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作业】《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5 22: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嵇康

   一直都会来看看,次次汗颜,慨叹人才济济。每次作业都想写些什么,但无从提笔。这次的主题是《世说新语》的内容,并非自己所熟悉。大概有一段时间没怎么看古文,觉得有点生疏,看了不到30篇就觉得吃力了。所以暂且选取一篇颇有感触的文字吧。如老师所说,《世说新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日后定当多了解这部凝练生动的作品。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德行》

注解

       居:交游,即交往。(自己的理解,不知对或否)

分析

       标榜着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中,嵇康可谓是其精神领袖。他是一个拥有旷逸不羁的性格之人,自始至终都不曾稍改对“游山泽,观鱼鸟”的理想生活的坚定态度。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从对司马氏的藐视,对钟会的冷淡,以及因志不同与昔日好友绝交可感其无视权贵、篾弃礼法、追求个性解放的风骨。纵使遭诬,他拒绝了二千太学生(亦有三千的说法)的营救,泰然自若地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该段文字通俗易懂,但也不失其要表达的效果。同《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一样,采用遗貌取神的手法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的语言,删枝去叶,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当然,此段文字是他人口述间接描写,但亦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一颗静如止水的心。同时,王戎自己本身同嵇康就是一组对比,在气质、抱负等方面,嵇康有着王戎不可企及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气质风度。

感想

      选择这一则,因其寥寥十余字让我震撼于一种超然处世的风度,不得不佩服嵇康的喜怒不形于色的自持能力。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后,便能知道他之所以有着如此淡定神色,源自对天性自然的追求、对自由洒脱的人生的憧憬。试问,纵横古今,能有几人,不为人世所累?又有几人,将一切感情和锋芒内敛于心,于暗处默默为信仰而努力?多少人,沉浸于成功的狂喜;多少人,自毁于一瞬的勃然大怒。时下,沾沾自喜、骄傲自恃之人比比皆是,若是被直指痛处便怒不可揭、耿耿于怀。单凭这高雅举止,足以让人另眼相看,何况是豁达高旷、不滞于物的襟怀。“二十年”,并非虚指,那么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保持如此心境,难道我们的敬畏不该油然生起吗?他的光辉折射出了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如性慎言行、不随波逐流等。看完这句话,除了上述的感慨,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每个人都应当有高远的追求吧,一直努力着向高处行走,一直梦寐这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内在,自己和很多人没有差别,做得不够。宠辱不惊,乃非圣人所不能及的境界。于是,才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追求吧。真正的强者概具此种涵养,以此自勉。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6 2:00: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0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嵇康

     

     如果我死的匆忙,请把我的尸骨和姻缘埋在魏晋。

      埋进那个只属于英雄和敌人的朝代,埋进那些活着和灭亡的灵魂。

      和魏晋的初识是源于余秋雨先生的一片散文:遥远的绝响。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余秋雨这样评价那个时代,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这应该是他的感悟吧。魏晋风骨,由两个人来诠释这个名词,而其中一个,让我顶礼膜拜。

      他便是嵇康。

      这个在世说新语里廖廖数笔的人物,想来在纸张里已隐居千年。余秋雨对他的讲述有太多情感,于是我翻开历史的原文,开始小心品味,不品读那个沉睡的男人

      晋书记载: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晋书里嵇康的评价已属极高。但并无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天才。晋书是客观的,却客观道抽象,当我打开世说新语,看到了另一个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同是史书,对一个人的评价,却因为目的的不同,而相差甚远。这些古老的文字,在尽其客观的背后,却泄露的历史记载的悲哀。究竟嵇康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因为历史的厚重和埋藏,我们已经无法窥探了。嵇康,这个已经不能言语的男人,也只能在只言片语的描写中,空守惊世的才华。

说道嵇康,不得不提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和阮籍更是一种传奇,阮籍的母亲死了,嵇康去吊丧,只戴琴一把,和阮籍毫无语言上的安慰和交流,只不停的弹琴,而此时的阮籍也只在嵇康的琴声里找到解脱。嵇康是懂人的。是看心的
    
阮籍比嵇康大16岁。年龄的差距并没拉开两人的距离,我对二人的定意便是:兄弟。兄弟是超越年龄与性别,超越思想和认知的相处。他们便是。

 如果超越时空,那我和嵇康,便也是兄弟。
    
不敢高攀,只是越读嵇康,便越和他贴近。说到兄弟,嵇康的于山涛绝交书也是赫赫有名的。但嵇康在临死前却对两个儿子说,又山涛叔叔在,你们就有希望,山涛对嵇康的后人也是非常照顾。

 魏晋的人让我难以捉摸,魏晋的人与人更让我不敢妄想。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似乎世说新语里对嵇康的描写带有神秘色彩,也或许他就是个神秘的人,连同那个神秘的朝代。余秋雨先生说得好:“我很怀疑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朝代存在过”。如同传说的广陵散,失传了,就如同没有存在过,只是留下一种猜测罢了。但无论嵇康是否存在过,至少在我心里,他已活生生的走过了,我把他称为兄弟嵇康,因为他藐视千年的张扬和忽略岁月的狂傲。他是轻视的,是无畏的,是重情的。是有血有肉,不生不灭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8 22:12: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2: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蒋周琪在2007-11-25 22:50:46的发言:

   一直都会来看看,次次汗颜,慨叹人才济济。每次作业都想写些什么,但无从提笔。这次的主题是《世说新语》的内容,并非自己所熟悉。大概有一段时间没怎么看古文,觉得有点生疏,看了不到30篇就觉得吃力了。所以暂且选取一篇颇有感触的文字吧。如老师所说,《世说新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日后定当多了解这部凝练生动的作品。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德行》

注解

       居:交游,即交往。(自己的理解,不知对或否)

分析

       标榜着魏晋风度的“竹林七贤”中,嵇康可谓是其精神领袖。他是一个拥有旷逸不羁的性格之人,自始至终都不曾稍改对“游山泽,观鱼鸟”的理想生活的坚定态度。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从对司马氏的藐视,对钟会的冷淡,以及因志不同与昔日好友绝交可感其无视权贵、篾弃礼法、追求个性解放的风骨。纵使遭诬,他拒绝了二千太学生(亦有三千的说法)的营救,泰然自若地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赴死。该段文字通俗易懂,但也不失其要表达的效果。同《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一样,采用遗貌取神的手法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的语言,删枝去叶,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当然,此段文字是他人口述间接描写,但亦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一颗静如止水的心。同时,王戎自己本身同嵇康就是一组对比,在气质、抱负等方面,嵇康有着王戎不可企及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气质风度。

感想

      选择这一则,因其寥寥十余字让我震撼于一种超然处世的风度,不得不佩服嵇康的喜怒不形于色的自持能力。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后,便能知道他之所以有着如此淡定神色,源自对天性自然的追求、对自由洒脱的人生的憧憬。试问,纵横古今,能有几人,不为人世所累?又有几人,将一切感情和锋芒内敛于心,于暗处默默为信仰而努力?多少人,沉浸于成功的狂喜;多少人,自毁于一瞬的勃然大怒。时下,沾沾自喜、骄傲自恃之人比比皆是,若是被直指痛处便怒不可揭、耿耿于怀。单凭这高雅举止,足以让人另眼相看,何况是豁达高旷、不滞于物的襟怀。“二十年”,并非虚指,那么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能保持如此心境,难道我们的敬畏不该油然生起吗?他的光辉折射出了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如性慎言行、不随波逐流等。看完这句话,除了上述的感慨,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每个人都应当有高远的追求吧,一直努力着向高处行走,一直梦寐这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内在,自己和很多人没有差别,做得不够。宠辱不惊,乃非圣人所不能及的境界。于是,才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追求吧。真正的强者概具此种涵养,以此自勉。


“怒不可揭”应为“怒不可遏”:)

写的好!赞赏!加一个精华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译文]王郎时常推崇华歆的见识、气度。华歆在蜡祭那天召集子孙们宴会,王朗也照着做。有人和张华说起此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只学表面形式的东西,所以越学越不像。”
2.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遨。于是群妪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译文]:潘岳仪容很漂亮,神态也很好。少年时带着弹弓在洛阳街上走,妇女们看见他,莫不手拉手把他围起来。左思极丑,也学潘岳出去游玩。遇见一群老太太,一齐向他乱吐唾沫,他狼狈地回来了。


感想:看过这两条则后,邯郸学步和西施效颦这两个词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即使你有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也不见得事事如意。漂亮的白雪公主不因此被后母谋害多次直到她遇到她的白马王子吗?而简*爱这个平凡的女子却可以和自己深爱的罗切斯特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你羡慕姚明这个巨人的身高及他投篮时潇洒的是、动作,殊不知拿破伦,在我们现代人眼中的残废,却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
虽然已经过了两个月的摸索,好多新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我相信,迷茫和彷徨的仍大有人在。我们一直在奔跑着,突然停下来反而有一些手无足措。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何需效仿他人?当你彻底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后,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8-1-13 0:25:5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22: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7-11-26 2:04:16的发言:

“怒不可揭”应为“怒不可遏”:)

写的好!赞赏!加一个精华吧:)

          啊... 看来自己一直记着的就是错的  以后再想错都难了...    ^^

           谢谢老师...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0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蒋周琪在2007-11-25 22:50:46的发言:

  

同《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一样,采用遗貌取神的手法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的语言,删枝去叶,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赞!

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0: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7-11-24 15:51:43的发言:

谢谢大家精心烹制的文学饕餮啊~

饕餮,好像不能这么用如名词吧。是修辞手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0: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嵇康,呵呵,说的好。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哟。

想起了陶潜的无弦琴。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选项有问题,所以粘贴以后再改了,请老师评论!谢谢!!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让月亮里什么也没有,是不是会更亮呢?" 徐孺子回答:" 不是。这就像人眼中的瞳孔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感想』这是一则非常简短的故事,在这则故事中, 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孩童的纯真,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问问题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问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很无知的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童真,引出 徐孺子更加可爱的回答,现今的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会是科学,关于月亮,我们会先想到月亮的定位,结构等。而不是用一个最简单的相关联想来回 答这些问题,徐用了一个最简单的联想就很简单的回答问题。而我认为生活中非常需要这样的简单的时刻,为什么童年在很多人眼中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时的我们简 单,所谓的童言无忌,就是孩子的语言是最真实的语言。我们在疲惫的生活中如果可以回归一下简单,少一些勾心斗角,快乐。找一下童年的感觉,其实阳光很灿 烂。

  还有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眼睛如果没有了瞳孔就不会发光。有一首歌,我非常喜欢,是五月天唱的天使。有几句歌词是:“象孩子依赖着肩膀,象眼泪依赖着 脸庞...象诗人依赖着月亮,象海豚依赖着海洋“。我们有很多是不能丢下的,象友情,一个误会就可能会丢下一个朋友。所以,当你发现那些不能丢弃的东西在 离你远去时,请不要迟疑,用尽一切办法去挽回。正是这些依赖的关系,我们才走到今天。记住,没有瞳孔,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现在就看了这一则,以后有感触会继续发帖的。。。。     07级蒲剑宇

[em07][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2: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学到不少了,^_^ ,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1:17 , Processed in 0.0615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