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3-24 18:38:18的发言: 受铁西老师“美妙超俗”的评论的影响,我首先选看了《笔之海》,同非鱼老师感觉相似,是觉得有些含混;也没弄清楚《笔之海》的故事跟“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有何关联之处,有机会请铁西老师宣讲宣讲吧。 抱歉,铁西老师宣讲前,我先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我看《笔之海》时,也感受到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我理解的是涉及到文字的独立性的问题。虽然文字在出生时是为了记录语言,弥补语言在时空上的局限,但就像任何事物一样,脱离母体后,就会独立地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那天斋主听我的课时,因为是和学生讨论文字的类型(性质),所以侧重的是文字产生时与所记录的对象——某种具体的语言的关系,一种文字(主要是自源文字)起源时构形只能依据语言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语音或语义,所以这种文字是否适应所记录的语言的类型很重要。但文字产生之后,尤其是形成系统之后,是有其独立规律的,是有不受母体(其实用母子来比喻语言和文字关系,不完全恰当,但姑且先这样说吧,大家应该能理解)控制的时候的,而这一点是上周讲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时才涉及到的,恰好变成远风去听了,呵呵。那晚大家争论时,我强调了是两个层次的问题。 我觉得没理出头绪的是,除了文字这种超然于语言之外的寓意,似乎这些被固封的,只要有机会就逃逸的文字还有其他的内涵,还有那不能动的腿,需要通过固封文字才能延续,甚至获得新生的生命,都让我觉得有意思,只是我比较愚钝,还不能很好地把这些表达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4 19:19: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