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安然

[原创文字] 每个人都有“激情”杀人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9 18: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我前两天就看到了,一直没功夫回,现在上来先说几句。楼上剩翼兄的相关留言,我得回头再看。我现在要说的就是,反思文革,非常非常必要,现在有股力量,希望遮蔽掩盖很多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揭出来。只是,我想,批判,是不是其实也要讲个先后次序呢?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是在什么语境下提出的?是极权之恶、制度之恶已经成为共识,在此前提下,看到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往往将当时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极权之恶、制度之恶,在此情形下,提出每个人的责任,因而使批判得以深化。而在中国,上述的对极权之恶、制度之恶的认知似乎还并没有成为共识,在这个共识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形下,直接来讨论“每个人”的平庸之恶的问题,再加上现在这样一个标题,容易带来的误导是,文革似乎成了一个纯粹的心理学问题,或者一个关于人性善恶的思辨问题,我想,这应该并不是安然的本意,所以说“靶子歪了”,不知是不是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06: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整人就要被整”,确实,文革中人的行为还是符合利益最大化逻辑的。看似疯狂,潜意识里仍保留着“理性”。换句话说,当所有人都疯了的时候,你也表现得疯了,才是理性和自保的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0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整个看下来简直战栗,真精彩哇!我很喜欢柴静的一句话:人思想的本质是不安。虽然她的语境是积极的,但放到这里想又显得思想脆弱而动荡。真觉得思想变质太容易了,有一次模拟联合国我代表美国,事事要让自己站在美国的利益上去思考,结果那次会议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深信自己说的每一句维护美国的话,然而现在想起来几乎不理解当时的那种坚信的感觉,愿意相信和不断重复以及重复带来的看似正确让被洗脑变得无比容易。                                                                      
  加赛特《大众的反叛》里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平庸的心智尽管知道自己是平庸的,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平庸的权利,并把它强加于自己触角所及的一切地方。』感觉有点偏激,但这种平庸的权利带来的绑架好像从没停止。我其实一直很相信:不是法律保护人,而是人遵守法律。但法律又没法绝对客观,简直像个悖论……(最后谁能告诉我怎么分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0 1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和川 于 2016-5-20 09:18 发表   这个帖子整个看下来简直战栗,真精彩哇!我很喜欢柴静的一句话:人思想的本质是不安。虽然她的语境是积极的,但放到这里想又显得思想脆弱而动荡。真觉得思想变质太容易了,有一次模拟联合国我代表美国,事事要让 ...


确实,你做了什么,决定了你是怎样一个人。所谓行善事问行不问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个长期积德行善的人,竟还有一颗卑鄙龌龊的灵魂。反过来,长期作恶,哪怕是最开始是违心的,心态也会慢慢变得丑恶吧。总之,一个人总是试图变得心行一致的,这满足了我们神经系统对解释一致性和简单化的要求。

加赛特那句话说得太好了,和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受完全一致,尽管他说的平庸和阿伦特的平庸还不是一码事。在这个问题上,白水兄说的有道理,在还未充分认识到制度之恶的时刻,直接去谈平庸之恶,的确可能使人产生误解,现在听到不少针对个人的,关于“你为何不反抗”之类的质问,或许就是基于这种误解吧。电影《朗读者》最后的庭审,揭示了这一主题,而关于极权主义对公民心智的改造,《霸王别姬》是我看到的最具艺术性的隐喻之一。

关于换行,Discuz的设定,直接在帖子后面快速回复的话,所有回车都被忽略,也就是全都变成一段,点击回复本贴或者引用回复的话,就可以在所及即所得模式中用Enter换行了。

最后,这几天杂事太多,忘了说了,欢迎和川加入水云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1 2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火车上,回看这个帖子和楼下的回复,然后写了一段话点击回复却不小心点到了清空内容,只好重新写。

以下:看了白水师的回复,我突然明白了,我总是以为是人性之恶,关注个体之恶,却忘了这是每一个个体之恶的总体表现,而使这些嗯放肆生长的“沃土”就是那制度。剩翼大哥的理论解释让我想起了以前在校的经历,和一群陌生人外出穿越某河谷,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起绰号,越猥琐越重口味越好,以后就只能以这个称呼交流,后来的时间里,每个人都越来越符合自己的绰号,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可怕。紫璇师妹说的《希特勒回来了》我看过,经过反思的德国人不会再轻易的上当了,而希特勒那个煽动家就只能作为二流娱乐人物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反思过的我们,怎么办?

[ 本帖最后由 minaday 于 2016-5-21 20:5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白水 的帖子

还是考虑到口径的问题,在中国不可能对制度之恶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感觉讨论极权之恶并无多大意义,且也是怕删帖而不得已选择自保吧。 

说“靶子歪了”是觉,人性无畏善恶,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想到在论坛上大家讨论如何帮助民众建立一种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时,一个澳门的学生说,其实老百姓并不会那么关心一带一路之类能不能使中国走向如何如何,他们在意的只是工资能不能涨一点,生活水平能不能提高……

扯远一点,台湾刚刚登基的女皇最终很可能只选择TPP,但不可能完全阻碍民间台商参与其中。铤而走险的原因背后,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考量。 

说回文革,想说的靶子歪了,大概只是民众不是欠考虑,而恰是考虑得太多。

今天刚刚看完《丰乳肥臀》,每次正视历史的时候都觉好戳。一本跨越近百年历史的小说,写满苦难和各种罪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0: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沉默的邦兄 的帖子

看史料的时候,总会把自己放入其中,会想在那种环境中自己是否还能守住人性。 

也无从知晓那段岁月走过的人知晓“心中最深层,被崇高、无私、利他主义包裹着的却是愚昧、狭隘、怯懦、自私”时是怎样心境。

之前看过一句话:

文革来自人们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6-5-20 11:16 发表 确实,你做了什么,决定了你是怎样一个人。所谓行善事问行不问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个长期积德行善的人,竟还有一颗卑鄙龌龊的灵魂。反过来,长期作恶,哪怕是最开始是违心的,心态也会慢慢变得丑恶吧。 ...

很赞同剩翼大哥所说,想起之前教盲童时,他和我说的“肌肉记忆”。他说练琴时动作的不断重复,会使得肌肉记住每一个动作的大小分寸,于是在想,当你不断在重复一个行动时,便也是对自身价值判断的重塑和肯定。

大哥提到《朗读者》,更是让我想到人之为人的无力。波兰诗人Wislawa SzymborskaUnder One Small Star的诗中写的:“我要对万物致歉,因为我无能为力。”一滴水又怎能知道洪流的方向呢,唯有被裹挟着向前而已。

此时此刻,更觉得自己无法回答那个“如果身处其中的问题做出怎样选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minaday 的帖子

从才让多吉的文章里看过这么一段话,摘在这里: “一个想参加农民协会的孩子,回家对父亲说:「我也要参加农民协会」。父亲說:「这是你們年轻人事情,我也不懂,你自己看着办就好。」孩子又說:「要想參加农民协会,必先立功。自己不想杀其他地主而立大功,只能在奸妹妹或杀爸爸上选择。」父亲听后说:「你沒有妹妹,為达成你愿望,那就杀我吧。明天先到祖坟向祖先告別。」第二天,父子携香烛表纸来到祖坟,命孩子先燃烛焚香,下跪磕头,趁机用「掘土」将孩子打死。說:「我花钱让你到城里读书,为的是明理做人,怎么会变成忤逆不孝,想杀父亲。」”⑤ 附在黄良镇这个孩子和我身上的,是同一个恶魔吗?他和我在劫难逃吗? 中国在劫难逃。 五十年后的今天,有人说文革又开始了,有人说文革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结束。我想说:恶魔,一千年以后也会有,我们能做到的是:识别恶魔、拒绝恶魔,不让恶魔附体,再去干伤害亲人、同学、老师和一切“敌人”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00: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和川 的帖子

欢迎学妹~真是好厉害! 

其实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高中时候也玩模联,明白你说的那种感觉。当你代表一个国家时,便会尽可能去争取其权利。而这种“游戏”的影响性又是旷日持久的,不只局限在活动本身,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去捍卫其正当性。 

人是唯一需要意义的动物,当我们做一项行为或者不做一项举动时,便会通过语言或者文字不断对正当性进行解释。这点,不仅局限于文革中的暴行,就连睡前多吃了一块巧克力也会努力寻找一个合理解释。(O(∩_∩)O哈!) 

 最后,祝军(郊)训(游)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8:57 , Processed in 0.0603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