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特别关注之凤鸟崇拜 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 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问题,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又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九鸟”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皞,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凤凰”崇拜始于7400多年前的高庙文化。湖南省怀化市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表面,大都绘着类似兽面、太阳和神鸟的结合体,这些图案应该就是当时古人心目中的凤凰,是原始人类对于阳光、雨露、五谷丰登的崇拜。在一件白色陶罐中,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只振翅高飞的“神鸟”,神鸟的胃部还印有吐露獠牙的兽面。这些图案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凤凰”崇拜始于高庙文化,是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原始人类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绘于器物之上。在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刻有凤凰图案的象牙器物,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而高庙文化比河姆渡文化早了近400年,它对于我国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意义不可低估。 楚人素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观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尹文子·大道上》讲了一个故事:山里人挑着几只山鸡去赶集。有个路人看见羽毛艳丽的山鸡感到很新奇,就问这是什么鸟。山里人骗他说:“你真是少见多怪,这就是凤凰呀!”路人一听,马上掏出一大把钱要买。山里人假意不肯,路人也不还价,立即又加倍付给一大笔钱,买了下来。路人想把这只凤凰献给楚王,以邀厚赏,谁知第二天鸟就死了。路人抱头痛哭,十分悲伤。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楚国,再经街头巷尾,添油加醋,人人都以为是一只真凤凰,见了面都啧啧惋惜。楚王知道后,也非常遗憾。为了表扬那个路人献凤凰的忠诚,楚王还特予召见,并给了他以十倍于鸟款的赏赐。据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槃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7 23:42: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