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5-12 0:19:29的发言:接下来我想说说楼主的文字。 写得很用心,难得。我想说的是,在这个已经相当不错的基础上,能否再加打磨? 譬如,我们一起来看看开头几段: “重温红楼梦,就不会不想亲临大观园,幸运的是在北京宣武区有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仿书中之描绘建造的大观园。更幸运的是,2009年的金秋我有机会踏进了这座清代贵族园林。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这都是电视剧里故事发生的场所嘛!所有那些可爱的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以及他们举行宴会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如建在水中的藕香榭、以雪景著称的芦雪庭、建在高处贾母率众人中秋赏月的凸碧山庄、建在低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 拙见,第一段第二个逗号不妨改作句号,改了以后,语句会在平和中透出力量。然后,后面那个划线的长句子也不妨再处理一下,变成这样: “重温红楼梦,就不会不想亲临大观园。幸运的是,北京宣武区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仿书中之描绘建造了大观园。更幸运的是,2009年的金秋,我有机会踏进了这座清代贵族园林。” 以某下愚之见看来,如不是特别需要,这种题材的散文应尽量避免长句子,多一些短句,就可能会多一点娓娓道来的纡徐风致。 再看下一段: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这都是电视剧里故事发生的场所嘛!所有那些可爱的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 读这一段时,划线那一句跳了出来,为什么?因为它本不必存在,存在了,这种口气的句子,会有伤文格,你把它删掉,变成: “进入大观园,一切都很熟悉,所有那些可爱人物的居所,如宝玉的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探春的秋爽斋、惜春的暖香坞、李纨的稻香村、宝钗的蘅芜苑、妙玉的栊翠庵……,以及他们举行宴会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如建在水中的藕香榭、以雪景著称的芦雪庭、建在高处贾母率众人中秋赏月的凸碧山庄、建在低处黛玉湘云中秋联诗的凹晶溪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这不是很好吗?一句到底,气脉贯通,是不是反而流畅了起来? 再看第三段: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竹子在中国古代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黛玉的品格,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虽然大观园中不乏水景,什么湖水、溪水都有,但在某一个居所内部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见雪芹兄是有独特用意的,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 这里的几个划线句子,也不妨再疏通一下,变作: “第一站当然是去黛玉的潇湘馆,去感受一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的执着。一进门,果然和书中描写一样,房屋掩映在翠竹之中,竹下是一弯小溪流过。竹子,一方面同‘斑竹座’的建筑外观一起,暗示出‘潇湘妃子’的一生,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它又是文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暗示出黛玉的品格,和她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小溪就更特别了,大观园中虽不乏水景,如湖水,溪水,但在某一个居所内有水的却只有一处,那就是潇湘馆,可以见出雪芹兄的独特用意。而这,就要留给每个读者自己去感悟了。……” 大意如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长句,它们会使你的行文显得比较“赶”,不够从容,如果能稍加打磨,也许会好得多。不知这样说,楼主是否同意? 刍荛之见,见笑了,仅供君参酌。 楼主的文章很好,这样的回帖也很好,这才是版主最该做的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12 12:40:3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