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子非鱼

[教学相关] [汉语发展史]答疑讨论专用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6 2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还没人解答那个“四风”。。。。

《尔雅·释天第八》:“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尔雅注疏》  (晋)郭璞   (宋)刑昺 疏:

“南风谓之凯风”者,李巡曰:“南风长养万物,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郭氏无说,义或当然。《诗经·邶风·凯风》云:“凯风自南。”是也。

“东风谓之谷风”者,孙炎曰:“谷之言榖,榖,生业。谷风者,生长之风也。”《诗经·邶风·谷风》曰:“习习谷风。”是也。

“北风谓之凉风”者,北风一名凉风,言北方寒凉之风也。《月令》:“孟秋之曰凉风至。” 《诗经·邶风·北风》曰:“北风其凉。”是也。

“西风谓之泰风”者,孙炎曰:“西风成物,物丰泰也。”《诗经·大雅·桑柔》曰:“泰风有隧。”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23: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09-12-16 22:12:22的发言:

貌似还没人解答那个“四风”。。。。

《尔雅·释天第八》:“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尔雅注疏》  (晋)郭璞
   
  (宋)刑昺
   
疏:

“南风谓之凯风”者,李巡曰:“南风长养万物,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郭氏无说,义或当然。《诗经·邶风·凯风》云:“凯风自南。”是也。

“东风谓之谷风”者,孙炎曰:“谷之言榖,榖,生业。谷风者,生长之风也。”《诗经·邶风·谷风》曰:“习习谷风。”是也。

“北风谓之凉风”者,北风一名凉风,言北方寒凉之风也。《月令》:“孟秋之曰凉风至。”
  
《诗经·邶风·北风》曰:“北风其凉。”是也。

“西风谓之泰风”者,孙炎曰:“西风成物,物丰泰也。”《诗经·大雅·桑柔》曰:“泰风有隧。”是也。

第一个上来解决了课上你们自己的问题,让其他同学也受益,表扬[em17]

只是不知该怎样来点儿实质性的“精神奖励”,白水老师,请帮帮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7 2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自己有收获就是奖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9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关于期末考试能不能给推荐一些供我们参考阅读的研究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0 0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承了很多任务,一直拖着没有完成。很是惭愧。这里附上汉语史的思考题,大家不妨一看,互相促进和督促吧!

整理汉语史的思考题:
1、上古的叠音词,今天哪去了?主要保留在什么语体中?
2、汉语里“种”+“属”的结构,如“柳树”,是什么结构?偏正还是后补?
3、“牛犊”、“城濮”这样的远古汉语的遗存,大名冠小名的结构,在那些少数民族语言、方言中还保存着?
4、举例考察多音字意义的联系,并在古代汉语里找证据。
5、词汇的双音化与语音简化,哪一个更靠前一些?
6、搜集诗经中有“马”做偏旁的字,看看两汉的时候这些字还是否存在,可以到两汉的词汇专著中查。
7、东南西北风,在诗经中分别是什么。可以翻阅古代文学常识的书。
8、考察一下“无间道”的片名来源,而且看看能不能和一年级给你们讲过的“间”的引申义列联系起来?可以有多种求助方式,但老师除外。

我那个“季”字帖里的问题就不拿出来碍眼了。

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8: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老吉在2009-12-20 0:27:11的发言:
整理汉语史的思考题:
4、举例考察多音字意义的联系,并在古代汉语里找证据。
5、词汇的双音化与语音简化,哪一个更靠前一些?
6、搜集诗经中有“马”做偏旁的字,看看两汉的时候这些字还是否存在,可以到两汉的词汇专著中查。

谢谢老吉把我这两次课上抛出延展思考的问题总结了!稍微修正一下:

4、考察现代汉语有两个不同声调的多音字,看看它们在意义上有无联系?和中古“四声变调”有没有关系?

5、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动因:是语义表达需求促使的,还是语音简化促动的?有人认为,因为汉以后双音化成趋势,所以中古语音系统得以简化;有人认为,汉语语音系统简化上古已经开始,因为语音简化,必须增加音节才能不造成混乱。

6、不只是两汉,汉以后,甚至现代汉语中,都可以查找,看看这些单音词在后世用什么形式表达,反映什么规律?也可以找其他语义类别的词来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2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郝小焕在2009-12-19 22:58:04的发言:
老师,关于期末考试能不能给推荐一些供我们参考阅读的研究专著?

我把这门课相关的一些书目放在这吧,有些在讲义里列过了。我增加了一些,但不是要求都读。汉语史专门的著作不多,很多研究都是对某个词语、某个句式的研究,而且多为论文集,无法逐一列出。第一类是专门讲发展史的,有精力可以通读,其他的是供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的专著(排名无先后)。欢迎其他老师和同学们作补充。

汉语发展史研究:
《汉语史稿》,王力,山东教育出版社。
《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史纲要》,史存直,中华书局。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分类研究:
《汉语语法史》,王力,上东教育出版社
《汉语语音史》,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断代研究:
《先秦汉语研究》,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
《两汉汉语研究》,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古汉语研究》,方一新、王云路,商务印书馆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白话说略》,江蓝生,语文出版社

汉语史研究方法研究: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语研究的历史: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

汉语的起源、类型、亲属、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语言文化史》,李葆嘉,江苏教育出版社
《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陈保亚,语文出版社
《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王士元,商务印书馆
《汉语的祖先:回顾和前瞻》,王士元主编,中华书局
《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陈正祥,北京三联书店
《中国移民史》,葛剑雄等,福建人民出版社。
《人类文化语言学》,邓晓华,厦门大学出版社
《汉藏语概论》,马学良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文出版社

汉语语音演变的研究:
《语言论》(第二编),徐通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古音系》,郑张尚芳,上海教育出版社。
《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的汉语音韵学》,唐作藩、耿振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音韵知识:
《音韵答问》,李申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

汉语方言的研究: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文字改革出版社。
《汉语方言学导论》,游汝杰,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上海人民出版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1 11:09: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2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同学对双音化问题感兴趣,但双音化的论著实在太多了,下面我列出几个重要的论著,大家可以以此为基础再往下找资料研究:

双音化的研究: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吕叔湘,《中国语文》1963第1期。
《先秦复音词初探》,马真,《北京大学学报》1980第5期
《论本源双音合成词凝结的历史原因》,王宁,收入《古典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冯胜利,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双音化的历史来源》,冯胜利,收入《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董秀芳,四川民族出版社。

此外,上个帖子中提到的程湘清也是研究双音词的专家,他的那几本著作都可以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0 20:55: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一本在课上提过的有意思的书: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学史》,[英]尼古拉斯 奥斯特勒著,章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非鱼老师的修订,补充两道思考题:
1、为什么中古的连动式动词多,上古偏正式的动词多?
2、为什么汉语有超层次组合?如“我已到了不惑之年”的“不惑之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1 12:05:4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7 12:52 , Processed in 0.0727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