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思 想] 旅行中的文艺学:之“九马画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3-10-10 12:19 发表         当下郭靖背了洪七公,向北进发。来到市镇后,黄蓉兑了首饰,买了一辆骡车,让洪七公在车中安卧养伤。不一日过了钱塘江,来到临安郊外,但见暮霭苍茫,归鸦阵阵,天黑之前是赶不进城 ...

白兄想起的这个例子真是比在下文中所有例子都要生动得多,也更耐人寻味。谢谢白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8: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看了好几次,很多理论都不懂,但这是从我家乡的桂林著名之九马画山想到的,为家乡感到高兴哈~

 

话说,九马画山还有一种数法,就是只看白色,忽略灰色时,就能多数出几匹马。

 

2011年黄金周时,又去过一次。我回头找找图片,贴一个九马画山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天马 于 2013-10-14 18:5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0-10 13:34 发表   谢谢屋师不厌其烦指路。   但说到认知和情志的区别,西方绘画自印象主义滥觞以来,能否说其重心也在由传统的认知领域向情志领域转移?对比西方的很多后现代画法,中国绘画是不是仍然很注重技法( ...

其实,西方绘画自塞尚、梵高开创现代主义新局面以来,其认知的诉求更加强烈了,也更加急迫了。可参看梅洛旁蒂《塞尚的困惑》、《眼与心》。所以不能说认知重心转移了,也不能说现代派绘画没有认知基础。一个明显的例子:杜尚在做他的《大玻璃》系列时,同时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记。

关于中国书法鉴赏的“有迹可循”:要看这个“迹”是什么?迹分形、象。楼文辨析正在此关。

无论中国画还是中国书法,都是一笔一笔来,单从这个,就脱不开“构成”一节。所以楼文所论不是说中国艺术没有构成(楼文原话:构成,是人的一种基本机制)。关键是,中国艺术花开别样,另有崇尚重心。譬如你提到的“技法”,诚不脱认知,但技法练习若有成就,终要近乎道也。因着旨趣,中国艺术的技法便有别于西方艺术的单纯崇尚构成,其认知亦可称为“觉悟”。

[ 本帖最后由 屋子 于 2013-10-14 19:0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马 于 2013-10-14 18:48 发表 虽然看了好几次,很多理论都不懂,但这是从我家乡的桂林著名之九马画山想到的,为家乡感到高兴哈~   话说,九马画山还有一种数法,就是只看白色,忽略灰色时,就能多数出几匹马。   2011年黄金周 ...
天马的家乡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19: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采桑子 于 2013-10-12 14:02 发表 哈哈,好长好深刻的样子~暑假去桂林看到了“九马画山”~
谢谢采桑子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21: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3-10-14 18:51 发表 其实,西方绘画自塞尚、梵高开创现代主义新局面以来,其认知的诉求更加强烈了,也更加急迫了。可参看梅洛旁蒂《塞尚的困惑》、《眼与心》。所以不能说认知重心转移了,也不能说现代派绘画没有认知基础。一个明显的 ...

想起屋师在博学楼的小教室讲《眼与心》的往日鸟。。。倏忽数年而过,屋师英姿历历在目。西方文论,仿佛纫佩在身,如今佳帖,仍然嘉惠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4 22: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0-14 21:41 发表 想起屋师在博学楼的小教室讲《眼与心》的往日鸟。。。倏忽数年而过,屋师英姿历历在目。西方文论,仿佛纫佩在身,如今佳帖,仍然嘉惠良多:)

可惜后来讲法愈转进成熟,却再没遇上你这样别致犀利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5 00: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得过两年才能和老师讨论这么深刻的问题呀。 真的很谢谢老师推荐古希腊,我现在着迷得一塌糊涂,又健康又活泼,太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5 23: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屋子 于 2013-10-14 22:31 发表 可惜后来讲法愈转进成熟,却再没遇上你这样别致犀利的学生。

呵呵,屋师如此说,学生可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说起来,一个好的学生听众也需要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够收获更多。否则,老师讲的越精彩,遗珠之憾也就越多。现在这么说,已然太晚。如果有机会重上屋师的课的话,再也不能是年少轻狂的样子。当然,不幸中的万幸,屋师年年都有佳帖贴在这里。

又想起乐与教帖中的讨论,当时还想读过海德格尔之后再来求教,谁知今天又有胡塞尔。时不我待呀,希望早日有机会读过这些名著,以期近距离领略屋师风采:)
[ 本帖最后由 木耳 于 2013-10-17 19:3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2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3-10-15 00:41 发表 可能得过两年才能和老师讨论这么深刻的问题呀。 真的很谢谢老师推荐古希腊,我现在着迷得一塌糊涂,又健康又活泼,太美了。
行香最近还在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6 00:46 , Processed in 0.0531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