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皂罗袍在2009-11-6 0:31:24的发言:而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人们往往超越了这些,因此会期待一个更具美学色彩的结果——在这里表现为希望主人公患癌症,不治身亡。 请大家再想一下,如果换成一个不好不坏的结尾(比如患了癌症但是早期,还有治疗希望)观众会作何感想?要不干脆来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病人被推进了手术室,然后就结束了。至于手术的结果怎么样,全凭电视观众自己去猜想。换成这样的结尾行不行?当然可以。但观众肯定又会觉得自己白哭了,要不就是心里没着没落的,还是不爽。 但作者的白哭了的叙述之后,反映的是超越的审美么?即使从潜意识里看,作者是想沉浸在那种悲哀的审美之中么,他抱怨的是审美期权的落空?作者的这种叙述能够反映出他希冀的坏结果是为了追求你所说的审美么。 心里没着落就会“不爽”,人死了就会“爽”,这两个爽一样么?到底是不好的结局让人爽呢,还是清晰的结局让人爽呢,不好和清晰恐怕不是对应的范畴。娜拉出走之后会如何,大家心里没有着落;红楼梦缺了四十回,大家心里也没着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