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原创文字] 抗倭抗日: 刀光炮火里的中韩关羽崇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20: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5 20:07 发表  其实这两段差别就在最后一句吧,更喜欢第一种表达,比较自然重点突出力道集中;第二种表达,“大名”连续出现,吕蒙的官职也不是非提及不可——张、邓、周、陆等人都非等闲之辈,他们的官职就没有交代嘛,官职一长串文字似乎影响了行文的锐气。

第二种表达,那种长句,实际是想化用相声的手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2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2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5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剩翼 于 2015-9-4 21:47 发表 今天又再次通读一遍,觉得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慢慢消化。我昨天和南卓提到的笔法,其实当时的意思,主要是想到如何将一篇知识含量如此丰富的文章写得明白和招人喜爱,特别是适合当代一般读者的阅读旨趣和接受水平。白水 ...

这篇及大象工会的文章,比较特色鲜明的,便是文章内涵及其丰富,旁征博引,任意一点抛出来都能写出一篇长文,然而却能在一篇文章内和谐共处、为一个命题而服务——所以,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真的是必要条件。这样写作时随手拈来,对于文章的构思及笔法也能全文一致,而不需耗费太多精力,除了某些闪光之点需要仔细斟酌外,其他大概都笼统在同一笔法之下吧——所以,笔法应该还是其次的——当材料搜集充分、阅读面够广时,大概什么样的笔法都能为己所化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5 23: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长文,白水师威武,今天是看不过来了,有时间再好好看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7: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今天把三、四、五这三部分截取发布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白水 的帖子

祝贺!微信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9: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5-9-4 09:05 发表   特别是掌控着关羽故乡解县所生产之食盐专卖的山西商人们,到了明清时代,拥有了可以几乎左右整个帝国经济的实力,利用覆盖全国的庞大流通网络,大力宣扬推动,终于使他们在历史上的著名同乡关羽,又演化成了全民信崇的财神。
  更进一步,关羽又成为盐业、茶行、皮革业、香烛业、绸缎商、豆腐业、酱园业、糕点业、理发业、银钱业、典当业、教育业,乃至粪业,数十个行业的保护神。最后,还与时俱进,在有的民间宗教里,从1924年起,关羽接受玉皇大帝禅位,登极为苍穹第十八代圣主。          ...
想不通为什么关老爷能成为“典当业”“粪业”这么多彼此毫不相干、又与他生前事迹没什么关联的行业的保护神,但发展之下就有了现在的结果,可见民间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4 1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白水 的帖子

写作体会之中,有几点很重要,比如,如何给文章起不落俗套引人兴趣的名字、如何写出开头第一句、选择什么题材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熟悉的大家又没思考那么深入的,这些都给读者启发。熟悉的题材中写出新意,这是一条路子,还可以是大家不熟悉的、又有潜在需求的。比如,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老师给我讲甲骨文中的“彝”字,原来这个字包含的内容这么生动,活像一幅画面,看到我兴致勃勃的样子,老师说,哈哈,你为什么对这个字有兴趣,因为你不知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0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14 19:34 发表 祝贺!微信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啊!

拙文“国家人文历史”这个公号昨晚上传后,到现在有将近七千次点击。这次通过网络发布这篇东西,也是想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有个切实的认识,并从中找寻一点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0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14 19:44 发表 想不通为什么关老爷能成为“典当业”“粪业”这么多彼此毫不相干、又与他生前事迹没什么关联的行业的保护神,但发展之下就有了现在的结果,可见民间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啊!

这个确实很神奇,但是背后,也一定是有某种民俗学的规律在起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4 自学民俗学专业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5 08: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兰晓芙 于 2015-9-14 19:51 发表  还可以是大家不熟悉的、又有潜在需求的。比如,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老师给我讲甲骨文中的“彝”字,原来这个字包含的内容这么生动,活像一幅画面,看到我兴致勃勃的样子,老师说,哈哈,你为什么对这个字有兴趣,因为你不知道啊! 

你举的这个例子,其实仍属于熟悉而又讲出了新意的范围,毕竟,“彝”这个字你并不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05 , Processed in 0.0948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