的指摘,主要是觉得很多地方从概念出发,如现代性、儒、武、侠、道等,而这些概念要远远大于论述对象,这时就会出现概念被架空的问题。

再:陈家洛你在文章中,似乎觉得他侠的成分比较多。我的感觉是他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儒生,金庸后来塑造的韦小宝,正构成了他的反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9: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小即 于 2014-1-9 13:47 发表     西方概念的移植和借用,当然没问题,许多时候也是非常有阐释力的。这个大前提没有错。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更进一步的问题,即借用得是否恰当的问题。24史的终结点差不多就是,借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它所承载的治乱循环的历史观是最不“现代”的。

要说我对兄的文章有什么整体上的指摘,主要是觉得很多地方从概念出发,如现代性、儒、武、侠、道等,而这些概念要远远大于论述对象,这时就会出现概念被架空的问题。

再:陈家洛你在文章中,似乎觉得他侠的成分比较多。我的感觉是他就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儒生,金庸后来塑造的韦小宝,正构成了他的反题。 ...
首先,基本同意小即师的总体判断。
很多论述我也赞同。比如,架空概念的问题,罗素好像在《西方哲学史》的序言里也谈到过,西方现代的批判主义思潮更是多有论述。但作为整体性叙述,这个自然无可避免。当然,高手的话会避免得好一点,我这样的低手漏洞百出,确实需要警醒。
而且有的具体论述,也是我所设想的论述。比如,韦小宝构成了陈家洛的反题。这篇文章预想的结尾,基本就是韦小宝构成了这许多英雄的反题。

但说到具体细节,也还有可商榷的地方:
比如,明清时期所承载的历史观是不是最不“现代”的?这个在西方也有参照物可以考量,比如中世纪是不是最不“现代”的?如果对应古代希罗文明,也许中世纪是最不“现代”的,否则可能也不需要什么文艺复兴。但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里体现的历史观所言,人们并不是凭空所欲地创造历史。这句话及其相关论述,可能除了强调历史背景外,强调的也是之前历史对当下的影响。最近国内热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说得恐怕也是这方面的道理。而且,如果把角度放小,比如考察基督教神学的理性精神,恐怕就很难断言中世纪是最不“现代”的了。所以,明清时期所承载的历史观是不是最不“现代”的,不仅涉及这历史观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也涉及一个事物发展到顶峰之后,与它的反面距离到底是近了还是远了的关系。

最后,我还想解释一下,文中也已经提过,这篇文章的视角是探寻金庸现代人的视角,并不是把文本纯粹放在历史当中来看,毋宁是我个人从现代人的观点对这些侠的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4: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把木耳兄的文章看完了,跟小即兄的感受一样,没大看懂,一些概念看得眼晕。包括你们说的那个现代性。中学历史课本里说到“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问题,至少什么叫资本主义,它在生产关系上表现为什么形态,还是很清楚的,这样史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才有个着力点。而要说二十四史展现了官方历史的现代性追求,这个现代性又是指什么呢?“因为从辩证法角度来说,很难说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很难用全称否定判断,去说24史一点现代性都没有。”这不见得吧?全称否定判断要慎用,但并不是不能用,比如,我就可以说,所有的唐朝诗人都没有用过小米手机,这有问题吗?比如,我还可以说,秦始皇时代,所有中国人脑中都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这貌似也没错吧?从辩证法的角度,是得不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全称否定判断这一结论的。更何况现代性这个词的意义指向本身就跟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如果不加限定地来使用,咬定不能说二十四史里一点现代性也没有,那我想问一下,你的现代和前现代的界限在哪儿?还是说根本就没有前现代这回儿事,自打有历史记录时,就有了现代性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4: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2-18 17:13 发表   《雪山飞狐》向前还原了一个拉长的时代,在闯王四大部下及其后人合力保护财宝的背景中,胡斐继承了儒家的忠义传统,他在守护中展示侠的角色。很多读者评论说,《雪山飞狐》是金庸现实性最强的一部小说。之所以有这样的评论,多半要归因于这部小说本质上可能是个寻宝小说,凸现了财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的想象性渴望。如果拿好莱坞的观影体验作一对比的话,或许也可以说,《雪山飞狐》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老调重弹的一部作品,它重复了众多寻宝故事里的守护、复仇、毁灭和逃离。但在中国讳言利的儒家话语环境里,《雪山飞狐》倒并不显得多么老掉牙,它通过长篇叙事集中展现了儒侠的义利观。可是,重义轻利只是侠之大者的底线,《雪山飞狐》在刻画了侠的底线的同时,也就忽视了侠在守护传统忠义中的地位,即它更多地突出了武,忽略了儒。 

要说寻宝小说,那么《连成诀》也是。另外,金庸笔下多部小说里都有寻找争夺武林秘籍的描写,连带着《射雕英雄传》里找寻兵书《武穆遗书》的情节都算在内,都可以看作寻宝母题的一个变形,因为它们都指向权力,或是一统江湖的权力,或是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权力,套用你的话说,凸现了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权力的想象性渴望。关于通俗文艺包括武侠小说中的寻宝母题,高小康在《大众的梦》或《人与故事》一书中,有过一些分析,可参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7 14: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12-26 16:43 发表         我看過一丁點人性論的東西,裡面提到統治民眾是領袖們必然會產生的一種情愫。咱不說金正恩這麼變態的80后,就說金庸筆下這些盟主們,他們控製得了自己的心性不膨脹嗎?傻郭靖呢?我印象中金庸筆下的英雄人物有神性,有癡性,有軟弱性,但少有魔性。而武功練到爐火純青的人,神魔之念僅在一線間,而且必須經過魔性的歷練,才可達到巔峰之境,隨後很自然地走入淡泊名利的純境,以及伴隨而來的孤獨感和大智慧。但金庸筆下的英雄都比較熱鬧,朋友成群,表裡如一,實在讓人有些費解。 

魔性这个角度确实比较有意思。看了你这段话,我认真想了想,想到了任我行,鸠摩智,白自在。另外,《连城诀》里有个次要人物,花铁干,这个人出场后的那点表现也有点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7 14:17 发表 前两天把木耳兄的文章看完了,跟小即兄的感受一样,没大看懂,一些概念看得眼晕。包括你们说的那个现代性。中学历史课本里说到“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问题,至少什么叫资本主义,它在生产关系上表现为什么形态,还是很 ...

 

呵呵,试图给某个词下个相对统一的定义,是一种有益的行为,但对一个明显存在争议的词下个定义,并且排斥其他解读的做法,可能就比较危险。先不说我的原文是“如果”,即我是在这个假设的前提下展开的论述,当然,对假设的批评也未尝不可。只说现实中对这个词的广泛应用,那也是俯拾皆是,作为一种视角,它的张力很大。聊举两例吧:

1、《西方文学十五讲》,清华大学前中文系主任徐葆耕著: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2、亚马逊上的书:
《The Modernity of Ancient Sculpture: Greek Sculpture and Modern Art from Winckelmann to Picasso》
 
另外,辩证法那个,我既有语境,即只针对了一种情况,也在前面加了“很难”的界定。所以,仅就您举的例子来言,当然赞成,也不认为与我说的有什么矛盾。
 
最后要强调的是,包括上面举的两个书名在内,我都认为只是一种视角,既不必然正确,也不排斥其他视角。
 
 
[ 本帖最后由 木耳 于 2014-1-17 17: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7 14:26 发表 要说寻宝小说,那么《连成诀》也是。另外,金庸笔下多部小说里都有寻找争夺武林秘籍的描写,连带着《射雕英雄传》里找寻兵书《武穆遗书》的情节都算在内,都可以看作寻宝母题的一个变形,因为它们都指向权力,或是一 ...

 

呵呵,还是这样具体的讨论更有意思。是的,很多部小说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寻宝情节,大约只是比例和重要性不是特别一致。

后面推荐的书记下了,有时间一定看一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11 , Processed in 0.0666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