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冰问

[文 学] 闫红:宝钗和黛玉,你会爱上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6 21: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8-16 18:38 发表 有道理,颇有醍醐灌顶之感。今人评论经常罔顾时过境迁,设身处地思考其情其景,或许其中三味更加纠结难解,倒也更显红楼之复杂、雪芹之伟大。

 

 

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眼贾宝玉撰《芙蓉女儿诔》那段情节,诔文可以略过不看,重点看一下诔文撰写前贾宝玉的心理活动,和祭拜后宝玉和黛玉的谈笑,这两段文字,如果也像主楼转的那篇文章那样去诛心,也可以深挖出很多应大加挞伐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6 2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6 21:13 发表     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眼贾宝玉撰《芙蓉女儿诔》那段情节,诔文可以略过不看,重点看一下诔文撰写前贾宝玉的心理活动,和祭拜后宝玉和黛玉的谈笑,这两段文字,如果也像主楼转的那篇文章那样去诛 ...
老师指的是对宝玉情感归属的诛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05: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3-8-16 23:26 发表 老师指的是对宝玉情感归属的诛心吗?

 

不是。这一段情节,一般当作诉深情的佳话,但如果把我说的那些上下文一起看,如果把那上下文的主角宝玉、黛玉换成宝钗或什么其他人,就可能不被看作佳话,而被批为凉薄,这是不是能说明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17: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7 05:55 发表   不是。这一段情节,一般当作诉深情的佳话,但如果把我说的那些上下文一起看,如果把那上下文的主角宝玉、黛玉换成宝钗或什么其他人,就可能不被看作佳话,而被批为凉薄,这是不是能说明点什么?
        那段我看過些評論,一般評價都很高,說寶玉重情重義,同時也透過“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詩句的推敲,隱喻寶黛愛情的結局。好像有個地方有爭議,就是推敲句子過程中,最後定下這句時黛玉陡然失色,兩人沒再談下去。有說是因為黛玉聯想到自己身世的,也有說寶玉平日太多情,聯想到寶玉和晴雯的關係的,等等。我認為都有可能,黛玉的心思很難猜,本來就是多重性格的複合體,怎麼猜都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老師問的是如果被猜心的主體換人,同一件事可能得到不同評價是嗎?那只能說明誅心之人是帶主觀色彩進行評價,而非就事論事。
       之前靈兒曾冒犯地提過,一個人你可以說他特立獨行,也可以說他目中無人,關於人品的評論似乎怎麼說都可以。插個笑話,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吃飯,正好他們上司同席。席間談及公司同事和工作上的一些往來,個個都在打太極。最後上司總結一句,雖然大家工作都比較辛苦,但在中資公司有一好處,大家人品都不錯。其他人笑著點頭。散后,我想起這句話,笑了好一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7 05:55 发表   不是。这一段情节,一般当作诉深情的佳话,但如果把我说的那些上下文一起看,如果把那上下文的主角宝玉、黛玉换成宝钗或什么其他人,就可能不被看作佳话,而被批为凉薄,这是不是能说明点什么?

我看过人批评这一段,就说宝玉很凉薄,原本是祭晴雯,转眼就和黛玉推敲词句起来,一点也没放心上。我看了这一段也觉得气氛诡异,也不喜欢黛玉看起来无动于衷,甚至轻佻佻说什么等紫鹃死了我再作文祭他的话。

现在看到黛玉死后,宝玉又和宝钗那样好,还巴巴地叫焙茗回来,叫他不要在风地里站着。虽然原该如此,就是心里不大好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20: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3-8-17 19:24 发表 我看过人批评这一段,就说宝玉很凉薄,原本是祭晴雯,转眼就和黛玉推敲词句起来,一点也没放心上。我看了这一段也觉得气氛诡异,也不喜欢黛玉看起来无动于衷,甚至轻佻佻说什么等紫鹃死了我再作文祭他的话。

 

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这些话的是宝钗,在主楼这篇文章的作者笔下说不定就会深挖出种种大可恶来,换成宝玉黛玉,就轻轻放过了。其实主楼这篇文章让我不以为然的就在这里,有些段落说宝钗怎么怎么“冷漠无情”,这么说当然也可以,但也应想一想,大观园里这些主子谁对下人不是这个态度?探春不是吗?惜春不是吗?宝玉是有点儿不一样,很珍惜爱护“女儿”,但这里的“女儿”就等于女子么?在宝玉的眼里,傻大姐算是“女儿”么?连黛玉都算上,她们谁会真的觉得那些丫头跟她们是生而平等的?时间长了,相处有感情了,是另一回事,但有感情不等于主仆平等,也不等于男女平等。就连晴雯这样的丫头都算上,她们谁的等级观念淡薄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红楼梦》这部作品,到底伟大在哪儿?前几天跟远风兄在潮白河畔健走,远风兄提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还聊了几句。《红楼梦》到底伟大在哪儿,可以有很多不同看法,就我个人而言,是十分怀疑从思想内容来挖掘并论证它的伟大这一进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2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7 20:53 发表   对,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这些话的是宝钗,在主楼这篇文章的作者笔下说不定就会深挖出种种大可恶来,换成宝玉黛玉,就轻轻放过了。其实主楼这篇文章让我不以为然的就在这里,有些段落说宝钗怎么怎么“冷漠 ...
看了老师的帖子,我这才回过头又去看看文章。之前将将扫过一眼,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说法,给作者发挥了一下。我一直避不谈原文,因为直白说的话,这文章要新意没新意,要文辞没文辞,题目很有网文哗众取宠的风格,看起来又傻:比较钗黛也就罢了,爱这个玩意儿,本来就是最无理的,文中就算把黛玉捧成天仙,也不见得人人就非得爱她吧。这也算了,还正儿八经得出个结论,诗与哲学云云。这简直是常识问题了:这世上有人爱诗,就没人爱哲学了么?就算是人生指南吧,这世上热爱人生指南心灵鸡汤的也大有人在,不然于丹怎么那么火,《读者》怎么卖那么好。直白说的话,就是这样了。呜呜,冰问我对不起你,原谅我吧
我说文章老生常谈,是指金钏儿柳湘莲两段文字里宝钗言辞有疵,若没记错的话,王蒙《红楼启示录》尽有提过。当然,金钏儿那段历来评宝钗必提,不用多说。柳湘莲那里,我从前都略过去了,大约是看王蒙讲了,才注意到。(一年内没看其他红学书,我也没那么聪明能悟到,所以应该是《红楼启示录》里的。搬家之后,书都乱堆着,现没法查证,敬请原谅。)这两处,柳湘莲那里也算了,倒是金钏儿一段,我确实不能喜欢宝钗,说得真真教人心寒。晴雯死的时候,我连宝玉都一并记恨。他还指望晴雯临终前叫他呢,做梦去罢。等到黛玉死了,我就一个一个都觉可恶。贾母等就不提了,恨死我了。宝钗之前同黛玉那样好,明知这个事是他的心病,仍然安稳待嫁,瞒得一点风声都不露。后来黛玉为这个死了,也没见他怎样。宝玉也就“将平日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情到宝钗身上”,先前还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呢,现在呢。果然应着藕官烧纸那事儿,“只要不忘,就是情分”了。理也没错,看着就是难过。果然,我在这个时代,也囿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了。
但我明白老师的假设,若非宝黛,只怕有人就口舌嘈嘈了。老师上课讲过类似的,是说心理描写与作者的立场影响阅读感受(?),具体说法记不清了。女儿等不等于女子这一番也讲过。莫要不顾当时历史情境,而以如今的理论去生搬硬套,这也讲过。不过回来话题上来,单单宝钗的冷漠为人诟病,大概一是她在故事中心,与探春惜春不同,二是作者叙述倾向所致,与宝玉黛玉不同。是这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7 2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又想了一想,看作者夸黛玉,我还是很开心的。这个话题也很好玩。还是原谅我的尖薄语吧,我才老是转很傻的文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07: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3-8-17 22:25 发表
我说文章老生常谈,是指金钏儿柳湘莲两段文字里宝钗言辞有疵,若没记错的话,王蒙《红楼启示录》尽有提过。当然,金钏儿那段历来评宝钗必提,不用多说。柳湘莲那里,我从前都略过去了,大约是看王蒙讲了,才注意到。(一年内没看其他红学书,我也没那么聪明能悟到,所以应该是《红楼启示录》里的。搬家之后,书都乱堆着,现没法查证,敬请原谅。)这两处,柳湘莲那里也算了,倒是金钏儿一段,我确实不能喜欢宝钗,说得真真教人心寒。晴雯死的时候,我连宝玉都一并记恨。他还指望晴雯临终前叫他呢,做梦去罢。等到黛玉死了,我就一个一个都觉可恶。贾母等就不提了,恨死我了。宝钗之前同黛玉那样好,明知这个事是他的心病,仍然安稳待嫁,瞒得一点风声都不露。后来黛玉为这个死了,也没见他怎样。宝玉也就“将平日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情到宝钗身上”,先前还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呢,现在呢。果然应着藕官烧纸那事儿,“只要不忘,就是情分”了。理也没错,看着就是难过。果然,我在这个时代,也囿于这个时代的思想了。
但我明白老师的假设,若非宝黛,只怕有人就口舌嘈嘈了。老师上课讲过类似的,是说心理描写与作者的立场影响阅读感受(?),具体说法记不清了。女儿等不等于女子这一番也讲过。莫要不顾当时历史情境,而以如今的理论去生搬硬套,这也讲过。不过回来话题上来,单单宝钗的冷漠为人诟病,大概一是她在故事中心,与探春惜春不同,二是作者叙述倾向所致,与宝玉黛玉不同。是这样吗?

 

柳湘莲那个,我也觉得宝钗的反应很正常,对宝钗来说,柳湘莲那样的人几乎就是异次元空间里的人,叫宝钗去认同或同情他的行事,那倒是异想天开。而且还是那句话,别说是宝钗,这事儿搁到黛玉、探春、惜春、妙玉这些人那里,谁会有强烈反应?就如同香菱(英莲)是薛蟠用下流手段强霸来的这件事,这些红楼女子也未必都不知道吧,有谁为这个拍案而起了?贾宝玉还跟薛蟠是哥们儿呢。说到底,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以,要找那个时代的人的好处,还真不能在男女平等,人生而平等这上头去找,要批判他们在这上头落后,当然也可以,但拿这些来独罪某一人就没意思了。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其实看历史人物不也是这样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几百年来谁不敬仰?激励了多少后人?但据《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还纳了妾呢,别说是宋代的文天祥,爱国华侨陈嘉庚都是什么时代的人了,也有好几房夫人呢。纳妾,搁到今天就是犯罪,要判刑,搁到那时,最上流的人物也常常不免,这不是时代决定的么?把时代的局限说成是某一人的可恶罪,我反对的是这种路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08: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8-18 07:39 发表   柳湘莲那个,我也觉得宝钗的反应很正常,对宝钗来说,柳湘莲那样的人几乎就是异次元空间里的人,叫宝钗去认同或同情他的行事,那倒是异想天开。而且还是那句话,别说是宝钗,这事儿搁到黛玉、探春、惜春、 ...
嗯嗯,谢谢老师,我明白了。我是觉得,像这样分析人物,还是不能离了故事,一味寄托情怀。单单偏爱某个角色,自然可以,但真作品评人物的文章,不能不细思明辨。相比这些,我很喜欢王蒙《红楼启示录》,一般教人信服,又时来神思。这书也是老师当时推荐的。今日说起来,也很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6:38 , Processed in 0.08220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