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文 学] 推荐一篇美文:游子吟之江南冬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9: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7-12-9 22:45:22的发言:
 

看到这些文字,仿佛回到多年以前,也是如此的小女儿情怀……

窗外梧桐叶落,梦里山长水阔。独坐镜台前,悄看银河星过。漂泊,漂泊,化作谁家灯火?

 

好一段旖旎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0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7-12-14 22:14:21的发言:
 

看了那篇美文,记忆之门一下子被撞开了,想起年少时也曾信步于苏州小桥流水边,享受江南的细致秀美;也曾独自坐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看别人的风景,也成为别人的风景;也曾躺在在西北大草原上,仰望湛蓝的天空,感受天地的辽阔,自由的可贵;也曾在月夜的长江上,和友人背诵《春江花月夜》,体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是,这一切都不能回去了!

戴锦华老师在演讲中提到看两岸三地合作的话剧《半生缘》,当最后男女主人公发出书中名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时,舞台上居然电闪雷鸣,她当时目瞪口呆。是啊,再也回不去了,那是包含着多少人生心酸和无奈的一句话,那其中的悲凉岂是形式化的表现所能传达的!

 

  同叹。

  在韩国教书期间,因住处近山,故一次次背上登山包,手执登山杖,往登。或于清晨,走进山中,有无数不知名的山鸟在枝头快活地歌唱,远处山农家的鸡犬声间或加入进来;或于黄昏时刻入山,登至山顶,看夕阳晚照下万丈红尘的城市;或冒雨鼓勇而上,直上山颠,山岚四合,如在云中,背上衣衫,为汗浸透,劲猛山风一吹,着身似铁;或于月上时分,独自静静地坐在山后一家寺院里的石阶上,仰看天上云月……

  也还记得,那是六月的一天正午时分,穿行在大山的林间。阳光在林间小径投下斑驳的树影,山风吹过,林木摇曳,高树枝头,片片白色山花的花瓣,一阵阵,如雪飘下。林间极静,头上不知名山鸟的啼叫,细碎而稠密,交织成一片,远处间或有清越的布谷声传来。不由得忆起李后主那首《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在国内的讲台上,每次讲起这几句,都不禁心驰神往。一人白衣胜雪,立于梅下,有风吹过,片片梅花亦如飞雪,缓缓,缓缓,缓缓飘下,轻轻落了一身,用极慢极慢的动作拂去,又轻轻轻轻落了一身。那是何等优美的景象。不想在这异国的青山里,亲历了如雪落花,那时望着眼前落花飘过,久久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还有一个清晨,在山上的林间透进的朝阳里,对着山路边一片明黄的山花,解下腰间的相机,蹲下身,蓦地,大山的乐章轰然奏响——,有草间昆虫隐士们的自弹自唱,有昆虫行吟诗人的曼陀铃声,有活泼的昆虫少年的沙锤声,有美丽的昆虫少女的曼妙轻歌,而近处高树枝头,则有一只山雀,在领衔歌唱。那歌声是如此的流丽,宛转,如阳光下泉水的哨音,那繁复的颤声,那变化无穷的花腔,该是吐自怎样灵巧的舌簧,造化之神奇竟至于斯!那时忽然领悟到了大程的万物静观皆自得,那时也忽然感到大程的四时佳兴与人同,落了下乘,山自碧,鸟自啼,又何必定要与人同呢?我这造化之子亦不过是因缘聚合,偶然遇之,还是东坡说得对,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这个“遇”字下得极有分寸,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2 23:35: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1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描写的这几段意境真羡煞人也!

“或于月上时分,独自静静地坐在山后一家寺院里的石阶上,仰看天上云月……”

此时的心里一定是极静极净的吧?人生中偶尔的孤寂恰也是最珍贵的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2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7-12-14 22:14:21的发言:
 

见笑了!只是旧时的游戏之作。

看了那篇美文,记忆之门一下子被撞开了,想起年少时也曾信步于苏州小桥流水边,享受江南的细致秀美;也曾独自坐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看别人的风景,也成为别人的风景;也曾躺在在西北大草原上,仰望湛蓝的天空,感受天地的辽阔,自由的可贵;也曾在月夜的长江上,和友人背诵《春江花月夜》,体味“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是,这一切都不能回去了!

戴锦华老师在演讲中提到看两岸三地合作的话剧《半生缘》,当最后男女主人公发出书中名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时,舞台上居然电闪雷鸣,她当时目瞪口呆。是啊,再也回不去了,那是包含着多少人生心酸和无奈的一句话,那其中的悲凉岂是形式化的表现所能传达的!

 

    老师太谦虚了,的确很有宋词的味道啊。前些天看康震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李清照的生平,很伤心,为她孤独漂泊的后半生。话说符老师也在师大,不知道和康震老师认不认识,很好奇的说。

    在我的印象里,《春江花月夜》好像是贸大学生必背的篇目,因为年年大学古代语文都会考到的,所以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么浪漫,当时很痛苦,后来回想起来还是很有诗意的。

     记得大一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读《半生缘》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句话,结果该同学误读成“我们再也不回去了”,一字之差,全班顿时轰然倒塌,一向严肃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现在想想,这个误读算是我遇到最经典的误读了,完全改变了整个意境。忽然感到其实汉语的魅力就在这些错误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2 21:46: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21: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7-12-22 9:52:40的发言:
 
 在韩国教书期间,因住处近山,故一次次背上登山包,手执登山杖,往登。或于清晨,走进山中,有无数不知名的山鸟在枝头快活地歌唱,远处山农家的鸡犬声间或加入进来;或于黄昏时刻入山,登至山顶,看夕阳晚照下万丈红尘的城市;或冒雨鼓勇而上,直上山颠,山岚四合,如在云中,背上衣衫,为汗浸透,劲猛山风一吹,着身似铁;或于月上时分,独自静静地坐在山后一家寺院里的石阶上,仰看天上云月……

    

羡慕老师的经历。其实看到什么景物并不重要,关键是审美的眼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2 22:00:3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2 22: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yrano在2007-12-22 21:37:13的发言:
 

   话说符老师也在师大,不知道和康震老师认不认识,很好奇的说。

    在我的印象里,《春江花月夜》好像是贸大学生必背的篇目,因为年年大学古代语文都会考到的,所以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么浪漫,当时很痛苦,后来回想起来还是很有诗意的。

     记得大一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读《半生缘》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句话,结果该同学误读成“我们再也不回去了”,一字之差,全班顿时轰然倒塌,一向严肃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现在想想,这个误读算是我遇到最经典的误读了,完全改变了整个意境。忽然感到其实汉语的魅力就在这些错误之中。


 

和康老师算是比较熟的。康老师来师大时我已非本科生,所以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常风闻康老师在师大中文系本科生中的偶像级地位,昵称“康师傅”。

喜欢的诗文即使要背,也不会痛苦的

“回不去”和“不回去”,仅仅只是词序上小小的不同,被动和主动的差异就出来了,所以常说词序是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16: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7-12-22 22:48:48的发言:

和康老师算是比较熟的。康老师来师大时我已非本科生,所以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常风闻康老师在师大中文系本科生中的偶像级地位,昵称“康师傅”。

 

      羡慕老师,康老师说话很有条理,而且富有感染力。他讲的四个系列,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都看了不止一遍了。在北师大的网上看了有关他的材料,发现对王维也颇有研究,窃以为如果要讲下一个的话,会讲到他。仅仅是个猜测,符老师下次再见到康老师的时候,可以证实下。感觉自己有点像西游记中那个渡河的老龟,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9 20: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这么美得游记,真想一辈子读不完。

找到一个错别字,在第三部分,“夫子想来煞是寂寞,他的那一套哲学亦式威了,因而不再有人来朝拜”,应该该做“式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2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过浮躁了,虽好却未有耐性品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16 15: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远风在2007-12-22 9:18:41的发言:

嘿嘿,多年前,俺曾经学过做菜,现在只剩下吃了。

 

重读该文,再看远风师的这句话时,不小心冒出四个字——焚琴煮鹤。

罪过罪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4:53 , Processed in 0.0730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