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文 学] 文学系的童鞋,聊聊高考作文题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8 00: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不好说理文,作文就不能得高分,可能就不能上好大学或不能上大学。

这个问题和偏科有些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玉雕像 于 2012-6-8 00:01 发表 写不好说理文,作文就不能得高分,可能就不能上好大学或不能上大学。这个问题和偏科有些类似。

法国作文偏科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玉雕像 于 2012-6-7 22:27 发表 谁手头有“旧社会”的作文考题?也晒晒看,有意思的。

1904年甲辰恩科考题(当时已经取消八股文)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金论
  
  
  
  第二场,时务策5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经义3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22北大入学作文:

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1932北大入学作文:

1、艺术与人生

2、科学与人生

 

1936北大入学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寻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1946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招生作文:

学校与社会

[ 本帖最后由 屋子 于 2012-6-8 01:0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2-6-8 00:09 发表 法国作文偏科不?

 

偏。这个“偏”是满足学生的“偏”。

上面所列法国题目没有规定文体,所以不知道他们的要求,如果规定都必须写成说理文,我一样认为是限制的,和法国还是中国无关。而且,所列的中国高考题大部分并没有规定文体。所以,这个问题提出不是针对两国比较,而是出题人、阅卷人可能会有一个预设标准,逾越的是否要限制?

如果要比较两国,那么在内容上,法国作文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出题,而且每个方向均有不同领域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偏好或擅长的领域发挥。

[ 本帖最后由 白玉雕像 于 2012-6-8 09: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0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又找来旧时代的“高考”题:)

从1904年到1922年,作文内容由政治主导、选拔经国安邦的人才转向关注社会人生科学艺术。

那么到如今,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呢?

老实说,以前的高考题真难:(

[ 本帖最后由 白玉雕像 于 2012-6-8 10: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15: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2-6-7 23:26 发表 不满于沦为表面文章的所谓“心灵鸡汤”式“道德”文章没有问题。不过也要在呼吁哲理性思考教育的同时,不要因之而忽视了真正的情怀、品味、风致、意境的培养。这恰恰也是我们反思教育时必须正视的重要方面。

赞同!不过高中作文我记得老师强调过,一般是要写议论文的。就如同这些可深可浅的题目,我们那时写的也未必没有哲理性思考,也未必没有情怀品味,也未必没有道德反思,不过言说都非常单薄。课内教育狭隘,课外又不读书——那个时候我们读课外书都觉得很罪过的,因为时间要用来做题目。所以我想,可能更多是呼吁将教育还原成教育本身,树人育人成人,而非仅是做题考试升学。这样,我想,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就可能有真正的哲理性思考,以及真正的情怀品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1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当年的高考题是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摔倒了,家长学校社会三方,各自举着各自的牌子,一起说“出事了吧!”我已经完全忘了自己怎么写的了。。。 [ 本帖最后由 寒凝 于 2012-6-8 17: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17: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6-8 15:05 发表 ……课内教育狭隘,课外又不读书——那个时候我们读课外书都觉得很罪过的,因为时间要用来做题目。……

 

从一名学生那里听说过,她们那儿连课内教育都没有,一上高中,就开始做题,连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不讲。我当时听了大吃一惊,这样也可以啊?在微博上问我的当高中语文教师的朋友,他说,怎么就不可以?讲题都套路化了,他的一些同事就最喜欢教高三,不讲课文只讲题,当然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17: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我参加过高考阅卷,而且看的就是作文题,那一年的题目是“尝试”。我能夸口的是,有才气的文字,在我那里是不会被埋没的,记得当时颇给了几个高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6:27 , Processed in 0.0545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