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云来

[原创文字] 试说“文人相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15: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2-3-14 14:33 发表 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仍然多指文字上的褒贬,这在典论中说得很清楚。然而世风日下,而今某些文人间的互相攻击,远远不限于文字高下,乃至多数都是人格构陷、诛心之论等等与文字学术全无关系的讨论,这种“相轻” ...

呵呵我想文人相轻还是有这样的引申义,文字上的褒贬很容易就升级为各种攻击之类吧,只是觉得挺没意思。作品才是真正说话的东西。如果百年后谁也不会读韩寒的东西,那谁还管当年方韩是否大战过三百回合呢,呵呵。所以韩寒的回应我觉得也挺无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7: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4 15:37 发表 呵呵我想文人相轻还是有这样的引申义,文字上的褒贬很容易就升级为各种攻击之类吧,只是觉得挺没意思。作品才是真正说话的东西。如果百年后谁也不会读韩寒的东西,那谁还管当年方韩是否大战过三百回合呢,呵呵。所 ...

 

想说“清者自清”吗?

我觉得在现在 自媒体 的时代,面对别人的泼粪,只能以粪还之,讲究风度和姿态只会明暗吃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来 于 2012-3-14 09:18 发表 韩寒的“不读书”是不好好上学上课的那个“读书”。 但是一个人不上学就不能找书来读了么? 就好像是两个四川人冬天到天安门广场玩,天冷相互问了一句“冻手吗?”,就被警察逮捕了。 冤啊!

 

1、我说了“听说”,没有考证过,所以不对的话我收回。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既然没有考证过为何好意思说出口呢?我想聪慧如云来兄肯定看得懂吧。这里求证的不是韩寒真读过书还是假读过书,而是他在我身边人中的影响。大概“影响”这类东西,“听说”基本上也能算个“过硬”的证据吧。实际上,我一直相信他读书,就像我相信王朔读书一样。

2、我也听说张铁生是“读书无用论”的代表,但我只知道他交了“白卷”,至于说没说过“读书无用”并不确知,就更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没读过书。或许张铁生也是被人标榜的吧,那张铁生也真有点冤枉。不过,假如张铁生哪天列出一个他在文革时的书单,那确实是够反讽的。这就像为什么人民日报转载他的信时,一定要删掉末尾的“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这句话。

3、不过张铁生跟韩寒不一样。韩寒更自由,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青年,他难道不知他被塑造成了“读书无用论”的代表?他为何就不用他的影响力和这长长的书单勉励一下那些顶礼膜拜的少男少女们以免误入歧途?

4、当然,韩寒没有法律上的义务那么做。

5、张铁生在粉碎四人帮后坐了15年的牢。

6、那不叫“逮捕”,当然,云来兄的意思是就被警察给“得”起来了。我想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警察都会这么做的,谈不上冤枉。如果情况查明仍被法院判罪,那才叫冤枉。换做兄去当警察,兄会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4 15:24 发表 嗯木耳兄这么说我觉得有点冤。不是每个人都像研究学术一样去要把这件事弄通透的。我对此事稍有了解,并且有我的判断,虽然可能是错的,我觉得就可以了,这事到底与我也没多大关系。我不知道方舟子,也算不上韩寒的 ...

 

呵呵,你既然承认连方舟子怎么质疑的都不知道(没理解错吧?),你怎么好意思说人家没有“过硬”的证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来 的帖子

烦请云来兄回应一下13楼的帖子。 其实,我一直好奇白水远风们是怎么阅读《管锥编》的,不过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不太合适,有机会当面请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3-14 21:04 发表  1、我说了“听说”,没有考证过,所以不对的话我收回。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既然没有考证过为何好意思说出口呢?我想聪慧如云来兄肯定看得懂吧。这里求证的不是韩寒真读过书还是假读过书,而是他在我身边人中的影 ...

 

1、读书是个泛话。受过学术训练的人虽然有一种公允的较科学的思维和论证过程,但容易把每件事情都同质化处理。“考证”本身就是逻辑的游戏,正常人可以用正确事实推断正确结论,有恶意的人,如方舟子,也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抽离、截取一些细节,用“可能是”来替代“一定是”,利用逻辑来误导逻辑思维能力弱,但自以为聪明的人。

 

2、韩寒在韩方大战中处于不利地位,除了回应的姿态不对,也和他早年在媒体采访中表现出的反智(也就是读书无用吧)倾向带来的负面形象有关系。不过说实话,作为韩寒的长期读者,我一点也没有“读书无用”的思想。反正阅历都需要增长,读书或者读人生都是一样的。

 

3、我始终觉得,平白无故的质疑韩寒“有代写”,或者“不读书”,然后要他自己来列证据证明,是“有罪推论”的表现。我是反对有罪推论的,就像反对刚刚通过的刑法73条一样,要清白的人自证清白,实在阴险和野蛮。

 

4、当然,韩寒不仅在法律上没有义务,在道德上也不承担给蒙昧大众普及常识的义务。

 

5、“冻手”只是个笑话。至于法律、公平、正义什么的,我感兴趣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所以不能细说。事不关己的时候,关注是有限度的。我对韩方之战的关注,比大多数人都细致和耐心,这纯粹出于对欣赏的人的了解和维护。我知道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把“倒韩”和“塌方”看作了非此即彼,才不由自主的站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文人相轻。如果我学识和文笔再强一点,我可能会模仿方舟子的质疑逻辑去质疑方舟子,当然,这句话还是当笑话看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21: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3-14 21:29 发表 烦请云来兄回应一下13楼的帖子。 其实,我一直好奇白水远风们是怎么阅读《管锥编》的,不过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不太合适,有机会当面请教吧。

 

老师们怎么读我不清楚。

我自己的话,目前还没读《管锥编》,倒是看了半本《谈艺录》,这两本书还算相似吧。

反正古文写的适合慢读,彻夜阅读也很像十几年前的学生风格(我都是在课堂上看)。

不太明白你是真的在问怎么读,还是在暗问“可能不能读”,就只能猜着回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2: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来 于 2012-3-14 21:45 发表   1、读书是个泛话。受过学术训练的人虽然有一种公允的较科学的思维和论证过程,但容易把每件事情都同质化处理。“考证”本身就是逻辑的游戏,正常人可以用正确事实推断正确结论,有恶意的人,如方舟子,也可 ...

我觉得云来这说得挺好的。我这个不明真相的人呢,就不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2: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来 于 2012-3-14 21:45 发表  3、我始终觉得,平白无故的质疑韩寒“有代写”,或者“不读书”,然后要他自己来列证据证明,是“有罪推论”的表现。我是反对有罪推论的,就像反对刚刚通过的刑法73条一样,要清白的人自证清白,实在阴险和野蛮。

 

我无意讨论韩寒有没有代笔或者方舟子和韩寒的对与错,我关注的是讨论问题的方式方法。

1、凭什么说大家的质疑是“平白无故”?

2、“有罪推论”不好类比,质疑阶段基本都是“有罪推定”,否则公安跟检察院都该关门了。即使到了法院阶段,大部分也是有罪推定,比如民告官基本都是“有罪推定”。换句话说,证据要求是越来越低的。更何况学术上的质疑了。当然,在这里混用了“有罪推定”和证明方法之间的界限,其实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3、纠正一下,是刑诉法73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4 22: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3-14 22:05 发表 我觉得云来这说得挺好的。我这个不明真相的人呢,就不说了。

 

 

呵呵,可惜云来没有回应我在24楼对你的请教。不知能否烦请云来回应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11:25 , Processed in 0.0698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