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兰晓芙

[语用学]教学专用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7-5 18:01:33的发言:

木兰老师,需要我通知所有同学都把作业发上来吗?班长给了我全班同学的邮箱。


     

             

       好的,可以通知大家,自愿发布吧。准备加精的几份作业,我将分别、陆续跟作者联系:陆续联系,加精频度不能过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5 20:12: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7-5 18:07:55的发言:

这不是TRP转换关联位置嘛,可以预测终止位置,可以提示话轮的转移,看来这TRP在体现交际意图方面还有重要作用。


 

 

         对!一段对话的最后一句结束语,也是至关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没看过那个小品。那个有本事就揪我头发的笑点也被我略过了。后悔啊~~

前几天考试暂告一个段落。终于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关于雅思考试和普通话考试中的自我修正我已经发邮件请教霞老师了。等答复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16: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毛予菲在2010-7-6 11:38:40的发言:

我也没看过那个小品。那个有本事就揪我头发的笑点也被我略过了。后悔啊~~

前几天考试暂告一个段落。终于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关于雅思考试和普通话考试中的自我修正我已经发邮件请教霞老师了。等答复中。。

 

      

         那个笑点跟咱们的考题关系不大,忽略了也不影响什么;只不过可能你会比教室里的其他同学情绪更紧张一些,哈哈!予菲很善始善终啊,表扬一下。[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7-5 20:03:41的发言:       

       好的,可以通知大家,自愿发布吧。准备加精的几份作业,我将分别、陆续跟作者联系:陆续联系,加精频度不能过密。

鉴于我爱匿名先生的意见。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兰晓芙在2010-7-3 20:38:10的发言:

              没关系的,台词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怎么从语用角度来解释确实需要想一想。

我是从会话原则的违反、会话含义的体现和如何以言行事三个角度讨论的,不知还有没有了?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7-5 18:01:33的发言:

觉得自己的论文不像是个语用学的论文,把本来很明显的事实用例子解释一遍,好像包含了一些语法分析。

写下来觉得很奇怪。

(1)这篇论文是对“先生”、“太太”称呼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是一篇很好的语用学论文;

(2)利用语料库的切实语料展示了这些指示语的出现环境,事半功倍;

(3)量化分析,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很提倡的研究方法,这篇论文作了很好的尝试;

(4)结论部分,即对几组词语出现环境、规律的探讨还可以再深入挖掘。

谢谢木兰老师,好像在逼着老师说表扬的话[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9: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久没上水云间了,语用学帖子还是这么热闹,都会看看帖子,但是一直都没发帖,汗颜啦~~~今天上来发个帖子,主要是我在写论文的时候的一些思考的疑惑,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我写的论文是美剧字幕翻译的语用现象,找了好多的例子,力图用语用学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翻译现象。

现在举个例子,在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本意是说:“他没想到他也向他抛了个媚眼。”

但是翻译者很巧妙地这样地翻译了一下,翻译的版本是“他也朝她抛了一个菠菜。”

文中将“暗送秋波=抛媚眼=抛菠菜”。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说“秋天的菠菜=秋波”。我觉得如果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话,或许可以用幽默准则来解释它。

幽默有以下三大主要特征:不协调性、情趣性、适切性。不协调性说的是用非常规的话来展现幽默,而情趣性指的是谐美情趣,充满着轻松、愉快、戏谑、嘲弄,永远伴随“笑”的浓烈情趣,适切性则是说幽默必须适切语境,要注意交际对象的身份,区分不同的交际场合。

我觉得这个对话的幽默则是符合情趣性,一看就让人忍俊不禁。


   


   

有图有真相~~

VmBUMCQt.jpg
7rBbPz9M.jpg

呵呵,还有很多可以用幽默原则来分析的~~

废话少说,上图啦~~~~~!!!!


vsNTiTFW.jpg
呵呵,“阿司匹林=脑残片”~~牛啊!!绝对的符合幽默原则的“不协调性”~~~

  v7meX4FV.jpg
句子可能看不太清楚啊,是“这事比刘春红举三岁小孩还容易。”呵呵,与时俱进,是奥运期间的~~~
 

Rj05yWBc.jpg

5w2RbjJH.jpg

CVN8bRiE.jpg

q7g8orha.jpg

哈哈~~~这些都是很与时俱进的幽默哦~~尤其是最后一个,“哥戒的是寂寞”,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7 19:31: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7 19: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解释和分析是和图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每天能发的图片总是有限的,所以,上帖是未完待续版,剩下的等明天再发吧~~

今天继续~~~

===============我是继续的分割线===========================================

J27hsmCZ.jpg

最有想象力的是这个,每次一看到这个字幕就会想到刘虎老师,就那重重的鼻音,由此还会想到那个“你家山东的”传说哈~~~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联想到,或许是我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吧~~

窃以为这个最符合幽默的适切性,因为跟虎爷爷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没上过虎爷爷的课,我或许不会觉得那么好笑!!

Ps5mcsnr.jpg
zeBx3cx1.jpg

hDdxb39n.jpg

这个也是适切性原则啊~~~哈哈,

这些绝对是幽了政治、名人、伟人一默啊~~
   

=====================啦啦啦,我是换话题的分割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字幕中还通常有些“画外音”的现象,这些画外音或是解释字幕,或是表达翻译者的感想的,这些画外音有时也是理解剧情的必要补充,我本来想用“合作原则”或者是“语境”来解释这种画外音的现象,但是又觉得很牵强,大家觉得呢?
    

不说了,上图,有些不是美剧,是其他剧哦~~
    

还有很多的一些例子我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它们,在这我先传上去,大家一起分析分析~~~
    


dnCkf1Sw.jpg

画外音中的幽默~~二者兼具!!!我觉得是翻译者的解释!!其实我在看到这句“我是一脑们上插刀的小伙”也想到了“刀郎”这句话~~嘎嘎,默契!!

 

tM4ElarM.jpg

翻译者的情感表达~~~我的理解是这样!!不知道怎么去解释啊!!

KlUeA2oM.jpg
翻译者的解释~~用画外音对此进行解释,有些画外音解释的是一些对话中出现的专业名词啊之类的,但是我还没找到例子~~

over!!帖子完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8 23:38:4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9: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加精问题及其它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白杨在2010-7-7 17:57:26的发言:

谢谢木兰老师,好像在逼着老师说表扬的话[em04]

      (1)鉴于我爱匿名先生的意见。

         作业帖子加精注意频度的问题,“我爱匿名”说得很有道理;但早在上个学期,白水老师已经嘱咐过老师们这个问题了:所以应该不是完全起源于匿名君的高见。

       (2)我是从会话原则的违反、会话含义的体现和如何以言行事三个角度讨论的,不知还有没有了?

          小品分析题从语境、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言语行为等角度都可以;全都分析更好,只从一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也行,关键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下周我将发一个考试总结帖子对这次考试的情况详加分析。

        (3)谢谢木兰老师,好像在逼着老师说表扬的话。

          不是这样的;对加精的作业帖子教师都应该点评;而且也希望同学们和作者自己也进行分析点评,广泛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9: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dan 同学的帖子图文并茂,轻松幽默,找到的例子很有感染力,先赞一个!学语言理论,就是要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真实有趣的现象,把理论学活。

利用谐音(菠波)、当下材料(刘春红)、祥林嫂同志、听党的话等等切合汉语文化语境的手段来翻译外国剧本造成幽默效果,便于中国观众更好接受,很有必要。语用学在翻译领域用武之地很广阔,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画外音,我认为用语境理论解释比较合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9 10:59:0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1 1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用学练习(小王子)

         真是没想到,帖子依然这么热闹。趁着我也考完试了,来凑了热闹吧~~

一种新的“不是A是B”的构式:

1.我提的不是裤腰带,是尊严。

2.哥过的不是圣诞节,是寂寞无聊的春天。

3.哥抄的不是股票,是寂寞。

4.哥买的不是保险,是安心。

     以上几句话都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很显然,这些句子是不符合正常的语法规则的,但是这样结构的话语现在是很流行的。语义上的理解是挺容易的,我想每个人都能明白;但是语用上的分析,没想好,所以提供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析分析~~~也给我提供点参考O(∩_∩)O~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0-7-11 12:24:0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9:07 , Processed in 0.0758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