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6-9-26 07:19 发表 从我的评分理由来看,贡献分和文采分都是加给作者的——白水老师是主张应该学生自己来发布作业的,怎么这次自己来发布了。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和川 于 2016-9-26 22:46 发表 喜欢文字的感觉和结尾,感觉现在这样的故事好多……放两首歌的文案,感觉颇有相似之处呢。“红遍大江南北”的《锦鲤抄》:宁武皇仁光九年锦文轩刻本《异闻录》载:扶桑画师浅溪,居泰安,喜绘鲤。院前一方荷塘,锦鲤游曳,溪常与嬉戏。其时正武德之乱,潘镇割据,战事频仍,魑魅魍魉,肆逆于道。兵戈逼泰安,街邻皆逃亡,独溪不舍锦鲤,未去。是夜,院室倏火。有人入火护溪,言其本鲤中妖,欲取溪命,却生情愫,遂不忍为之。翌日天明,火势渐歇,人已不见。溪始觉如梦,奔塘边,但见池水干涸,莲叶皆枯,塘中鲤亦不知所踪。自始至终,未辨眉目,只记襟上层迭莲华,其色魅惑,似血着泪。后有青岩居士闻之,叹曰:魑祟动情,必作灰飞。犹蛾之投火耳,非愚,乃命数也。《牵丝戏》,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文案: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鹤发褴褛,唯持一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时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翁自述曰:少时好观牵丝戏,耽于盘铃傀儡之技,既年长,其志愈坚,遂以此为业,以物象人自得其乐。奈何漂泊终生,居无所行无侣,所伴唯一傀儡木偶。翁且言且泣,余温言释之,恳其奏盘铃乐,作牵丝傀儡戏,演剧于三尺红绵之上,度曲咿嘤,木偶顾盼神飞,虽妆绘悲容而婉媚绝伦。曲终,翁抱持木偶,稍作欢容,俄顷恨怒,曰:平生落魄,皆傀儡误之,天寒,冬衣难置,一贫至此,不如焚,遂忿然投偶入火。吾止而未及,跌足叹惋。忽见火中木偶婉转而起,肃拜揖别,姿若生人,绘面泪痕宛然,一笑迸散,没于篝焰。火至天明方熄。翁顿悟,掩面嚎啕,曰:暖矣,孤矣。
诗中牵挂“寒梅”,小说便以寒梅作拟人文章,也是顺理成章的想象。席慕蓉之名作《一棵开花的树》亦类此。
和川所引《牵丝戏》,开头一句“余少能视鬼”,貌似伏笔,但在后面的叙述中似乎缺少呼应,也就显得多余了。如果妥加利用,没准能增加故事的精巧。
原帖由 和川 于 2016-10-18 23:32 发表 其实这两篇我也喜欢第二篇啦,只是第一首歌太火才也拿过来。不过好奇怪我当时看时是看到最后一句,特别有感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若真在前面结束,感觉以我的才智可能悟不到傀儡是为傀儡翁取暖才“火至天明方熄”的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3 13:26 , Processed in 0.0564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