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冰问

[文 学] When you are old 译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5 2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和你们在一起 你们讨论的太专业了 我已经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清和 的帖子

嗯~关于格律~又仔细看了看~个人觉得总体上还是傅浩的译本更胜一筹~ 首先是译文形式整体上比较整齐,译文也大体与合抱韵相符(有些地方不是严格符合)。个人觉得第一小节译文与原诗音韵上对应较好。 

When you │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 of sleep,
And nod │ding by │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 their shad │ows deep;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嗯,还有些网上流传的译本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上很漂亮,但是好像和原诗意思上差的就远了。 
BTW:分析格律好难~
[ 本帖最后由 冰问 于 2012-9-26 00: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冰问 于 2012-9-23 22:27 发表 此外,如将第三小节中的“murmur”一词视为与前文“take”,“read”,“dream”三个动词并列,从语法角度解释,亦有欠妥之处:第一小节when引导下,已经出现一个时间状语,后引导一个祈使句,按照傅浩的说法,“take”,“read”,“dream”为该祈使句中三个并列的谓语动词。即便如此,动词“murmur”前又出现另一状语“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从语法规范角度讲似乎略显牵强,不够合乎规范的

 

为啥说不够合乎规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19: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讲企慕情境,想起这首诗来。我才发现,我以前读的是“炉火旁打盹”这个版本,我不喜欢“倦坐于炉边”这么文绉绉的译法,于是我选了译成“炉火旁打盹”的袁可嘉译本。除了文白之分,我感觉“炉火旁打盹”节奏和平仄感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20: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我分析《哀希臘》譯文的論文找出來看了一下,寫得實在太簡略,就不拿出來獻醜了。。。綜合來看,查良錚的譯文用字、聲音、節奏皆莊重平正,又飽含感情,我比較喜歡。

論文對英詩中譯的“以頓代步”討論做了個簡短的文獻綜述,倒是可以來說兩句。好幾位翻譯家都談過在白話新詩中表現英詩格律的辦法,基本思路差不多,即以漢語的自然停頓(根據語義或語法的停頓)來”代替“英詩的音步,只是各家給這個”停頓“的名稱不同。
孫大雨稱之為”音組“(參見《孫大雨文集》中《黎琊王譯序》(1941)和《詩歌的格律》(1954)兩篇文章),並用以“音組”代“音步”的詩體翻譯了King Lear(《黎琊王》)。
周煦良稱之為”拍“,還按每一”拍“所含字數多少(時間長短)分為”大拍“和”小拍“,用以對應長短不同的音步(《西羅普郡少年》譯者序,1982)。
卞之琳(《翻譯對於中國現代詩的功過》一文,1988)和楊德豫(《用什麽形式翻譯英語格律詩》一文,1990)稱之為”頓“。

對英詩中譯感興趣可以看《中西詩歌翻譯百年論集》,書裡收錄譯者、研究者談詩歌翻譯的文章比較全。
[ 本帖最后由 清和 于 2012-10-13 01:0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3 01: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貼一下梁啟超、胡適、馬君武、蘇曼殊各自翻譯的《哀希臘》,很有意思。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8065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3 15: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和 于 2012-10-10 20:44 发表 把我分析《哀希臘》譯文的論文找出來看了一下,寫得實在太簡略,就不拿出來獻醜了。。。綜合來看,查良錚的譯文用字、聲音、節奏皆莊重平正,又飽含感情,我比較喜歡。論文對英詩中譯的“以頓代步”討論做了個簡短的 ...

我也是看的这本书。谢谢清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3 15: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各家译本,发现我还是最喜欢袁可嘉的。为什么呢?可能就是袁译的那种内在节奏感。“当你老了”也许不如“当你年老时”准确,但余韵悠长。“炉火旁打盹”这句,有译本译为“在炉火旁打盹”就不但是一个欧化句式,也破坏了那种节奏。也许是同为诗人的缘故,袁可嘉的译本是可以诵读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

 

 

当你老了


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3: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木耳 的帖子

(学校这网已经好久登不上坛子了~抱歉才回复~~~) 
做这篇论文时候似乎是觉得take, read, dream的动作都是受首句(when you are...一句)的引导,murmur如与前三个动作并列,前面不应该又出现一个状语了。 但是刚才又看了下,觉得似乎如果将第三小节首句(And bending down...一句)视为承第二小节而来,上述说法就轻易被推翻了。初看原诗的时候可能还是对各小节单独的关注过多,对全诗整体关注关注不够。将第二小节的为没说完的内容延续到第三小节,似乎需要从照顾诗歌形式的角度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抱香斋 的帖子

看到个袁可嘉译本的配乐朗诵版:
老师觉得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0:52 , Processed in 0.05668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