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07-11-24 18:49:33的发言:
“这些“坑”并非活埋,该书记载401年后秦等长期围攻后凉吕隆占据的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城内缺粮,但吕隆不准百姓出城,将企图逃出城的百姓“尽坑之,于是积尸盈于衢路”。可见该书的“坑”记载实际就是将受害者尸体堆积封土的“京观”。”
此处恐作者理解有误,作者认为“坑”若是活埋的话当不会“积尸盈于衢路”,但“堆积封土的京观”就会致“积尸盈于衢路”吗?莫非古时的堆土封台都是豆腐渣工程?显然,正确理解应是,正如原文所讲,由于姑臧城被违,城内缺粮,又不准出城,由此导致饿死者甚众,最终出现了“积尸盈于衢路”的悲惨景象。
这一段是作者用来论证“坑”即“京观”的关键证据之一,你驳的完全正确,只是,为了使你的工作显得完整,你应将史书中相关叙述的原文列出来,再阐明你对它的正确理解,这样就更完满了。
非常惭愧,由于没找到电子书,所有论证都没去查史料。
我在这里说的原文指的是这篇谬误文章中所引的语句,只是按其逻辑进行分析。
不过既蒙白水指点,且今已找到电子书,则将该段贴于下:
《晋书》卷一二二 载纪第二二 吕隆载记
沮渠蒙逊又伐隆,隆击败之,蒙逊请和结盟,留谷万余斛以振饥人。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人相食,饿死者十余万口。城门昼闭,樵采路绝,百姓请出城乞为夷虏奴婢者日有数百。隆惧沮动人情,尽坑之,于是积尸盈于衢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4 21:54: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