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07信1刘沛伦

[教学相关] 【光辉灿烂楚文化】【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8 16: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狼入室

楚文王熊赀继位后,于周庄王八年(公元前689),把楚国的都城由丹阳迁到郢,即今湖北江陵县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这里不仅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交通方便,南有长江天险,西通巴、巫,东连吴、会,北有驰道直通中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后,郢都成为楚国历史上长达411年之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楚文王迁都后,亲自率领军队灭了申国和吕国,攻克了权国,征服了随国,打败了郧国,汉东诸国基本上都被楚国降伏了。楚文王就想再向中原扩张,但苦于师出无名。正在此时,中原出了个息妫事件。

    原来陈国(仿河南淮阳)的国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嫁给侯献舞,小女儿就是息妫,长得如花似玉,答应嫁给息侯。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哀侯说:妫妹至此,岂可不见一面?就在宫中设宴款待,亲自作陪,在席上对息妫进行调戏。妫氏见他如此无礼,大怒而去。息侯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非常恼火,就派使臣入贡于楚,密告楚文王说:蔡自恃与齐联姻,不肯朝贡于楚。若楚军攻我,我求救于蔡,蔡侯年轻而又勇敢,必然亲自来救。我与楚合兵攻蔡,就可以俘虏蔡侯。既俘虏了蔡侯,就不怕蔡国不朝贡。楚文王大喜,就兴兵伐息国。息侯求救于蔡,蔡侯果然亲自领兵来救。安营未定,楚伏兵四起。蔡候低档不住,急忙向息乘奔去,因息候不开城门大败而走。楚兵从后追赶,追到莘,活捉了蔡侯。息侯大犒楚军,亲自送楚文王出境,蔡侯才知道中了息侯的奸计,对他恨之入骨。

    楚文王回到郢都,想杀蔡侯祭太庙。由于大夫鬻拳再三规劝,才免蔡侯一死,同意放他回国。于是就大排筵席,为之饯行,席中盛张女乐。有个弹筝的女子,仪容十分秀丽,楚文王对蔡侯说:此女色技俱佳,可进你一杯洒。即命此女送一大杯洒给蔡侯,蔡侯一饮而尽。楚文王笑着说:你有生以来,见此绝世美色吗?蔡侯想起自己对息侯的仇恨,就说:天下女色,没有比息夫人妫还美的,她真算得是仙女下凡。楚文王说:其色何如?蔡侯说: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之美,我还未见到第二个!楚文王说:我若能得见息夫人,虽死无恨。蔡侯说:以君之威,要齐姬宁子至之也不难,何况这屋檐下一妇人?楚文王大喜,尽欢而散。

    文王朝思暮想得到妫氏,借巡视各方为名,来到息国。息侯远迎,极其恭敬。亲自安排馆舍,设宴款待。在席间,楚文王微笑着说:昔日我曾效微劳于君夫人,今天我来到贵国,君夫人为何不为我进一杯酒?息侯害怕楚王,不敢违抗,即时传令宫中。不一会儿,妫氏盛服而至,别设毯褥,再拜称谢,又拿白玉酒杯,满倒一杯向楚王进酒。楚文王一见大吃一惊,果然是人间罕见的女色。想亲手接玉杯,那妫氏却不慌不忙,将玉杯递与宫人转递楚文王,楚文王一饮而尽。妫氏再拜请辞回宫。席散,楚王归馆,心念妫氏,不能入睡。次日,楚文王设宴于馆舍,名为答礼,暗伏兵甲。息侯赴席,洒至半酣,楚王假装醉了酒,对息侯说:我有大功于君夫人,今三军在此,君夫从为何不来慰劳?息侯说:敝国褊小,不足用此礼仪,望宽容小君。楚王拍案大叫:匹夫背义,敢以巧言拒我,左右何不为我拿下!伏兵突起,就席间把息候捆绑起来。楚王亲自引兵直入后宫搜寻妫氏。妫氏得知有变,叹息说:引狼入室,是我自取!就奔入后园,去投井自杀。在投井时,却被楚将斗丹抢前一步,抓住衣袖引见楚王。楚王以好言抚慰,答应不杀息侯,并即时在军中立妫氏为夫人。以其脸似桃花,就称她为桃花夫人。今黄陂县东三十里处有桃花涧,涧上有妫夫人庙。唐代诗人杜牧《题桃花夫人庙》中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楚文王将息国改为楚国的属地,把息侯安置在汝水,封以十家之邑,不久忿郁而死。念蔡侯介绍息妫有功,就把他释放回国了。

    过了三年,息妫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取名熊艰,次子取名熊恽。息妫在楚宫三年,从不与楚文王说话。楚文王很奇怪,问她为何不说话,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侍候二夫,即使不能死,又有何面目同别人言语?此是献舞之过啊?说完,痛哭流泪,泣不成声。楚文王发现她还怨恨蔡侯,为了博得她的欢心,便说:夫人勿忧,寡人一定给你报仇!于是就派兵打进蔡国,蔡侯打着赤膊请罪,并把库藏宝物献给楚军,楚军才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襄之仁

    宋襄公想当盟主不成,反被楚王侮辱了一番,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力不能及,又怪郑文公提议尊楚王为盟主,就想去打郑国,出一出气。正在这时,郑文公向楚国行朝礼,宋襄公知道后,更加恼火,就起倾国之兵,去讨伐郑国。郑文公大惊,赶紧派人向楚国告急。
楚成王闻讯后说:我们对郑国的事,要象父亲对儿子的事一样,宜急救。大夫成得臣说:救郑不如代宋。楚王问:这是为什么?成得臣说:今宋襄公又不自量,出兵伐郑,国内必定空虚,我们乘虚而攻之,必定取胜。如果宋襄公回兵自救,军队就很疲劳,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打胜仗?楚王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就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兴兵伐宋。

     宋襄公得了楚军伐宋的信,急忙带领军队日夜兼程回国自救。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以南摆开阵势,准备迎击楚军。成得臣派人下战书。宋国司马子鱼对襄公说:楚国派兵来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救郑国。我们放弃郑国和楚国讲和,楚军就会退回去,不可交战。宋襄公说:昔日齐桓公兴兵伐楚,今楚军来打我们,我们不与他交战,怎么能继桓公的霸主之业?子鱼又说:宋国甲不如楚坚,兵不如楚利,人人不如楚强,你依靠什么来战胜楚军?襄公说: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我虽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说完,就批了战书,约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与楚军交战,还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约定交战的那天早上,楚军陆续渡泓水北进,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说:楚兵多宋兵少,此时动手,我们可以得胜。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吗?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袭击呢?子鱼暗暗叫苦。过了一会儿,楚军全部渡过了一泓水,成得臣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子鱼又劝襄公说:楚军的阵势还未布好,赶快打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危险了。襄公厉声地就: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怎么袭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子鱼又暗暗叫苦。楚军列好阵势,兵强马壮,漫山遍野,宋兵见了都很害怕。此时,两军一齐擂鼓交战。襄公自挺长戈,带着公子荡和向訾守二将及许多门官,驾着战车向楚军阵营冲去。成得臣见来势凶猛,就暗传号令,开了阵门,放襄公一队车骑进来。子鱼随后赶上去护驾,襄公已装进口袋里了。楚将斗勃和蒍氏吕臣在阵门挡住宋将子鱼和乐仆伊,两对儿厮杀了一阵,宋将华秀老冲出来牵住了斗勃,子鱼拨开刀杀入楚阵,见楚军甲士如林,把襄公团团围住。宋将向訾守血流满面,大声叫喊:司马快来救主!子鱼跟随向訾守杀入重围,只见公子荡身负重伤倒在车下,仁义大旗已被楚军夺去了,襄公数处受伤,已不能起立。子鱼急忙把襄公扶到自己的车上,历力杀出,好不容易脱离了楚阵,所随门官全部战死。乐仆伊和华秀老见襄公已离虎穴,也就各自逃回。成得臣乘胜追击,宋军大败,死者不计其数。

宋襄公由于受伤过重,第二年就死了,可是人们还一直高笑他,后人把对敌人讲仁义的可笑行为,称为宋襄之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6: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缨宴会

   楚庄王平定了斗越椒的叛乱,回到郢都后,拜虞邱为令尹,主管国事。然后,大摆宴席庆功,文武大臣和妃嫔都参加。楚庄王说:我六年没喝酒了,也未听钟鼓之声。今日叛乱已平,四境安宁,我破例设宴,名叫'太平宴',请文武官员都来参加,喝个痛快!”大厅里奏着乐,大家高高兴兴地喝着酒,一直喝到日落西山还不愿离席,庄王就命令点起蜡烛再喝。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笑,越喝越带劲。庄王喝得更痛快,叫他最喜欢的许姬出来给大臣们敬酒。这位仙女般的许姬一出来,闹哄哄的大厅里顿时鸦鹊无声,大家的眼睛直盯着好发呆。

    正在这时候,忽然一阵狂风把大厅里的蜡烛全吹熄了。不知是谁趁熄了蜡烛的机会,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左手。许姬用右手把那个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下来,吓得那人赶快放了许姬的手。许姬拿着帽缨子摸到庄王跟前,咬着耳朵诉述此事,并请庄王点燃蜡烛查看。正在这个时候,有人拿来了火种准备点燃蜡烛。庄王赶忙站起来大声说:等一会点燃蜡烛,今天晚上我们来个痛快,不要那么衣冠整齐,搞得那么拘束。请大家都把帽缨子摘下来,不摘下帽缨子就不痛快。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缨子摘下来了,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请大臣们照样喝酒。

    庄王和许姬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许姬不明庄王的意思,散席回宫以后,许姬埋怨庄王。庄王告诉她:大家都为楚国平定了叛乱而高兴,喝酒喝够了,很多人有点醉意,看到你这个美貌女子,谁不动心?要是查出来办罪,不是弄得大家都没有趣了吗?许姬听了,非常佩服庄王江海肚量。

    后来楚国讨郑国时,健将唐狡自告奋勇当开路先锋,进兵神速。庄王召见唐狡,要奖赏他。他说:君王已给我优厚的赏赐,我今天应该报效于您,不敢再受赏了。庄王感到很奇怪,说:我还不认识你,什么时候赏赐过你?唐狡回答说:在绝缨会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今特舍命相报。庄王说:当时若查明治罪,今日你能死力效劳吗?说罢便给唐狡记了头功,并准备打下郑国后,重用他。这个消息一传出,大臣和将士们就更加佩服楚庄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古的琴台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大使俞伯牙路过汉阳江口,夜泊江岸,观赏夜色,抚琴抒怀,弹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正巧岸边樵夫钟子期善知音律,从琴声中了解到伯牙抱负,听罢不禁赞许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老江河。伯牙遇到知音,十分高兴,两人送结为知交,并约定来年再在此相会。第二年,伯牙来到龟山脚下,子期已经逝世,深感知音难得,他特地到子期墓前,重弹高山流水旧曲,弹罢,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流传干古的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后人感其情谊深厚,就在汉水和长江汇合处,风景秀丽的月湖边筑过一座琴台,表示纪念。这座古琴台也称伯牙台。南北朝梁简文帝萧纲曾经写过一首《登琴台》诗,诗中有两句:音容万春罢,高明千载留。表达了崇敬的心情,可见,在距令一千四百多年前。已筑有琴台。清朝嘉庆年间重修,解放后,又作了全面整修,这是现存最早的一座古琴台了。

       
古琴台遗址已有了不少附设建筑。主体建筑是一栋单檐歇山顶式前加抱厦的殿堂,檐下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字。堂前有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传为伯牙当年抚琴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6: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稀世巨宝编钟出土内情

     在发掘曾侯乙墓时,在其墓内东室喜讯频出,作为宴乐场所的中室则一直没有曝出惊人消息。

   

       ▲国宝5:编钟局部(南架内面)                                         ▲国宝6:曾侯乙编磬架全貌

    当中室水位下降的时候,盗洞渗漏下去的淤泥把一坑积水搅得浑浊不清,能见度很差,给中室的清理小组带来不快。

   “水已降20厘米了!30厘米了!怎么还不见精彩的东西露头呢?”一名小伙子急了,“换个大的水泵来抽水吧!”

    “不行!最先出水冒尖的圆柱不是倾倒了吗?你们要严密监视,耐心等待!惊人的发现,肯定就在你们这里。”谭维四不同意加快抽水。

    1978年5月22日午夜11时许,水位下降到距椁墙顶40厘米深的时候,靠西壁不远,与之平行的长约两米的两个木架,一南一北隐约可见,不一会儿,靠南壁同样一个木架也隐约显现出来。

    小潜水泵还在不停地运转,水位还在徐徐下降,照相师、电影摄影师、电视录像师也来了,发掘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往这里集中,谁都想享受一睹重大发现的欢乐。

    一名小伙子等不及了,自告奋勇地爬上跳板,趴在安全架木板上,伸出手,顺着横梁往下摸。“队长,好像是个大东西,对,就是一个大东西。”小伙子喊道。
 
    其他的队员一听激动了,也俯身下去探摸。

 

                                                          

                                                                              ▲国宝7:我国青铜时代的巅峰之作青铜尊盘。

 


    “小心!轻一点,慢一点,绊倒了,弄坏了,找你们算账!”谭维四在一旁提醒。

    已是23日凌晨,东方地平线上慢慢现出了鱼肚白,水位下降到了深60厘米处,先入水动手的一个小伙子嚷开了:“是编钟!我摸到一排编钟啦!”

    在他兴奋的喊叫声中,人们狂喜万分。在场的考古专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们知道,在这么高的位置出现成组编钟,再往下走肯定还有“大家伙”。有人转动了聚光工作灯,扭开的强光电灯,集中照向了喊叫处,“不错,是编钟,青铜钮钟3组,好极了!”负责记录工地日记的刘炳赶忙看了看手表,在工作日志上记下:5月23日清晨5点过5分,中室,发现青铜编钟。

    天大亮了,红霞挂满东方,发掘队员们个个红光满面。

    至5月24日午夜,一套达65件的青铜编钟基本上全部露出,整个工地人声鼎沸,一片欢腾。

    6月15日上午,经过长达20天的保护准备工作后,在地下尽忠职守达两千余年,仍巍然不动的三位身佩宝剑的“武士”被请上岸来。至此,沉睡地下2400多年的全套编钟,完完整整地回到了人间。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乐坛。

    六七月的湖北,正处在高温季节,日平均气温在36摄氏度以上。6月28日,文化部文艺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家李纯一、黄翔鹏、王湘等人应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之约,到达随县,考察编钟等出土的古乐器。他们对全套编钟逐个进行测音。当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时,三位专家一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国宝8:宴会所用的200多公斤                                              ▲国宝9:被称为古代绿色“冰箱”
                      的大酒壶“联禁铜壶”                                                                    的冰鉴揭盖后的情况

 墓室积水吓退盗墓贼

    狂喜之余,人们谁也没有想到,最早出现在墓室水面上的那根木柱,竟让此次发掘留下了一个千古遗憾。

    原来,这根木柱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乐器“建鼓”的支柱,木柱贯穿鼓身垂直于地面,因此人们看到水面上的木柱时,建鼓已在水中泡了两千多年,随着积水逐渐抽去,巨大的鼓身脱离了水的浮力,受腐蚀的木柱再也无法支撑鼓身的重量而折断、倒地。这个极具考古价值的场景,被当时考古发掘摄制组的“编外组员”、随州市群艺馆摄影师余义明无意中拍摄下来,一直珍藏至今。

    建鼓直到这时才倒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曾侯乙墓所处地层位于地下水水平面之下,埋藏后不久,地下水就已经渗入,千百年来保持了古墓室高度三分之二的水平位置。由于墓室内积水的形成是在盗洞被挖之前,盗墓贼当年无法进入墓室盗走文物。

    说起墓室积水,不仅挡住了盗墓者,而且还从另一方面保护了墓中的大部分文物。历经2400多年,总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除少数几件因积水、震动掉落地面,其余全部整齐地挂在木质的钟架上,这不能不算是个奇迹。

    十三乐女成陪葬

    随着中室清理工作的完成,考古工作人员还在编钟附近发现了一大批乐器,有编磬、建鼓、瑟、笙、箫等,数量众多,具备了一个大型乐队所用的乐器。

    与此同时,很长一段时间里“冷冷清清,鸦雀无声”的西室出土了13具陪葬人骨。经过医学解剖及古人类学家的鉴定,全为女性,其年龄约在13岁至24岁之间。她们的骨骼基本齐全,未见刀砍斧伤痕迹。她们是什么人,是怎样被埋葬的呢?

    “西室位于中室之旁,有门洞与中室相通,而中室是墓主人钟鸣鼎食、宴飨作乐之处,由此推测,这里陪葬的13名女子很有可能就是乐女,而殉葬的方式,采取的可能就是‘赐死’,即由王室赐给每人一条丝绸带,自缢身亡后被装殓入棺。”谭维四推测说:“在编钟上,曾侯乙没有将其文治武功铸刻其上,而是铸刻乐理乐律,可见曾侯乙对音乐的挚爱,甚至可以大胆地认定,他就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随乐器出土的是三样国宝级的青铜器:联禁铜壶、青铜冰鉴和尊盘。

    与编钟正面相对应,一对联禁铜壶、两件青铜冰鉴和尊盘并排陈放。耳杯、铜杯环绕其旁,这些高贵的酒器与食具,无疑说明墓主人生前曾正襟危坐,宴飨作乐以迎贵宾。

    随县人挥泪别编钟

    6月28日,曾侯乙墓发掘工作全部完成。至此,此次特大发现共出土包括编钟在内的国宝级文物9件,以及千余件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但当年编钟从随县运抵武汉,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曾侯乙墓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从北京专门赶赴现场视察。根据国家文物法规,王老就文物的保管提议:“要赶快做木箱,放在一起集中保存。”这意味着编钟等所有文物将运往武汉。

    “编钟出于随县大地!理当留在随县!”这是当时不少随县人的朴素想法。然而,当时随县没有博物馆,无法保存这批珍贵文物,也无科技力量进行研究。后来省委电令随县县委协助考古队将编钟等出土文物运往武汉,由省博物馆集中保存。

    此间,谭维四曾与考古现场的“大管家”、时任随县文教局副局长的周永清就编钟去留问题进行过交流。省委指令下达后,周永清表示:“作为随县人,我对编钟有着独特的感情。作为党员,我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并亲赴大洪山为文物出运武汉准备包装木材。在100多天的考古发掘中,随县人心地高洁,功不可没。

    编钟启运之日,细雨霏霏。数千人伫立随县街头目送车队缓缓驶去。有人泪洒衣襟,这表达了随县人民对编钟的感情,也昭示着当地干部群众对编钟的责任。

    百万巨资复制编钟

    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我省的音乐工作者成功地用它进行了《东方红》、《楚商》、《国际歌》、《欢乐颂》等古今中外名曲的演奏。举世皆惊:2400多年前的乐音如今却发出时代新声,中华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具有何等不朽的神奇魅力!

    编钟是“国宝”,“国宝”当然不能随便敲击。自1979年5月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由湖北省博物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等7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曾侯乙编钟复制厂研究组,经过多年反复试验、试制,终于在1984年7月成功地复制出形似声似的全套曾侯乙编钟。当年研究及复制所耗资金达百万之巨。

    1989年,第二套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制成后回到了“家乡”随县;此外,有关单位根据曾侯乙编钟的复制经验,还制作了大量仿制品。

    20世纪80年代,我省科研人员成功复制其中的编钟、编磬等文物,在省博演奏厅每天多场次演奏,接待过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英国前首相希思、德国前总理科尔等多个国家的首脑。

    1997年香港回归时,一曲由曾侯乙编钟(复制件)演奏的交响曲《交响1997:天·地·人》响彻世界。

    1992年,编钟(复制件)赴日演出;1998年再次应邀至东京展演,东京一时为之万人空巷。

    1995年4月,编钟(复制件)参加“欧洲文化城”盛会,随后在卢森堡、德国、英国等刮起“中国编钟风潮”。

    1999年8月,编钟(复制件)参加巴黎中国文化周的活动,短短12天即在法国掀起了“中国编钟旋风”。

    2001年2月,刚刚结束在美国华盛顿为期半年展演的编钟(复制件)再赴巴黎,法国总统希拉克赞不绝口:“这是绝对的杰作。”“这是人类的奇迹。”

……

    27年弹指一挥间,编钟的身上映射出中国国运的沧桑巨变。编钟,是我们的先人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辉煌一页。一个复兴的中华民族,也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8 17:09: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美轮美奂。辛苦了!几位再说几句了解自己家乡古老的楚文化后的心得体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8: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处湖北的时候,我其实并不是很留心楚文化,虽然从小到大的语文课上老师都很乐意谈到楚文化的灿烂之处,可是培养出对它的兴趣对我来说似乎始终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无奈,只好作罢。
    没有想到在离家迢迢几千里开外的北京,在没想到会有的大学语文课上(高中老师说大学没有语文必修课的)再次和它谋了面,因为心态的不同,这次的再相识让我对它有了另一番认识。

    曾经认为楚文化是很破旧的,因为我们去过的博物馆、纪念馆都很破旧,每次看到的也都是这个的冢那个的墓,顶多再加上编钟表演,那时真的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在搜索了大量的与楚文化相关的图片后,它的灿烂真的打动了我,绚丽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构图、精致的手工……无一不体现了楚文化狂烈的浪漫奔放,而屈原、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又清晰地展现了楚人情感上深沉内敛的一面。

    来上学之前看见新建好的省博物馆和艺术馆,造型很是吸引人,当时很想进去看看,只是时间来不及,这次了解了这么多,回去一定要好好欣赏,好好品味楚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18 20:07: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7信1刘沛伦在2007-11-18 18:31:57的发言:

    曾经认为楚文化是很破旧的,因为我们去过的博物馆、纪念馆都很破旧,每次看到的也都是这个的冢那个的墓,顶多再加上编钟表演,那时真的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过在搜索了大量的与楚文化相关的图片后,它的灿烂真的打动了我,绚丽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构图、精致的手工……无一不体现了楚文化狂烈的浪漫奔放,而屈原、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又清晰地展现了楚人情感上深沉内敛的一面。

    来上学之前看见新建好的省博物馆和艺术馆,造型很是吸引人,当时很想进去看看,只是时间来不及,这次了解了这么多,回去一定要好好欣赏,好好品味楚文化。


看到你这样说,我感到很欣慰:)

可惜,我们的课时实在太少太少太少了,不然真愿意拿出一次课的时间,由你们做出PPT来讲解。

另外,能说一下你们这一小组是怎么分工的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8 20:59: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21: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楚文化的八大特点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其内涵可概括为八大系列: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武昌首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五师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以下五个方面具有创新特质,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荆楚文化的这些创新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8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从小生在湖北,长在湖北.但一直以来我都没有仔细去想湖北的文化是怎样的.
  来到了北京,见到了伟岸的紫禁城,感叹于人类的杰作.与此同时,我发现原来生我养我的湖北也别有一番风韵的:浩荡的长江,浩淼的洞庭,两岸陡峻的险峰...这一切,显然与北京豆腐块的格局不同.
  我的家乡是葛洲坝,在我的家里就能够看见这项伟大的人类工程,晚上在灯光的照耀下,大坝显的格外动人.在宜昌以及宜昌的周遍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代表土家文化的车溪,闻名古今的三游洞,还有许许多多的岩洞...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既然在长江边上,就不能不提到三峡.宜昌这个地段属于三峡的西陵峡,在葛洲坝修成前,水流十分急,还有不少暗礁和险滩,老人们都称之为"鬼门关".
  在宜昌,土家文化很浓厚.放假的时候,和好友一起,背上书包,到郊外和土家百姓一起,唱歌跳舞,吃着农家饭,推着古老的磨房,观看老式的造纸技术,试者踩踩水车,足以及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6:04 , Processed in 0.07811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