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剩翼

[原创文字] 记忆•山海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8 20: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个颇有意味的话题。

  8月7日夜半,接到东东枪的电话,而后赶往三环边的一个酒局,到了后,看到桌上有“北冰洋”汽水的瓶子,问了句这就是传说中的北冰洋汽水啊,但并没有要一瓶来尝。那一刻,说来也巧,我想到的正是剩翼兄这篇大文里提到的“山海关”,而且真如剩翼兄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同时被激活的还有围绕着它的那段青春的记忆,1988年8月底,我于正式报到前来到南开大学,住在高年级同乡的宿舍里,一周,在那个炎热的夏日,那个青涩的少年在那个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东看看,西转转,也是在那时,我在南开园一处小卖店里遇到了山海关,很好奇地买来喝。味道如何,现在早忘了,就算模模糊糊地有点感觉上的记忆,也难以描述,能回想起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回想加构想起的,就是当年那段青涩年华里的种种青涩心境,令我怅怅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12 22:51 发表   白水兄在他的作品《蝴蝶》中写到过这样一个情节,他来到久未谋面的、旧日钟情的女孩子门前,想要叩门,但思量半晌,终于还是放弃了,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去。 

其实你这也是误记,《蝴蝶》里并没有这样的情节,《憔悴京华》那篇里有个类似的,但也不完全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15 14:48 发表 小即兄是说记忆也可能牢靠地、精确地对应于过去是么?我以为这个要看到什么程度,100%的精确与牢靠是没有的,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人的注意是有限度的,人在任何一个时空瞬间,注意只能集中于少数事物,这类事物最后得 ...

大致同意这个观点。记忆之不可靠,我对此感受很深。我在《蝴蝶》中曾写到,大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可以分别躺在宿舍的上下铺上整晚地聊天,事实上,还不止于此,那时有太多的交往记忆,但多年以后,她要出国前跟远在韩国的我取得了联系,我们在网上聊起了过往,也看了她写的回忆文字,真叫我大吃一惊,同样的一段时光,没想到两个人的记忆差别居然会那么大。关于这事儿,我写过一篇限制阅读权限的博文,剩翼兄看过,只是现在未必还记得了。

以上说的还只是无意识的记忆,要是说到形诸笔墨的记忆文字,那问题就更多了。我自己这些年就写过一些回忆性的文字,深知下笔时有过怎样的回避、淡化和选择性叙述,甚至,即使是记日记,也仍然会有选择,回避。因此,如根据当事人的日记、口述实录等做历史研究,处理这些材料时必须要慎重,不能无条件彩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2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跟文学相关的一个话题。以前曾说过,动人之作往往是回忆之作,因为回忆之作所叙,都是经岁月的淘洗之后存留下来的铭心刻骨之境。今日读剩翼兄大文,才发现这种见识还是浅了,回忆之作之动人,不仅在于所叙之事经过岁月的淘洗,还因为,也有种种事后的有意无意的加工美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8-18 20:12 发表 其实你这也是误记,《蝴蝶》里并没有这样的情节,《憔悴京华》那篇里有个类似的,但也不完全相同。


呵呵,我写这篇文章时也没去再查证,全凭印象。所以说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考据很重要,文学创作倒还好说,要是学术研究,就马虎不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8-18 20:21 发表 大致同意这个观点。记忆之不可靠,我对此感受很深。我在《蝴蝶》中曾写到,大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可以分别躺在宿舍的上下铺上整晚地聊天,事实上,还不止于此,那时有太多的交往记忆,但多年以后,她要出国前跟远在韩国 ...


白水兄你说的这一点往事,经你一提我还真想起来了,确实看到过;记得你对她的变化之大感到十分惊诧,几乎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呵呵,虽然我们很熟,但还是没怎么听你说起过以往,以至于我有一段时间把你的两次经历当成一次,直到有一次和查慕春、远方一起吃饭,才被他们纠正过来。说起来,这两个人也很久没见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6: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8-18 20:25 发表      再说说跟文学相关的一个话题。以前曾说过,动人之作往往是回忆之作,因为回忆之作所叙,都是经岁月的淘洗之后存留下来的铭心刻骨之境。今日读剩翼兄大文,才发现这种见识还是浅了,回忆之作之动 ...


白水兄你以往的这个观点,其实我也很有同感。直到近来读心理学,才悟出后面这点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14: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我把王国维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记成了南宋以来,令人吃惊的是我一直是这么记得的。不知道这是否说明我其实内心深处对纳兰的评价不如王国维高,不过我倒是记得当初对王大师评价纳兰词的几段话颇为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2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19 16:37 发表 呵呵,我写这篇文章时也没去再查证,全凭印象。所以说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考据很重要,文学创作倒还好说,要是学术研究,就马虎不得。

呵呵,我那个回帖,其实也是想说明,你的那一处描述就提供了一个因心理需要而误记的活样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2 21: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4-8-19 16:43 发表  直到有一次和查慕春、远方一起吃饭,才被他们纠正过来。说起来,这两个人也很久没见到了。 

是啊,很久没见了,这两个名字,也跟你这里写到的山海关汽水一样,是跟我们过往的一段岁月联在一起的,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2:51 , Processed in 0.0435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