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语用学]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08: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世界杯看多了,被里面解说员的解说口误雷到了,特此拿来晒一下,希望大家在期末紧张复习之余,放松一下,哈哈,也算对郭子姐口误集锦的回帖。

1、先说前天晚上的世界杯,丹麦队对喀麦隆队,不知道解说员是谁,只听见他很激动的喊了一句:“丹麦隆,球进了”(……到底是哪进了……)

2、14日荷兰对阵丹麦,当荷兰攻入第二球以2∶0领先时,刘建宏却在直播中高呼:“丹麦2∶0锁定胜局!”

南非世界杯刘建宏语录

1.越位了!是不是越位了呢,应该是越位了。对,没错。明显越位了。我们再来看看慢动作,哦……这个球,好像不是越位啊,再看看。嗯,确实没有越位……(他用了自我修正机制?哈哈)

2.这是本次世界杯第一张黄牌,华雷斯坐上黄牌的沙发。

3.再次掏出了黄牌板凳。

4.佩雷拉说这是他的最后一届世界杯,尽管下届世界杯是在他的祖国南非。(下届世界杯在南非,那这届在哪?)

5.里贝里转到了右路活动,可能是换换手气吧。(爱打麻将嘛)

6.老马就仿佛手中俩猫四个二,这牌要是不赢……(除了麻将,还爱斗地主)

7.脚下有点拌蒜……

8.这时双方进入了肉搏阶段。

9.他的眼神和脚一样的准!

10.把球一捅,效果很好!

11.这就是门将个头不高的劣势,哈哈1米71,幸好有1米82的后卫。

12.墨西哥球员像童话里白雪公主身边的小矮人,个矮、灵巧、坚韧、快乐、不谙世故。

13.阿奎罗有句名言:就算我做不成球星,也要做球星的老婆……(可怜的阿奎罗)

14。队员们阅读比赛的能力确实很强。

15、这是马科斯第9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点评:就算从0岁开始踢,4年一届,这球员也得36岁了!(正确答案:参加的第9场比赛

刘建宏的口误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韩乔生,两人还真有一拼。虽然韩乔生没有解说本届世界杯,不过他的口误语录也足矣让我喷饭。

     1. "...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 
        2. "...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3. "现在由中国队守门员范志毅开任意球..." 
        4. "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和对抗性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比赛中的激烈程度,否则的话,就会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 
        5. "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 
        6. "国外的球员都非常敬业,比如马特乌斯,小孩出生3个月后就上场比赛了。" 
        7. "范志毅前几天还在发高烧,高烧36度8;守门员区楚良身高1米82,体重28公斤。" 
        8. "中国队一脚射门,被区楚良奋勇扑出..." 
        9. "在上周刚举行了一场别开婚面的生礼。" 
        10."可能有的观众刚刚打开电梯,我们再把比分..." 
        11."巴乔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带球冲入禁区..." 
        12."水晶宫队已经赛了7场, 2胜2平4负... "   
        13."这球算进, 门信 进球无效..." 
        14."已经有很多俱乐部表示要购买皮耶罗,拉齐奥出价3000万美元,曼联出价更高,2800万美元。" 
        15."xx队后卫严重犯规,裁判将前锋xx罚下场。" 
        16.(德甲)"现在场上火药味很浓,两队队员在场上你争我抢,两队的教练也在场下争风吃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内容!又有口误又有最新战况!感谢冰澈!

我复制一份放到水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4。队员们阅读比赛的能力确实很强。

这一条在解说语境中非常正常,应该不属于口误雷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5: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0-6-21 11:19:20的发言:

14。队员们阅读比赛的能力确实很强。

这一条在解说语境中非常正常,应该不属于口误雷人的.

    

        这种语感属于球迷专利,屋子老师很有发言权!我不看球赛,所以一次也没听到过,哈哈,请教一下:你常常听到这样的解说吗?球迷们都对这句话司空见惯、认为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1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的,而且不只限于足球

木兰老师可以百度一下阅读比赛的能力 只用看那些标题大概就可以了解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1 19:39: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2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屋子一个,阅读比赛,在对抗性球类运动的解说中常常用到,不属于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22: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本语用学专著,即小泉保(日本语用学家、日本语言学界前辈、现任日本语用学会会长)教授所著的《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陈访泽、刘小珊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

《言外の言語学:日本語語用論》一书出版于1990年,是日语语用学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的内容翔实,除在绪论中总的介绍了语言的内含意义和具体意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意义和语境、语境和含意之间的关系等有关语用学的入门知识之外,全书再分成五章:分别就意义、指示、推意(含意)、前提和言语行为等普通语用学必论的基本课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小泉教授一反语言学专著的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他的这本书读起来明白生动、饶有趣味,对书中的每个论题,他总爱引用日本的或外国的典故或传说作为引子,这些故事题材广泛,涉及日、外的文学、社会、文化、民俗,读者阅读本书,不但了解到论题中的语用现象,而且还增长了不少文学、历史、文化和民俗方面的知识。仅凭专著的这种安排,我们就不禁为小泉教授的渊博学识而折服。本书讨论的虽然是日语语用学,但小泉教授在里面对日-英、日-汉(甚至包括日语和法语、德语及其他欧洲语言)作了大量的对比,使读者从中不但深刻了解日语的语用特征,而且还对日语与其他语言在语用方面的异同有所认识。
看简介便知是一本很好的语用学专著,对于刚刚接触语用学的我们来说,比较通俗易懂,暑假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再附本书的中文版目录,让大家有个大概的了解:

 
绪论
1.     内含意义
2.     具体意义
3.     语义学和语用学
4.     意义和语境
5.     语境和含意
6.     语用学的功能
第1章        语义学
1.     语义成分
2.     语义函数
3.     对变化的认知
4.     存在函数和移动函数
5.     修饰关系
6.     始动与使役
7.     语义结构的类型
8.     状态持续与移动运动
9.     移动的改变
10.  行为函数
第2章 指示
  1. 人称指示
  2. 空间指示
  3. 时间指示
  4. 话语指示
  5. 状态指示
  6. 社会指示
第3章 推意
  1. 推意的效用
  2. 合作原则
  3. 解读与推意
  4. 转换与推意
  5. 推意的方法
  6. 逻辑句
  7. 准则的违反
  8. 推意的性质
  9. 尺度的推意
  10. 从句的推意
  11. 规约推意
  12. 比喻
  13. 推意作用
  14. 关联的演绎法
第4章 前提
  1. 前提
  2. 两个否定
  3. 前提与含意
  4. 前提的孔与栓
  5. 前提的过滤
  6. 含蓄动词
  7. 叙实性谓语
  8  非叙实性谓语
  9. 状态变化动词
  10.移动动词
  11. 时间副词从句
  12. 疑问句的前提
  13. 真值条件语义学
  14. 投射功能
  15. 前提的浮动
第5章 言语行为
  1. 言语行为和施为动词
  2. 言语行为的分类
  3. 合适条件
  4. 施为性分析
  5. 言语行为的类型
  6. 间接言语行为
  7. 施为性分析再探
  8. 会话规约
  9. 礼貌原则
谢谢千寻的推荐!从目录上看,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有兴趣的同学暑假可以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0-6-22 11:18:0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虎老师的回答

感谢屋子、远风两位老师的指点!我百度了“阅读比赛能力”,只看大标题,就明白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早已被大家所熟悉接受,不应再算做“口误”现象了。

昨天我也请教了中文学院另一位资深球迷刘老师,大侠在紧张观战之余抽空回答了我的短信提问,现汇报如下。

木兰:请教您这资深球迷一个问题,“队员阅读比赛的能力都很强”,这句话您看比赛时经常听到吗?觉得是个病句吗?

虎哥:就是理解很深刻的意思。用“阅读”显得有学问,其实就是卖弄。

木兰:那么球迷们觉得这是正常语言?不算口误?

虎哥:貌似越来越流行了。[em01]

木兰:谢谢!晚安!

虎哥:晚不安,夜里还有一场球![em31]

结论:球迷们英雄所见略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2 15:58: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4: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毛予菲在2010-6-2 16:20:42的发言:

选取的例子不多,但我觉得宝钗两种会话风格都有体现,不知以下的分析可行不。

                              

                                小议宝钗会话风格

很明显,宝钗说话风格就是典型的“高体贴风格”,“说话少,说话慢,给对方说话机会多”。“罕言寡语,人谓藏愚”,“不疏不亲,不远不近”。“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且看第二十六回宝玉对她下逐客令,向宝钗道:“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宝钗听说,便笑道:“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也不多为自己解释什么,淡淡留下这几个字就走了。

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处事之理——明哲保身”,这样正是她大家闺秀所具的“涵养”,被大观园里长辈们所称道。究其实质却是封建礼教的产物,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剧。

在日常生活中的宝钗如此,但是,在宝玉玩物丧志的表现面前,即面对宝玉的人生态度问题时,宝钗的会话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只是要说,而且是不放过每一个机会来劝导宝玉,整个人都热心了起来,有时甚至还抢着说,不让宝玉有说话的机会,俨然一“高投入的会话风格”。先看“香菱学诗”这段,香菱“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宝玉道“这正是‘地杰人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宝钗一局外人绝不放过机会“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再看看第三十六回中,宝玉对于宝钗劝导的反应:“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如此疯颠的反应也正从侧面表现了宝钗“见缝插针”“孜孜教诲”的程度有多么惹人厌了。(强调一下:热心啊热心~~高投入啊高投入~~~

 

宝钗有时寡言有时也十二分的热心,这样的矛盾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宝钗寡言在日常琐事,热心于对于宝玉“显身扬名,光宗耀祖”的劝导。这样就很容易解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话风格为何会出现在宝钗一人身上了。正如前文所分析:宝钗在处事之道上的“不开口”是她的保身哲学,为长辈们所称道的关键所在,但为作者所斥,也是作者心目中对封建礼教的痛贬的表现,而热心功名的宝钗,延续了作者心中的反面人物的形象,也正表现了封建功名对这名封建淑女大家闺秀的毒害。这样一分析,宝钗日常生活中的“高体贴”与在宝玉面前的“高投入”就不矛盾了,或者说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使人物塑造更成功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好多人并不只拥有一种会话风格,常常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面前是绝对的高投入,而面对乏味种种,整个人就蔫了起来,形成了“说话少,说话慢,给对方说话机会多”的景象。

予菲分析得很好,精彩部分我已经标出。会话风格只是一个总体概括,每个人在会话时都有高投入的时候,也有高体贴的时候,宝钗的会话风格以“高体贴”为主;宝钗这个人物性格丰满立体,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话题、不同的对象,其会话风格甚至行事举动都存在着很大差别。至于她是不是作者心目中的反面人物,我们可以再思考再讨论。

最后一段,“乏味种种”、“景象”等地方是不是也可以再换种说法呢,以便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些。写论文要尽量用词准确,表达清楚。

明白拉~~俺以后会注意滴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2 15:42:2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2 14: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口误和自我修正,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前段时间一直在准备雅思考试,发现雅思口语评分标准有fluency(流利度)这一点,其中不允许考生出现自我修正,把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自我修正次数和最后得分直接挂钩(自我修正的次数越多,分数越低)。

我认为,在日常交流中,说话者表现的自我修正很难根据原因的不同(失误or错误)而区分开来,那么,在雅思口语考试中,考官所计的扣分点难道包括了口误后的自我修正和因为考生自身语言能力有限而出现的自我修正这两点吗?众所周知,就算母语使用者在日常口头交际中的口误都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全球最权威的语言考试之一,雅思考试效度肯定被研发者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口语考试也仿真日常交际,以求能反映考生真实的语言能力,那么,这样的评分标准是不是有失科学呢?

普通话等级考试也有类似的标准。在普通话考试第三个环节中,考生必须根据一个话题自己说上三分钟,这个环节中,如果考生出现失误或者错误,必须无视失误或者错误继续说下去,如果考生下意识自我修正了话,考官即要扣除考生出现错误的相应扣分,又要扣除自我修正这个扣分点相应的分数。这样说来,普通话考试是不鼓励自我修正的。这项计分标准也欠科学吧。

从语言学的角度能找到答案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2 15:09:2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14:58 , Processed in 0.08626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