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原创文字] [原创]春节前最后一贴:旧诗新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5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3-1 11:40:42的发言:

在老家的感觉,常想到一首诗,尽管它写的是北方的村庄。


老鸦村

李世文(作者笔名:番禺路,发表于《我们》第六期)


门响着魔鬼的影子
柴草轻易地滑到地上
砸伤了芬芳的命运


还是那盏灯
端详你的脸
早晨,烟庐在风口默哀


冬天是些不声响的碎末
在新圈的院子里
生火做饭
继承了永恒的家产


诗的名字很特别,让人想起“枯藤老树昏鸦”,想到一个古旧寂静的村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5 12:41: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20: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杨,你的思考很好,我把你的帖子移到语言学版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同意。

八过,老师啊,里面还有些问题需要您提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1-30 10:41:15的发言:

旧诗新识

老白发明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本子上抄写自己喜欢的诗词。这种抄写对于磨砺心性,其作用大概类似于和尚敲木鱼。有一个学生密密麻麻抄了满满一本子,还用红笔附上细致的点评,让老白激动不已,双手颤抖地弄出“哗哗”的纸响,向办公室同事展示

……


找出了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

[原创]春节前最后一贴:旧诗新识

[原创]春节前最后一贴:旧诗新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1: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1-30 10:41:15的发言:

旧诗新识

老白发明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本子上抄写自己喜欢的诗词。这种抄写对于磨砺心性,其作用大概类似于和尚敲木鱼。有一个学生密密麻麻抄了满满一本子,还用红笔附上细致的点评,让老白激动不已,双手颤抖地弄出“哗哗”的纸响,向办公室同事展示。

很快他又一次被激动了。这次激动他的是学生的一小段点评,他忍不住贴到了论坛上: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此诗看似短小,语言平实,但令人感慨良多。落花时节遇见遥远的记忆,渐渐清晰,似乎一切都没变,似乎只是一场梦。命运,谁能揣测,相遇永别,一切是缘。(见200720042 陈月姣同学的摘抄笔记本) 

这是一首太著名的诗,因为熟悉,我们对它的感觉已经麻木。那些字像一块块橡皮,几乎触发不起任何新鲜的联想,只是觉得从来如此。陈月姣的点评里,打动人的是“落花时节遇见遥远的记忆”这几个字,它们像一把小刀,划开老茧、皮肉,于是,热血,心肠,苦痛的肝肺就都稀里哗啦地滚落下来,我们终于看见这首诗热烈又澎湃的内部。

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典范。四句话,全是老老实实的记载,仿佛顺口而出,但无限沧桑尽在其中——前后两行跨越了一生的长度。它不是沉痛、悲戚的,而是明朗、轻快的,巨大体积的感慨往往需要这样更为轻便的外衣。杜甫至此,已经与生活握手言和,之前与现实的那种紧张关系已经趋于瓦解。他变得心平气和。

这首诗写于770年的暮春,那是杜甫看见的最后一个“落花时节”。当他怀念的时候,他也在消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生命的痛感所在,也是美感所在——到底有多少人愿意长生不老呢。 

读闻一多先生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杜甫是在开元十三年,即自己14岁的那一年,于东都洛阳“岐王府”、“崔九堂”中见到李龟年的,而他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却已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59岁。明白了这一节,才知道子美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里的一个“又”字,是跨越了整整四十五年,跨越了子美的少年、青年、中年,跨越了开元、天宝,跨越了少年时期满城的洛阳牡丹、青年时期放荡齐赵间裘马轻狂的青春岁月,跨越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十年困顿长安,跨越了安史战火,跨越了漂泊西南,跨越了整个大唐帝国的由盛转衰,千言万语,面对其时两鬓如雪亦共同跨越这半百岁月的李龟年,却只有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真真何其沉痛乃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0 15:43: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2: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即与老孙的评点都非常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4: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冬天到夏天。从寒假到暑假。温故而知心。

这帖子真有纪念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09: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即君奠基、众人合盖的一座好楼。2010年春节回家前发的帖,那时小即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古小即 + 1 既不单身,亦不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 1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从头学习了一遍,一抬头,电视里李娜竟已赢了半决赛第一盘。嗯,颇有烂柯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 收起 理由
古小即 + 1 四年了,奶奶……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2 2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在海边吹海风,想起了这个帖子,回来后找到,顶起,一层层楼浏览下来,看到最后才发现此帖去年春节前后顶起过一次。而且今天才注意到,小即兄此文,和我昨天顶起的旧文《歌吟》,在某种形式上惊人地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5:02 , Processed in 0.0881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