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远风

[推荐书目] 2012年古代文学(四)课程推书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7: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小王子》-----李晓滨——慢下来,好好走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你唯一的乐趣就 是观赏那夕阳西下的温柔晚景。而在你那样的小行星上,你只要把你的椅子挪动几步就行了。这样,你便可随时看到你想看的夕阳余辉… 小王子没有勇气承认的是:他留恋这颗令人赞美的星星,特别是因为在那每二十四小时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次日落!” 一看到这样的字句,总觉得连“一目十行”的看书速度都慢了下来。小王子对“点灯人”的星球的最大眷恋竟是源于那“每二十四小时就有一千四百四十次日落!”前人总说,“小王子的日落是有寓意的。其中沉淀了无数的忧伤。”但我只想说说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慢下来,好好走!留一份心情、一点空闲去做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心无旁骛地去看一场雪,听一场雨。可能有人就要说,别现代人不会感受自然哦。你看看,香山周末到处都是人,我们也曾爬了一夜的华山只为看一场旷古烁今的日出。但我黑暗的小心理总觉得,大周末才开车去登山的人不是身体敲响了警钟,就是即将敲响警钟。而华山之巅的那场日出也许会成为人人相册的最佳封面,或是平时的绝佳谈资。现代人连“玩”都带有一丝考量,更别提校园满地为各种“证”殚精竭虑的人了。忽然想起风靡网络的TVB体,“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我们现在忙学习,忙恋爱,忙工作,以后忙房子,忙车子,忙孩子,却鲜有一刻是忙得心满意足,人生有味的。小王子天真烂漫地看日落的心情总让人联想到樱桃小丸子和她爷爷总能在夏日的午后,伴着蝉声,发一个漫长的呆。流着口水醒过来时,有的不是“虚度光阴”的悔恨,却是咂咂嘴后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满足感。不过有些奇妙的事情,却很难让我苟同其为“会生活。” 有这样一群人,文雅一点的称之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直白一点的称之为“无病呻吟;”学术一点的则将其总结为“非主流症候群。” 这样一群没事老45°角仰望天空,没事老热烈地迎着或是逆着太阳奔跑的人,作为一新时代的“普通青年”向来是默默地走开,再轻轻地划个小叉。慢下来生活,绝不是“无事便凭栏,空悲切;”或是“效仿西施捧心,伤春悲秋。”只是希望大家向未来狂奔时,能留一点心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尝尝当下的生活。毕竟,未来太远,只争朝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7: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小王子》-----李晗——出走吧!

 

在忙碌城市奔跑的人们,大都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次日落吧。所以,是时候给自己一个机会出走了。首先,有关出走。读《小王子》,好像总是抓不住故事的重点,关注点一直停留于小王子出走的原因上,是什么让他选择离开那个属于他的小星球。从故事中看,也许和玫瑰的小别扭有关。但我猜想,也许还有一小部分,是有关于成长。出走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像“十八岁出门远行”那样,背包独行。或者是读书、听音乐——这种使心灵短暂远离的方式。但无论是什么,都应该会是一段有所收获的经历。比如小王子,走过其它星球,看到了他觉得奇怪的大人的世界。珍贵的是,在这之后,他意识到了想要珍惜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成长。只有当真正处在“出走”这个过程中时,才会发现心境的变化,很多真实的感受会自然浮现。那一刻,也许就是成长的一小步。所以,当碰到坎儿,感到累的时候,不妨就让自己慢下来,出走一次,发现、抓住自己想要珍惜的。出走之后,还有回归。小王子最终意识到了,因为当时的年轻而忽略掉的,玫瑰小性情背后隐藏的温情。所以在一年后候鸟迁徙的同一个时间,小王子要回到他的星球去。想到独自离家、来到异地上学已近两年的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成长。每逢到期末,大家急切想要回家的场景十分温馨,这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割不断的牵绊。成长中,我们常没奈何地接受父母的很多要求,这些要求就像玫瑰的小脾气,令我们苦恼。同时,这也给了我们一个离开的理由。但直到离开了,经过了时间打磨,才发现,父母的爱只是用了我们不太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承载。想想,他们之所以能够带着刺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是因把我们当做他们最大的骄傲。不知道以后还会在外多久,有个地方是终要回归的。那里才真正属于自己,而且还有自己未完的责任。如同小王子,在意识到他的玫瑰是独一无二的,懂得了为自己的玫瑰负责,在一年后的同一个时间,随候鸟而归。这应该是成长之后的回归,在懂得了责任后,更加具有了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7: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王子》-----貊佳宁——还有,爱情……

 

 

在站在这里讲述我自己对《小王子》这部书的理解之前,我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有很多人对此书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象征性(玫瑰,国王,猴面包树,蛇等等)存在主义(责任为核心,痛苦也贯穿于其中),在这里在我阅读的三遍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小王子与玫瑰的对话,读了不止三遍。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作家的妻子康素罗的写照,而我作为女性,也可以说稍微了解感情之中的东西,所以,在此与大家分享。先请大家看第一张PPT (小王子临行前与玫瑰的告别)注意关键字。在大家读完PPT后我将从以下方面 简述我自己的观点:前世的五百次回眸今世擦肩而过,你我的相遇与相爱何尝不是一种缘分?玫瑰渴望与依赖:在恋爱中尤其是初涉爱河,我们会有理想型,会有很高的期待值,我们有一点点无知伴随着好奇,去感受爱与呵护,作为女性,或者是玫瑰,总是希望有关心呵护,想让对方感觉你是他世界里的唯一。我们会幼稚地玩些雕虫小技,获得你们的注意和关怀,我们敏感,我们多疑,我们变得依赖。坚强:玫瑰的话语,让我们感觉到他是那么的坚强,但是,仔细想,或者与我们部分女生有些相似,那是掩饰,是外衣,其实真的很脆弱很不舍,会流泪,只是故作坚强,怕被看见,骄傲的背后,有多少柔情,微笑的背后又有多少泪水?分别就代表不在意代表爱的终止么?小王子厌倦:或者不是厌倦,小王子,对待类似玫瑰做法的的行为,或者有这类雕虫小技的女生久而久之不是习惯就会厌倦。疑惑:对玫瑰对自己的爱,感觉怀疑,对真爱疑惑。寻觅:选择离开新爱的玫瑰,去寻找真爱,爱的真正含义! 回归:知道游历几个不同国家,最终到达地球,遇到狐狸,真正明白:爱,要驯服,需要建立联系,而这正是他与玫瑰的关系,他对玫瑰有责任,他们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的星球,回到他的玫瑰身边!(尽管他已经驯服了狐狸)狐狸,是智者,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会折射着(第三人)或旁观者的立场和角色。当然,爱情不是童话,更不是言情小说,这就需要我们拿捏尺度(尤其是女声的雕虫小技)理解关怀呵护,保持责任心,敢于承担,善于沟通,在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 在这张ppt里,大家一定觉得我搞错了,怎么上了英文?大家别被眼睛欺骗了,这几个英文单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需要全新的解读,这是爱情的过程,也有深刻的含义: Together——一起 但是 要这样看: to get her 去得到他,这是爱的前提 ! Believe———相信 但是 要这样看: 在believe里 也会有lie (欺骗) 要彼此信任,但是信任里也存在欺骗,谎言! Live——— 生活 但是 要这样看: live 里也有evil ,生活里也会有灾祸和伤害! Forget——— 忘记 但是要这样看 for get ,若果最终没能live在一起,分别 学会忘记一些,for get 只是为了你曾经拥有。最后,借用小王子的话,祝愿在座各位,处在爱恋中的永远幸福修成正果,没有爱恋的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已经结束的,学会忘记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3: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六讲》之于雪——《最孤独的人 思维孤独》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美学的书,作者说,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一种孤独。 在书中,作者分别就情欲、语言、革命、暴力、思维、伦理六种类型的孤独从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 我对作者阐释的思维孤独一节情有独钟。 首先,什么是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经由大脑去思考许多事物,去推论,然后下判断,这就是思维。神学中讲,“不可思不可议”,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被称之为神。据此,凡是可以想象、推理的状态,就不是“不可思议”。当我们具有了思维时,高高在上的神学便走下神坛,转变为哲学。在哲学中,思维是一个过程,当这个过程被简化至没有时,我们也便失去了思考。一个没有思考的社会,剩下的便只有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一种没有思考的暴力。 在我看来,思维不应该只是空洞的理论说辞,而应该是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思考。思维起始于新的符合,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新的符号出现,这里的符号可以代表很多事物:社会新闻,公众人物,流行文化,甚至最近的热点话题,毒胶囊,毒酸奶。当新的符号出现时,我们的思维由此展开,于是时代的思考被打开。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审美也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当我们对不同时代的审美进行思辨的时候,首先就要放下原先的“成见”,所谓成见,就是一个人已经预设的立场,如果一个人在审美前,就已经有了结论,那么他的一切观点都是以时间为界,是静止片面的,这时,他已经没有了思维。 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怀有一种成见的时候,维持思考的人,就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孤独。我认为孤独的思考者是所有孤独中最大的牺牲者,他们相信的是自己的存在与思维,于是没有人可以理解这种孤独。我自问是一个简单普通的人,对于一件事,一个新的符合,只能尽量保证自己不被杂乱的信息混淆视听,至于上升到高层次的思考,次数就很少了,当然也就甚少感受的到那种孤独感。但我觉得,那种孤独应该是一种沉淀,一种激流急湍后的回旋,思考中,内心不再浑浊,最终,万物归于清明,归于道家庄子一直所推崇的“空”。对我来说,那是一种境界,我尝试思考,我也敬佩所有享受思维孤独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在唱歌——段梦竹

感觉《孤独六讲》就像是一味调料,因为每个人都酝酿了自己的孤独。每个人都孤独,孤独无关朋友,无关性格,它总是会潮水般毫无征兆地突然袭来。既然无法避免,那么孤独的我们就需要这一味调料来教我们调节,理解孤独,尊重孤独。 这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孤独,而非寂寞那样清冷,全然是自己创造的境界。忙碌的我们出发得太久了,早就忘了曾经的方向,于是我们选择逃离一个群体,独面自我,听孤独唱歌。我想说着很必要。 图书馆的故事没有讲完,焦头烂额地面对一大堆作业的时候,脖子很酸,猛然抬头间,窗外的阳光便摄入眼帘;阳光灿烂,翠绿的叶质层上镀上金边,随着微风不断舞动。原来树叶也能舞出水一样的涟漪。当时我发了很久的呆,突然忘了自己在忙什么,觉得没意义。微风正好,阳光依旧。自己为什么又要禁锢于图书馆一隅?后来的一个星期里,我计划了一次独自的旅行,一路向南。 这是逃离了喧哗给我的启示,由孤独而生的启示。想逃离孤独的人永远躲不过孤独,因为那些人已经把孤独随时记挂在了心上。 所以想把这味调料推荐给会在人群中突然安静下来,突然不知所措的孤独者。你真的很需要去解读困扰你的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3: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亚薇

其实读完整本书,我也没怎么弄懂孤独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或许是人生经历不够,也或许是自己 还是心浮气躁的缘故。但是书中仍有很多地方能引起我很大的感触。 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曾读过很多讨论孤独的书,不论是整个社会还是针对个体的。也不知道是个人性格原因还是大家都有类似的情形。在置身于一群人的狂欢之中时,会忽然感到莫名的失落。有时候在夜晚,我会一个人趴在阳台上看着远方的霓虹,高速上连成线的车灯,面对着偌大的北京,瞬间迷茫失措。不清楚到底孤独时这个时代的通病,还是只是自身的顽疾。 渐渐的我发现这种在城市中不断蔓延的孤独感与人们之前愈来愈缺乏的沟通有关。为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或者将自己的心声发到所谓的倾诉邮箱,就是因为遇见一个可以真正倾听的对象越发的困难。理解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个大问题。我们每天都在说大量的废话,出于需要说给不相干的人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却找不到流露的出口。一方面是没有信任的人可以与之倾诉,;另一方面是我们害怕说出来的话会被人嘲笑。于是我们就成为现在这样,外表迎合群体,内心压抑孤独,给自己的心筑起了城墙。 我觉得整本书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作者让我明白了孤独并非寂寞。虽然他们的表现形式都一样,是一种离群的感觉。但寂寞是向外寻求回应而不得,觉得没有人看到、意识到自己,没有人关心自己;而孤独是向内寻求自身,好好的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是一种境界。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孤独书不孤独的开始,当惧怕孤独而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原因时,才是最孤独的时候。 所以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害怕孤独的。面对孤独,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2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思绪,关于成长——谌云

读这本美学小品文时,我的脑子里闪现出无数乱七八糟的思绪,各种想法时不时地冒出来,但真的是其中有些话,有些故事在我的心里勾起清晰的画面,让我就想这样一直沉思下去,一直,一直······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孤独的房子,关着那些我们不愿跟人分享,不愿提起的故事,而这篇美文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便勾起人心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私密,让心隐隐作痛。而我最想谈,最有共鸣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长。

“在我青春期的岁月中,我感到最孤独的时刻,就是和父母对话时,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而这并不牵涉我爱不爱父母,或父母爱不爱我的问题。”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同样也是触动我心灵深处的话语。1,我的妈妈因为赌气冲动之下嫁给了我爸爸,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打架,一年365天全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的没几天,从我很小的时候起,自打我懂事开始,几乎童年里所有的记忆都是那些断断续续你争我吵的片段。小时候我会哭,是因为被吓到了,真的很害怕,害怕到不敢跟陌生人说话,不敢接电话,不敢笑,甚至不敢出门,总觉得大街上所有的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不管是你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那种感觉就是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呆在自己的小屋子里,把自己锁起来。不去跟别的小孩玩,不去参加班级活动,不会骑自行车,不会游泳,因此我童年的记忆总是不完整的。而他们也似乎不曾注意到我是如此的害怕,他们总以为我不懂事,什么都不知道,总以为大人的世界小孩不懂,但实际上,事实证明他们也不懂我的想法。2,甚至有一次在他们吵架之后,我用离家出走的办法来反抗,来控诉,大人玩的游戏小孩不是不懂,我也会受伤害,我要用这样的方式宣泄我的不满和抱怨,告诉他们我的害怕和孤独。在躲猫猫的游戏中,我还是输了,因为规则总是由他们制定的。因为我的这次反抗和出走,他们开始意识到我在整个事件中也是扮演角色的,便开始变得收敛起来。3,而我,随着慢慢长大,才开始露出天真好动的一面,开始表现出好强的表现欲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害怕被忽视,害怕孤独,所以我拼命地努力,拼命地学习来让自己不被其他小孩鄙视,我要拿着让父母满意的成绩单让他们笑,让他们不再争吵,让他们真正关心到我内心的渴望。

以为好不容易熬过了童年,我就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就可以自己做选择,可以自己独立生活,可以行使我的话语权力,可以追逐自己期盼的自由和阳光的生活。我以为我可以懒散的生活,可以什么都放弃就只为享受一份宁静的生活,但当我开始走出自己的世界,去和这个社会打招呼的时候,它却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感觉它却变得更孤独了。开始发觉到生命中太多我们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那些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的因素。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太不懂得珍惜,优越的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却还总是抱怨。其实他们不了解,我们不是不懂得珍惜,而是珍惜不起,它已经成了一件我们不敢去触碰的奢侈品,拿起它的代价太大了,我们承受不起。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个科技通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社会压在我们身上的选择太多了,面包和爱情,权力和名誉,学习和就业,房子和车子······我们的选择是多了,但其实我们不想做选择,我们不愿做选择,我们害怕做选择,因为害怕被孤立,害怕孤独,现实的力量太强大,在它面前,每个人都那么不堪一击。成长的路上,面对现实成了我们逃不了的劫难,我们不得不在各种诱惑下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感情做好权衡。哪怕这个世界给我们一点希望,都是那么地让人绝望,因为我们每天在那细小的夹缝里努力地攀爬着,被撕扯着成长。

或许当我们都成长之后,会回头发现,只剩下自己孤独的影子,当我们扣问自己这一切是为什么,或许内心会告诉你,这就是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22: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出了个怪脸,真没注意到啊,请老师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2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凑个热闹,曾经有个假设:如果孤身一人在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呆5年,只允许随身带5本书,你会带什么书?答案中有《儒林外史》,而且自己也正打算看看,就推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酒神 的帖子

感谢酒神兄捧场。儒林外史很耐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3:23 , Processed in 0.07159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