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角度看革命口号 引言:
大三的孩子总是最辛苦的,出国的忙英语,考研的忙自习,找工作的忙实习,每天昏天黑地地过。前几天突然发现对面宿舍门上贴着一张仿旧革命海报:“将革命进行到底”,我想,一定是对面同学想拿革命口号好好激励自己。我觉得很有意思,一进宿舍门就打开电脑,想好好搜搜那个年代的革命语言,没想到,这些我曾经以为过时了的革命口号在这个摩登社会里又火了一把。于是决定,选取“革命口号”为题,从语用学角度谈谈自己对革命口号本身及其使用情况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语用学、革命口号 正文: 口号,指常供口头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它的引导和鼓动作用十分明显[1]。革命口号,就是在革命时期,广义上包括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期间乃至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 例如:耳熟能详的有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 为人民服务。 这些口号陪伴着那些年代出生的前辈们走过人生,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一群80、90后的孩子中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革命口号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也让我们对此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一.革命口号的号召力
可以说,号召力就是口号的生命力。对于革命口号,号召力的表现更是重要,因为革命口号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群众团结起来去“革命”。那么,革命口号是怎样进行号召的呢? 我以网络为工具搜集并整理了一份革命口号集锦,附于本文后。从中不难发现,在上百条的口号中,大部分都是“显性施为句”,“言有所为”并产生语力,从而号召群众,“以言成事”。 举例说明: 劝告:要斗思批修。 通过提出:“要斗思批修”(叙事),做出一个劝告(施事),使听话人“人民大众”实施劝告的内容,从而号召起群众在行动上去斗思批修(成事)。 提醒: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通过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叙事),做出一个提醒(施事),使听话人“人民大众”不忘“阶级斗争”,积极参加革命(成事)。 警告: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 通过提出:“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叙事),做出一个警告(施事),使人民大众被说话人(口号创作者)告知“反对毛主席”的后果“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从而号召大众积极参加革命。 警告再如: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党是我们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当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 命令: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柯庆施语) 国务院柯庆施权威高人一等,他提出了“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叙事),柯庆施以国务院领导人的身份(高位)在人民大众前(低位)提出这番话,无疑是做出了一个命令(施事),命令听话人“人民大众”去实施这个命令中的行为,去“相信毛主席”,去投身革命(成事)。 另外,我们也可从“面子”角度分析革命口号的号召力。革命语言作为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要起到“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之果,也威胁了交际者的面子。革命口号属于革命语言,其威胁面子行为具体表现如何呢?通过对附件中革命口号集锦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说话人(革命口号创作者或发出者)向听话人(人民大众)发出命令,给听话人施加某种压力,并使听话人因此而感到非做不可。例: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柯庆施语) 此口号存在“命令”的语力。在听话人(人民大众)听到(看到)这句口号时,听话人的自由、独立行为的权利受到威胁,即并不能自己选择是否要“服从毛主席”,负面面子受到威胁。他们在革命革命语言的号召下,更易于接受理念“服从毛主席,相信毛主席”,减少负面面子并出发行动,真正做到这两点。 所以,革命口号有很多祈使句,其目的就是要使听话人(广大群众)感受到压力,对口号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 说话人(革命口号创作者或发出者)在口号中对听话人(人民大众)进行警告,告知违反口号内容的最终后果。例: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党是我们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当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 此口号中存在“警告”的语力。说话人(革命口号创作者或发出者)借口号来告知听话人(人民大众)在“反对毛主席”、“说当不好”的情况下将要发生的不利后果:“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马上叫他见阎王”。很明显,此警告威胁了听话人的负面面子,让听话人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必须得“忠于毛主席”。为减少负面面子的威胁,听话人更倾向于服从口号。此时,革命口号的号召力就得以体现了。 说话人(革命口号创作者或发出者)在口号中提醒听话人(人民大众)要做某事或希望听话人按照说话人的意图办事。例: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对于这句“提醒”,上文也做出了分析,认为此口号存在“建议、劝告”语力。人民大众在听到(看到)这句口号时,负面面子受到了威胁,自然而然就会去应对,去思考“阶级斗争”这些言语行为,并且做出具体反应,牢记“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积极参加革命。这样的反映无疑是积极的,理想的效果也就可以预料到了。革命语言引发了革命领导者和被领导打中的互动,实现了交际。再看另一个例子: 八亿人,不斗行吗? 我认为这句口号也存在提醒的语力。此口号以反问句的形式提出,造成了人民大众负面面子受损:一个问号引起了他们更多的思考,革命口号的感染力彰显无遗,最后也就达到了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目的。 二.革命口号中真值条件句的表达方式
在附件革命口号集锦中,也出现了“言有所述”的真值条件句。 例一: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社会主义,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例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 例三: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一个“言有所述”的口号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比起“显性施为句”口号中的“言有所为”,必然少了几分让听话者(人民大众)产生动力的本事。那么,这些句子又是怎样作为革命口号而存在的呢?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曾经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指出在现实交际中,“说话人违反了合作原则的时候,听话人会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2]。革命口号在狭义上,虽不属会话,但它的实际目的仍是把口号内容将给听话者“人民大众”听,所以,仍符合广义的会话理论,笔者在这里仍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 夸张(违背质的原则)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句口号的字面意思是1.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2.毛泽东思想万岁!其含义是,毛泽东思想是相当有用,相当厉害的,是不会过时、永恒的。说话人(革命口号创作者或发出者)把毛泽东思想夸张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万岁”,这显然不符合实际,违背了质的原则的第一次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3]”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两面、发展的,不可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可能“万岁”。这样的夸张使听话人(人民大众)对口号的理解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引起他们对其隐含意义的思考:“既然不符合客观存在,那为什么口号是这样呢?”,这样的思考是听话人(人民大众)高度关注革命口号,从而高度关注革命;并且在修辞学上,口号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此种渲染更易于使听话人接受口号内容,从而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参与革命。 同义反复(违背量的原则) 例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 例二: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未完,见下帖) --------------------------------------------------------------------------------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7647.htm?fr=ala0_1_1 [2] 语言学教程 [M] 索振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p58 [3] 语言学教程 [M] 索振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p56
[此贴子已经被木兰晓芙于2010-7-14 21:34: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