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抱香斋 于 2012-9-21 16:16 发表 这些问题乍看很尖锐,但其中似乎也包含许多逻辑问题,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1.就算是有政府的支持,也不意味着民众就是当枪使,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政府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是对的; 2.国内矛盾是国内矛盾,国际矛盾是国 ...
谢谢斋主老师的指教,我的回复如下。若有言辞激烈不当处,敬请海涵。
1.我不否认群众诉求,但群众诉求是可以操控的。在我国这样的集权国家,这样正常化的民族主义的游行,过去不都是由上而下,得过上面指示的么?何况此次这样声势浩大的游行,各个大小城市如火如荼,政府当真只是“满足群众合理诉求”的“支持”?还是根本有意挑起,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大打政治牌?
2.所谓转移国内矛盾,是转移公众对国内矛盾的关注。众所周知,国际矛盾常是政府转移国内矛盾的一张牌。钓鱼岛争议自1971年中国有主权诉求之后即产生并长在,并非偶发事件。况偶发事件也可大做文章。18大权力交替在即,不能不令人浮想联翩。
3.依据就是,像钓鱼岛归属问题这样领土争端,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理构造的种种,某种程度上是十分专业的问题,大多数人是不会细细探究的。且真相和理智并不能仅凭一面之词,日方的说法及依据是什么,大多数人又可清楚?钓鱼岛探测出石油资源以后,中国才发出主权诉求,之前一直不闻不问,我们纵有依据,这依据也并不充分。而所谓共识,难道不是宣扬出来的共识?
4.我此问不是在谈“资格”,亦不是反对争主权,而是指出这种现象。一是觉得极讽刺。中国大约盛产这样单为国家天下不为自己的极无私的民众。二是不能不担忧。爱国一旦为主义,便可怕起来。如今是没有古代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了,但爱国主义仿佛成为新的细腰蜂之毒针,如鲁迅《春末闲谈》里谈过的,只消一蛰,便能甘心使人去做“没有了头颅,却还能作战争与服役的机械”。纳粹主义可是Nationalsozialismus,即国家社会主义,现在我们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又如此深入人心,以及这样一个种种运动过来的政权,真不得不“杞人忧天”。
5.可是何时何地的游行人群构成不复杂呢?国民的构成就更复杂了。打砸抢不对,但打砸抢行为反映了什么?喊打喊杀的暴力标语反映了什么?民众中弥漫的仇恨与激愤更是不可忽视的。而仇恨和激愤在政治中太有用了,譬如《1984》里的“两分钟仇恨”,就不必多言了。此一时的打砸抢虽是少数人小范围的行为,但在我们这个向来不乏暴君、暴民及暴徒的国家,不能不令人警惕。
6.我并不反对爱国之情及爱国者,也不反对“爱国”这个词本身,但反对“爱国”作为政权的最后遮羞布,以及道德审判及压迫的工具。而现状是,在多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下,爱国几乎成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成为某种潜在的“三纲五常”,也成为断根的中国人最后的精神寄托。当一个词几乎成为绝对的正确,“不能不爱国”,这样的现状下,我认为应尽量回避这个词,以免成为对异见者施以道德压迫的工具。不然,恐怕还会陷于“感情决定立场”的指爪之中。
7.可是打砸抢的既非德货,也非韩货,而是日货,难道与抵制日货真无渊源?张三有日货便打砸了,这虽然并非以抵制日货之名,可是实际上却对民众心理造成了某种威慑,而造成了抵制日货之实。钓鱼岛争议一日存在,就相当于一日有个未点燃的炸弹,谁敢保证下回就没有这样的游行,没有这样的打砸抢?尤其日系车,谁还敢买!某种程度上可算是强迫抵制。更何况打砸抢可是打着“爱国”的旗号,这实在与抵制日货相同。至于集体主义教育,我不是指抵制不抵制,而是集体主义教育带来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无私人人身及财产安全保护的传统,成为今天打砸抢肆意破坏他人财产的潜在心理基础。打砸抢既打着“爱国”的旗号,而爱国是集体利益,打砸抢者某种程度上自认为有义务维护“爱国”这项集体利益,自认为可以“代表爱国消灭日系车”。这种暴行,土改、文革均有历史可循。
最后,我为什么觉得香港反“国民教育”温暖和有希望,是因为他们始终强调爱,强调未来,强调温柔的守护,而不是像我们打着“爱”国的旗号,去仇恨,去激愤,去呼唤暴力与实行暴力。是啊,有人喊“中国人滚出去”的口号时,多数港人是批评和反对的,而我们的标语,我们的口号,那样多的红色的杀和死字,一口一个“小日本”的蔑称,抬出毛像,呼唤战争,一脸的世仇如海,血债血还,有多少人说了什么?我们去谴责打砸抢的暴行,但为何我们对滋生暴行的温床纵之容之,毫无警惕?国还是国,我们并不在危急存亡之秋,没有救国重任啊。这个岛,我们曾经七十多年内都不闻不问过,何况近代以来,我们丢失的国土仅仅只有这个岛吗?主权诉求,完全可以,但如今这样煽动民族仇恨,算什么。这些年,国内矛盾不断升级,这个社会还不够暴力,不够戾气弥漫吗?我真怕这是潘多拉的盒子,经这样的仇恨煽动,便被打开了。我们曾经有那样多的斗争与暴力的历史,还不足以成为教训吗?我们都呼唤着开启民智,可我同样希望开启民仁。爱国,是爱这片土地,更是爱这片土地上的人。爱人,才不会被空洞的“爱国”口号蒙住双眼,才不会被煽动起仇恨、激愤和暴力,才不会向往战争,而才会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社会,才会有真正光明的国家。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9-21 22: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