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张文韬

[教学相关]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的作品25篇,这些作品,不仅是不朽的诗篇,也同时饱含着屈原丰富的哲学、政治思想。但由于他所作楚辞的影响极其深远,故其思想反而为后世所忽略。屈原的生活年代,正处于战国中后期激烈的争夺时期,故其思想与庄子一样,亦铸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屈原在宇宙生成和天道观方面,以“问天”的形式,问而不答,以不答为答,对远古的神话传说作出了理性的反思。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涉及到天地万物、人事代谢,无所不包,思想极其丰富。他大胆地怀疑和否认天命,公开质疑:“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会,卒然身杀?”“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观的光芒。

从唯物的天道观出发,屈原的历史观也充满着唯物主义的精神。他谴责夏启荒淫无道,“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楚辞·离骚》。)他指责周昭、穆王贪婪无度,不顾国事,“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他对楚国的历史也作出了理性的反思,指出“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吴光争国,久余是胜”(《楚辞·天问》。)?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楚国衰亡的要害。

作为一位思想家,屈原在社会政治等领域方面,更立足于现实,探索真理,闪现出特异的光彩。他所处的是各国争相兼并、人民长期蒙受战争祸害而渴望和平的时代,故屈原和其他一些思想家一样,也热烈希望结束战争、迎来大一统的局面。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要求楚国的君主能像尧舜禹汤文武那样,来完成一统寰宇的大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辞·离骚》。)这正如司马迁所评论的那样:“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史记·屈原列传》。)这种“世事”,就是以古喻今,希望由自己的祖国来统一各国。屈原的这一思想与愿望,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表现了当时思想家所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屈原积极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现富国强兵。他在《离骚》中大量援引历史典故,希望楚国君主能像尧舜禹文武那样,任用贤能,公正无私,实行德政,以“苟得用此下土”,享有土地,治理天下。他以伊尹、彭咸等人自许,决心为实现这种“美政”而奋斗终生,即使不能实现,亦“将从彭咸之所居”,死而无悔。对外积极倡导联齐抗秦,合纵以求自立图强。他不避辛劳,风尘仆仆,往来于齐、楚间,为合纵抗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屈原不仅是一位提出了“美政”方案的政治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位具有“导乎先路”奋斗决心的实践者。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7 23:41: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特别关注之凤鸟崇拜 

如果要给楚文化以一种形象的象征标志,恐怕没有比“九头鸟”更合适的了。“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难道还有比这句俗语更形象,更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的吗?

然而,九头鸟究竟是何物?它与湖北佬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着怎样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些问题,不仅会挑逗起我们的强烈好奇心,而且对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又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九鸟”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皞,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凤凰”崇拜始于7400多年前的高庙文化。湖南省怀化市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表面,大都绘着类似兽面、太阳和神鸟的结合体,这些图案应该就是当时古人心目中的凤凰,是原始人类对于阳光、雨露、五谷丰登的崇拜。在一件白色陶罐中,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只振翅高飞的“神鸟”,神鸟的胃部还印有吐露獠牙的兽面。这些图案可以证明中华民族的“凤凰”崇拜始于高庙文化,是新石器文化时期的原始人类第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绘于器物之上。在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刻有凤凰图案的象牙器物,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而高庙文化比河姆渡文化早了近400年,它对于我国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意义不可低估。

楚人素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观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尹文子·大道上》讲了一个故事:山里人挑着几只山鸡去赶集。有个路人看见羽毛艳丽的山鸡感到很新奇,就问这是什么鸟。山里人骗他说:“你真是少见多怪,这就是凤凰呀!”路人一听,马上掏出一大把钱要买。山里人假意不肯,路人也不还价,立即又加倍付给一大笔钱,买了下来。路人想把这只凤凰献给楚王,以邀厚赏,谁知第二天鸟就死了。路人抱头痛哭,十分悲伤。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楚国,再经街头巷尾,添油加醋,人人都以为是一只真凤凰,见了面都啧啧惋惜。楚王知道后,也非常遗憾。为了表扬那个路人献凤凰的忠诚,楚王还特予召见,并给了他以十倍于鸟款的赏赐。据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槃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7 23:42: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仍以屈原为例,他的一个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是。”《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

楚人为什么崇凤?原因之一是“凤鸟司历”。北方人往往凭借云以观察天象,进而确定自己的时令。而南方的吴越人最早是借助凤鸟活动规律来制定时令,这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凤鸟司历”。
   凤鸟每年春夏北移,秋冬南迁,一往一来,恒常不变,这就是规律,是世界一种恒常的秩序;而凤鸟每年在吴越之地集结时的繁盛和北迁后的相对空寂,又呈现出一种盛衰化的规律。春秋时范蠡提出的“因”的观点,文种的“祸为德根,忧为福堂”的事物对立转化的思想,也正是吴越人从“凤鸟司历”时间观中所自然导出的一种宇宙意识。

凤凰文化的精髓是“和美”。凤凰是“合”的神物,它的出现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理解、尊重、敬畏、爱恋、审美的结果,这与道家强调的“天道自然之和”即“天和”相一致;凤凰集舍己献身、崇尚高洁、百鸟朝凤等道德理想于一身,这与儒家强调的“人伦道德之和”即“人和”有一致之处;凤凰源于鸟禽又高于鸟禽,既能够在红尘中立足,又能飞跃红尘,其能量和本领来自人们解脱困惑、放飞心灵的愿望,这与佛家尤其是禅宗所追求的“心性觉悟之和”即“心和”相吻合。凤凰文化学者说,在中国的象征文化体系中,凤凰是完美主义的化身。从线条、色彩、形状、姿态等方面表现的形式美,到人类寄寓的祥瑞美、新异美、崇高美等内在美,使凤凰成为“美”的集合、“美”的象征。所以凤凰是“和”的产物、“美”的表征,凤凰文化是“和美”文化。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7 23:44: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人崇凤一直沿习至今。1992年,在古城荆州的大东门处耸立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徽--金凤腾飞。这座城徽的建筑结构分三层平坦台,上中两层的平台四周,护以雕刻有多种凤形纹饰的青石栏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主体雕塑的下方基座高4米,
   用红玉色的大理石砌成。主体雕塑用材为不锈钢,高达8.5米,自重3500公斤。“金凤腾飞”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中部是一轮朝阳,造型如同神话中的九齿风火轮,下部为长方形的基座,饰云雷纹。以凤作为荆州城城徽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凤乃中华民族所推崇者,“楚是尊凤的民族”,凤是楚人的图腾。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1-27 23:48: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及楚文化对于现在社会的影响,可以说体现在很多的方面,而湖北作为楚文化追直接的承载者,一直扮演者将楚文化进行到底的重要角色。

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生命顽强;耿直豪爽热情仗义;敢作敢为足智多谋,

是楚文化将湖北人打造成了天上的九头鸟,地下的湖北佬。是楚文化将那不屈不挠的不服周的精神遗传给了湖北人,是楚文化将唯楚有才的文化霸气烙印在了楚人心中,也是楚文化和江汉平原将那独特的性格,方言融入了现代楚人的日子。有人说楚文化在汉代以后就已经失去了其独立的发展空间,其实楚文化一直在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不服输的湖北人

湖北作为楚文化的起源和繁盛之地,到今天还处处发扬着这楚文化的深远影响。地域历史和文化决定了人的性格,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人性格中就透出楚文化遗风,最为突出的就是自强不息,独立自主。楚国地处华夏之南,古代被称为蛮夷,这一称呼激励楚人奋发图强。湖北有一句口头禅“不服周”,不服怎么办?就要让自己的家乡更强大,这就是渗透于楚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硬气。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是形容湖北及武汉人个性的。有外地人由此对武汉人“望而生畏”。一鸟有九头,你砍掉八个,也还死不了,等你砍第九个时,没准那八个又活了过来。这说明武汉人做事会死死咬住、不依不饶,透出了一股韧劲。

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的歌谣,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这里动不动就发洪水,要么闹干旱,故也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民谚。但收一回可不得了,“湖广熟、天下足”,“狗子也不吃糯米粥”。湖北人坚忍不拔、生命顽强由此可感。

耿直豪爽、热情仗义也是湖北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举例而言说,武汉方言中有一句话叫“耍喇()”,指的是心理速度快,决断快,不婆婆妈妈。这一语汇好似“爽朗”的快读音,又像拔刀发出的“刷”声,体现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武汉人爱吃热干面,追求的也是一个快。湖北人称好朋友叫“耿朋友”,意在可以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对方。一旦与湖北人交上了朋友,就是找到了一个可以随时为你“两肋插刀”的人。

湖北人敢作敢为,是有目共睹的。辛亥革命策源地在广州,但广州起义失败了,到了武汉却取得了成功。而且武昌首义并不是计划的那一天,是计划泄露临时出手的。如果换到别的地方,或许会再开会讨论是取消还是推迟,可湖北人不这么想,既然已不是秘密,那就赶紧动手,子弹上膛说打就打。

楚人的细腻和足智多谋也体现在了现代湖北的性格之中。政府一方面出资收购“麻木”,给“麻木”业主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降低出租车起步价,方便市民出行。这种妥善解决棘手问题的方式,足见湖北人足智多谋。“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指的就是这层意思。易中天说,楚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湖北人承袭楚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今天人才济济喜人局面。

近几年,湖北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东部的开放,西部的开发,东北的振兴,似乎都没有带上湖北,但是不服周的楚人怎会就此罢休。一次又一次的招商引资,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创新,崭新的楚地,焕发着无比新鲜的生机。

《吕氏春秋》中说道“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说法,指出如果用地理加文化的观点来看问题,这个“天下之中”就该是武汉。以武汉为中心,北上京津,南下广州,西去成都,东至上海,大体上距离相等,到长沙、南昌、合肥、南京、郑州则更近,“九省通衢”的武汉占尽了地利。同时,武汉也是“龟盘蛇息”之地,有“玄武之象”。武汉丰富的水资源则更是北京等城市无法企及的。

“武汉是个好地方,好到可以当首都。”这句话很多人都赞同。武汉三镇鼎立的格局也比较适合作为一国之都。大胆设想一下,可以将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经济中心,将文教业基础较好的武昌发展为文化中心,而在原先基础较薄弱、易于重新规划的汉阳建设政治中心。

从历史和地域两个角度看,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中原、荆楚、吴越、巴蜀四大文化,恰恰是在武汉实现了渗透与交融。武汉一旦获得了北京那样可以在中国范围内广纳精英、延揽人才的文化特权,也一定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气势恢弘的崭新文化。

 “外地人害怕武汉人,是因为不了解武汉人。”武汉人的火气,与武汉的“火炉”天气有关。武汉人在大冷大热大旱大涝的环境下,养成敢说、敢笑、敢哭、敢骂、非做到底不可的九头鸟精神。武汉人的性格概括为四大特点——乐观风趣、坚韧顽强、豪侠仗义、足智多谋。“日本鬼子飞机炸过,特大洪水淹过,大武汉还是大武汉。”武汉人的勇气,体现在吃软不吃硬,宁死“不服周”。武汉人肚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最痛恨“阴倒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 重文化的湖北人
古有屈原向天地九问,今有中天对百家讲谈。
在湖北永远也不缺乏有才之人,离骚的风韵,品三国的睿智,都是湖北人对文化的重视和珍惜。全国有两所或以上排名前十的大学的城市有三个,之中就有武汉,武汉大学的年岁都比北京大学还要大五岁。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比浓郁的文化气息将整个锄地沁润其中。
忍不住要赞一下武大美丽的校园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位于东湖之滨的武汉大学, 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194610月迁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学校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综合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发展速度加快,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现已形成多学科综合发展、多种办学层次并存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美丽的校园

图书馆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樱花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文化的重视让湖北人真正对得起了唯楚有才四个大字。在教育界最有名的中学莫过于黄冈中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黄冈中学是基础教育的全国名校,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地处鄂东名城黄冈市,这里曾产生过毕升、李时珍、熊十力、闻一多、李四光、陈潭秋、包惠僧、董必武、李先念等诸多名人。坐落于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州城的黄冈中学,与城区内闻名中外的东坡赤壁互为呼应,与素有吴都胜迹之称的鄂城西山隔江相望。

 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皋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现在黄冈中学有两人名列湖北省十大名师,陈鼎常校长和龚霞玲老师同时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3人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为省部级专家,先后评选出28位特级教师,现在岗的特级教师有14人,高级教师113人。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黄冈中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中学高考一直保持98%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多次夺得全省文理科状元,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深造;数理化学科竞赛成绩始终居全省首位,被誉为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

2007年,校长陈鼎常赴英国伊顿公学并发表演讲,成为第一位在此发表演讲的中国中学校长。

每一年从湖北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千里挑一的优秀,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夷陵中学,教育的繁荣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精神文化的繁荣。

在洋务运动时期,主持湖北洋务的张之洞在湖北的工作深刻地反映了楚人对于文化不倦的追求。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近十年考入世界最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的中国大陆学生中。湖北湖南的学生占据了34%之多。这不能不说指出地浓郁的文化风铸就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楚才。

近几年,湖北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东部的开放,西部的开发,东北的振兴,似乎都没有带上湖北,但是不服周的楚人怎会就此罢休。一次又一次的招商引资,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创新,崭新的楚地,焕发着无比新鲜的生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文化的标注,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而湖北人吃热干面的历史就是湖北人的成长史。蔡林记热干面是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热干面是浅黄色的细细的面条,在开水中轻轻烫过之后再配 之以十数种作料瞬间制作而成,不仅面条有嚼头,而且加上作料之中的灵魂——芝麻酱之后,味道不仅特别香 气更是诱人。除此之外,湖北的小吃可以说数不胜数。这也让每一个飘泊在外的湖北游子思念不已。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五芳斋汤圆,小桃园的鸡汤,户部巷早点,吉庆街大排档,谈炎记水饺,老谦记牛肉豆丝,顺香居重油烧梅,什锦豆腐脑这些名字燃煤一个湖北人为之疯狂。(写到这里我(特指朱超)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相比我的亲爱的武汉小吃,北京的早点。。。悲剧阿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5:25 , Processed in 0.0662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