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张文韬

[教学相关]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21: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3 直率个性的湖北人。

大冷大热活得有滋有味。谈及湖北气候,使用了恶劣一词。湖北尤其是武汉的地形不佳——北面是水,南面是山。夏天南风吹不进来,冬天北风却顺着汉水往城里灌。夏天酷热,室内比室外还热;冬天极冷,室内比室外更冷。尽管气候恶劣,武汉人却有本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以前连电扇都没有的时候,武汉人一到晚上家家户户摆竹床阵,绿豆稀饭就咸菜,一家人吃得热闹流。武汉人在这大冷大热、奇冷奇热、忽冷忽热中过日子,这个城市出来的人他还怕什么?他敢说敢笑、敢哭敢骂、敢爱敢恨、做事到位,正像池莉小说里写的那样: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人人都说天堂好,怎比我洪湖鱼米乡,怎能比得上我们的湖北。实际上湖北的生存条件很艰难,不是旱灾就是水灾,动不动就发洪水,不发洪水就是没有水了,但是你只要收一回,狗都不吃糯米粥,就是吃不了,所以这个条件就养成了湖北人的坚韧不拔,生命顽强。这就变成了湖北人的标志,九头鸟,就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这么说呢?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你再艰难,再困苦,发洪水、大旱我照样能生存,我照样能创业,我照样能创出我们湖北的辉煌,是这样一个精神。

湖北人虽然经过多年的折腾仍然保留了非常可贵的一种生命的野性,经得起风雨。所以湖北人到现在有一句口头禅,不服气。就是湖北人争论他要不服你他的脖子是硬的。不服,老子就是不服。这是湖南和湖北人的脾气都是这样的。你有什么了不起?不服。不服就要奋斗,就要自强不息,就要独立自主,自己建设自己的家乡,我把他弄好了,把他做得强大起来,让你看看。这是楚人性格。这个性格湖北人身上你现在还可以看得到。

行事爽快讲究刷拉这个词是由北方爽朗一词音变而来,意指爽快利落,即的意思。举例说,譬如武汉人催别人快一点,会说搞刷拉点。 刷拉还有个心理上快的意思,即不要犹犹豫豫。

刷拉的对立面是和边,念平舌音“Ze”。易中天说:“‘,有点类似于上海人说的 ,一有撒娇,二有很好的意思,但湖北人对是比较厌烦的。

举例说:形容小孩,可以说这伢啫得滂(pang),但如果用来形容成年就不是什么好话。一般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拖拖拉拉,一点都不爽朗。湖北人恣意的生活姿态一显无遗,居于中原却独有自己的方言,湖北人不会去管字音圆润与否,平仄是否工整,有自己的风格就是做好。

性格顽强的湖北人除了为人刷拉之外,做事也讲究一个到位,喜欢用特一个词铆起搞。关于这个字,很多人认为是子丑寅卯的,作家方方就曾说卯起的意思是使劲不停没完,其实最重要的含义,应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饶,就像被铆钉铆住一样。因为如果只是说不停,武汉话里还有个紧搞么事,已足以表达。而铆起搞卯起还有一股韧劲,力求到位,执着下去的意思。  聪明讲味 有板眼

虽然不认输,但湖北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瞎搞湖北人聪明,足智多谋,他们爽朗,但绝不是缺心眼。在湖北人这里,说一个人有本事,有能耐,有办法,就叫有板眼板是戏曲中的强拍,眼指弱拍,但在湖北就变成一种生活状态,可见湖北人艺术化的生活态度。

生于长沙长于武汉易中天教授就以一位典型的楚人,从三湘之地成长起来的他,身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楚味。智慧,明理,但绝不屈服。直话直说,幽默却不失尖锐。听北京人说话像听相声,听湖北人说话就像听戏,有板有眼,语气叹词态度鲜明。他的演讲风格不拘一格不受约束。就像一碗香浓的热干面,叫人不觉叫好。

众多湖北方言透出楚人的豪爽:武汉人喜欢交“梗朋友”,所谓“梗”就是完整,要对朋友全心全意;武汉话里还有个词叫“唰喇”,就是说做事不要拖泥带水、犹犹豫豫,湖北人爱吃热干面,就是因为够“唰喇”;湖北人比较讨厌的是“啫”(音zě),也就是憎恶别人虚情假意、装模作样的做派。

湖北人是非常可爱的,但可爱得有点恐怖,因为他们敢怒敢言,敢喜敢悲,从来用不着说话拐弯,所以和湖北人交朋友是相当的简单,只要你够真诚什么都好说。一旦认定你是好哥们儿,就是可以为你两肋插刀的兄弟之情了。爽快地很。湖北人是很耿直的。包括武汉人。不喜欢说假话,什么都来真的,动不动就动真格的。

武汉人和湖北人都有这个特点,一旦和武汉人交朋友,真诚的朋友,他是真为你两肋插刀的。那这个朋友可能不太好交。因为他态度比较凶,说话不客气。他跟你说话有不同意见,别的地方还很客气的时候,说你等等这个地方我是这么看的,不好意思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见,会委婉的说,武汉人不会这样的,你说完了这个他马上就说瞎说,一头就顶回去了。不好交朋友,外地人到了这个地方不习惯,不适应,但是一旦你成为朋友,真是两肋插刀的。所以说耿直豪爽,热情仗义,我们看为什么?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地方老打仗的。打得就是这种尚武,好斗,而且生存条件这么艰难,不厉害一点不行的。但是内心是很火热的。心是非常善良的,也非常热情。

:那么正是因为湖北人的有这样的文化性格,自强不息,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生命坚强,耿直豪爽,敢作敢为,足智多谋,正因为这些,使湖北成为了一个文化大省,湖北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近现代。远一点我们追溯到三国,三国时期的荆州主要就是湖北的两个郡,这个南郡和江下郡,就是湖南的四个郡实际上是乏善可陈的,那个时候湖北就是人才济济,因为那个时候战争主要是发生在湖北,比如说曹操和张秀,和袁绍打,和董卓打,都在北方打,没有在荆州打,那这个时候荆州牧又是刘表,很文弱一个人,崇尚文化,所以荆州崇尚佛教,开办学校,北方这些读书人,知识分子逃到荆州就是学习文化,好好读书,现在我们看今天的湖北就是他的文化是很灿烂的

我们中华文化或者说中华文明是由多种文化融合而成的。一个多样性的文化,现在包括了大的来说比如说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还有珠江流域的文明,还有黑龙江等等很多很多流域的文明,从地域来讲,我们就齐鲁、燕赵、闽越、巴蜀等问题,这个多样统一,和谐结构当中的一样,没有这一样就没有和谐结构,但是只有这一样就没有这个和谐结构,你要问荆楚文化在华夏文化当中的作用就是这样,多元多样当中很重要的一员这样的。楚文化的影响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通过文字,通过水土,通过这浓浓的乡音,传递给了今天的生活在楚国故地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凤舞云兮楚人狂——楚文化之前世今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21: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组成员及分工:

           楚文化的历史根源:张覃思

           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余倩倩、张鑫

           楚文化艺术成就:张文韬

           楚文化与现代社会:朱超        

           编辑整理发表:张文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终于发完了啊~~~~~~~~~~~~~~~~~~~~~~~~~

洋洋洒洒三万余字的长篇大论哪~~~~~~~~~~~~~

虽然不少内容用了ctrl+C 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我们自己写的!所以请不要怀疑我们的努力!

做这个课题之前,我对自己故乡的楚文化的了解,自以为在同龄人中还算丰富。可是一旦今人课题,顿时有如坠云里雾里的感觉。的确,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实三言两语就能道清的?

所以最后发上来的文章有些长,但是我们已尽力仅见内容,以求让更多人有耐心看完。

最后喊两句话:我是湖北人!我爱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3: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鼓掌!精彩!由远古时期的楚民族说到今天的湖北,将楚文化的前世今生完整地梳理了一遍,很好!

其中一些帖子格式由我问题,我替你们编辑了一些,还有一些,如24楼到30楼的格式,你们自己修改一下。修改方法,登录后点击帖子右下角的“编辑”,将帖子内容剪贴复制到记事本上,再从记事本上复制回来,就可以编辑格式了。

除此之外,你们这一组的同学也请像另一组同学一样,每个人都上来谈谈研习乡土文化后的心得和感受,这样,你们的工作就可以功德圆满了。再一次对你们精彩的奉献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0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的是个相当有意义的工作。从一开始大家的创意。到中间的找材料,再到后来的互相修改提意见。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大家相当的团结。让我们深深的感觉到湖北人的团结,奋进。

还记得上回湖北同乡会的时候,我们都不断的重复着一句话。

湖北人不帮湖北人,谁帮湖北人?   

做个湖北人真好。

  最后的部分负责人朱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21:01: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18: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剪贴板是不是有问题啊?有时候能编辑格式 有时候怎么改都改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9 2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还是张文韬在2007-11-28 18:40:09的发言:
这个剪贴板是不是有问题啊?有时候能编辑格式 有时候怎么改都改不了~

应该不会如此,记住,一定是粘贴到记事本后再从记事本粘贴回来,我已经编辑过几个帖子,比如22、23和31到3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9 23:25: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说吃的啊,一说我就流口水,还有步行街的雕塑,唉呀,太伤心了,我都不敢想豆皮,开始怀念绿豆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7: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是张鑫,“发展历程”部分的制作人之一:)

下面谈谈完成这次作业的感受~

       曾听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了解越多,陌生越多。做这次作业的过程让我真正领会了这一点。老师布置这想项作业,想必就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的确,从最初的分任务,到后来的找资料,编辑整理,修改定稿,我们几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一面自豪,一面惊异,一面汗颜。当战战兢兢地把最后的小小成果展现给大家时,竟然也还有了一丝丝欣慰。呵呵,似乎游学他乡才肯回望故土,才有机会真正做回家乡人。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吧!

       这真是个集吸收和释放为一体的过程!谢谢老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提醒和引导我们认识了过去一直不够重视甚至忽略的文化宝藏;也谢谢我的同伴们,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还要谢谢自己,基本能够平心静气,能够虚心耐心地做好和享受这一切。谢谢~

       不知道……大家对咱几个的“杰作”可还满意?希望这些烙着湖北印的东西,能成为大家共同的收藏,共同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01:57 , Processed in 0.07103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