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公告]【活动通知】惠忠庵读书夜-第三夜-英雄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楼在2010-3-26 12:05:25的发言:

昨晚第一次参加这个“地下活动”哈哈,感觉很好哎,本来还以为见到老师会有紧张感呢……

喜欢白水老师的那番“懂”与“不懂”之说。

其实我自己在看《虫师》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考到大家所想的那个深度。我只是喜欢里面淡绿色水墨似的画面,安静清灵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和音乐,柔软细腻的情感,看完后自己也陷入一片静谧之中,出现些漂浮若虫的感触,然后就不知其所云了呵呵。所以想到要说出有关主旨或其他方面的看法,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没看懂,别让我说呀~

[em04]

觉得《虫师》里人物的心灵都挺柔软,再汹涌的情感似乎都被压抑地很平淡,以前还看过以暴力的形式来表现人性的动画片,都容易让人陷入沉默。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哈,这个世界也如此光怪陆离~

活动结束时,有人问:“你们这是什么组织?” ——想想的确诡异。

画面、音乐的美,柔软细腻的感情,其实也已经足够了。再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了,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也就在表层。要说我们非得要寻找什么,那也不过是职业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09: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3-27 1:59:08的发言:

画面、音乐的美,柔软细腻的感情,其实也已经足够了。再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了,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也就在表层。要说我们非得要寻找什么,那也不过是职业病吧。

     

      大谢小即老师!

      对这一观点很感兴趣,找机会向小即老师请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7 9:50:5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09: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3-27 0:20:24的发言:

看那几集《虫师》时想到了吉卜林的小说《奎昆》,是个短篇,也是非常非常可爱,建议各位看一看。

    这小说看名字就很有“陌生化”的效果!一定看,谢谢白水老师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小即在2010-3-27 1:59:08的发言:

画面、音乐的美,柔软细腻的感情,其实也已经足够了。再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了,最重要的东西往往也就在表层。要说我们非得要寻找什么,那也不过是职业病吧。

寻找什么也不算错,不过那天一开始的讨论似乎都在寻找作者意图,都是沿着“它说的是……”这个向度展开的。对此我持保留意见,我更倾向于沿着“我看到的是……”这个向度来陈说己见。但这不等于说斋主上面的梳理就没有价值了,那些梳理仍然有价值,并且可以说很有价值,因为它使看到了更多,最后这个落足点仍是“我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2: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3-27 21:57:42的发言:

寻找什么也不算错,不过那天一开始的讨论似乎都在寻找作者意图,都是沿着“它说的是……”这个向度展开的。对此我持保留意见,我更倾向于沿着“我看到的是……”这个向度来陈说己见。但这不等于说斋主上面的梳理就没有价值了,那些梳理仍然有价值,并且可以说很有价值,因为它使看到了更多,最后这个落足点仍是“我看到……”。

我可能是有点职业病了,今天看了《爱丽丝漫游奇境》,别人可能看到的是故事或唯美画面、哥特风格,顶多是相对主流的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可我还是觉得其中有某种政治隐喻,我觉得导演只拍一个童话而不讲点别的简直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7 23: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它说的是……”前面也都是暗含着一个“我觉得”吧,其实这和“我看到的是……”是同一个意思。再者说,那天的很多诠释,感觉都是有些牵强的,很显然是自己的观后感了。

我看电影也好动画也好,总想把故事情节理清楚,不然就觉得没看懂。就算感受到了画面的美、音乐的美,也会觉得缺点什么东西。所以听听大家的理解感觉特别好,再能寻找出点什么来也不错,不管是作者观众谁的看法吧,都好像是点亮了动画的某一个方面,那种新奇感像是把片子又看了一遍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09: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3-27 22:14:32的发言:

我可能是有点职业病了,今天看了《爱丽丝漫游奇境》,别人可能看到的是故事或唯美画面、哥特风格,顶多是相对主流的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可我还是觉得其中有某种政治隐喻,我觉得导演只拍一个童话而不讲点别的简直不可能。

     我也有这样的倾向,还很根深蒂固呢。所以要大谢小即老师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3-27 22:14:32的发言:

我可能是有点职业病了,今天看了《爱丽丝漫游奇境》,别人可能看到的是故事或唯美画面、哥特风格,顶多是相对主流的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可我还是觉得其中有某种政治隐喻,我觉得导演只拍一个童话而不讲点别的简直不可能。

职业病也没什么不好啊,也是看世界的一种角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zhangqian提到日本人不在意结尾,欧美的孩子会追问“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常常也会这样追问。听白水老师讲唐诗,他强调诗的结尾非常重要,如果笔力不够,就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算最好的诗了。我们平时评论一个作品(无论古今中外)也喜欢谈它的结尾是否精彩,而且结尾往往也体现作者的功夫。

大家看《虫师》时可能都会觉得很有诗意,白水老师那晚也提到那些片段像诗一样,那么这些“诗”的作者确实只注重它的开头、中间的构思,而对于如何收尾不在意吗?如果是这样,算真正的好“诗”吗?

所以我有个疑惑,日本的文学(包括影视作品)真的是例外吗?如果它突破了这个规律,那么是什么更高的审美规律使得我们可以忽略一个作品的结尾,而依然视之为好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3: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那天听zhangqian说日本人不重视结尾的时候,感觉挺奇怪的。。。

因为我觉得三集动画片的结尾都不错呀,以前看过的日本作品结尾也都挺好的。尤其是《虚》的结尾,按着大家的讨论,整个故事变得多温暖多美好呀。我正想说这个结尾太棒了,然后突然有人告诉我说不要在意它,因为日本人本身不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21:24 , Processed in 0.0612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