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木耳 于 2013-10-10 13:34 发表 谢谢屋师不厌其烦指路。 但说到认知和情志的区别,西方绘画自印象主义滥觞以来,能否说其重心也在由传统的认知领域向情志领域转移?对比西方的很多后现代画法,中国绘画是不是仍然很注重技法( ...
其实,西方绘画自塞尚、梵高开创现代主义新局面以来,其认知的诉求更加强烈了,也更加急迫了。可参看梅洛旁蒂《塞尚的困惑》、《眼与心》。所以不能说认知重心转移了,也不能说现代派绘画没有认知基础。一个明显的例子:杜尚在做他的《大玻璃》系列时,同时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记。
关于中国书法鉴赏的“有迹可循”:要看这个“迹”是什么?迹分形、象。楼文辨析正在此关。
无论中国画还是中国书法,都是一笔一笔来,单从这个,就脱不开“构成”一节。所以楼文所论不是说中国艺术没有构成(楼文原话:构成,是人的一种基本机制)。关键是,中国艺术花开别样,另有崇尚重心。譬如你提到的“技法”,诚不脱认知,但技法练习若有成就,终要近乎道也。因着旨趣,中国艺术的技法便有别于西方艺术的单纯崇尚构成,其认知亦可称为“觉悟”。
[ 本帖最后由 屋子 于 2013-10-14 19: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