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8-19 19:50 发表
话说您"三个代表"学得实在是大有空间可为呀,什么样的作品会代表先进生产力呢? 矮油,党员同志真小气,不就模仿了下你们江总的语气嘛,您非把一个文艺爱好者往文艺工作者里推。。。 中国的文学作品大多只能做到反映当时,主人公经过抗争后绝大部分都以失败特别是死亡告终,而且死得很憋屈,难以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力量。我想了下,好几个原因吧。 一是中国人惯来的仇富思想。中国以往写书的文人都比较单纯,高尚也就到琴棋书画诗酒花,都是比较脱离商和科技类型的学科。而如房龙在《宽容》里所提,商业的出现才是人与人平等的最佳途径,而非宗教、政治等容易陷入洗脑清算的领域。所以这书要博大宽容,估计还得经济独立些的人来写。 二是中国向来的含蓄。这种含蓄也体现到了文学作品的笔法上,人物都如山水画般,情绪心思若隐若现,让人摸不清哪部分情感最强烈。木耳兄不是也在看飘吗,里面对人物心里的描述之细腻,起伏,和红楼梦相差很多吧?黛玉到死了还是郁闷死的,这事搁罗密欧和朱丽叶上,也就没殉情的伟大了。宝玉也没胆量追随,比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多不如啊,我们还得苦苦分析宝玉不殉情的难处。。。我是没啥好话说啦。 三就是道德强调吧。我们的作品里很难出现以暗能量支撑人格的经典人物,就想飘里面的男主角Rhett,这个人颠覆了所有人的道德观,但内心却是最看得清最懂世间何为珍贵的男人。我们的作品塑造太多伪君子了,伪君子,撑得起力量吗?您从前好像告诉过我,真正的兄弟不是靠喝几杯酒建立深厚的感情的。所以,水浒三国的兄弟情最后也没全经得起考验。 这是我的一点碎片,欢迎敲击,至于什么样的作品代表先进生产力,我想,让人看下来觉得真在书写人性,敢于面对弱点,不管由何种力量支撑,看完让人心态积极的作品算是吧。反正你dang的以LD名字做标题的名著我没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