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公告]惠忠庵读书夜·第一夜·英雄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2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木东在2009-11-26 17:58:54的发言:

雅俗结合……

恩,来个中西合璧……惠忠庵读书沙龙……囧o(╯□╰)o

[em01]

呵呵,这个组合果然奇特,像欧洲贵妇下到中国基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柳下翚在2009-11-26 18:13:50的发言:

我也想到了这个比较,虽然我估计他俩谁也瞧不起谁。一个写食,一个写色,本来食色乃性也。不过文品上,阿城似乎更敦诚,王小波则更狡黠。

也可以说一个写棋,一个写性,都是达至自由的手段。他们的豁达开通有点类似,都是北京“大院文化”的产物,和姜文、叶大鹰、王朔这帮人有共同的成长语境。阿城有时也有点蔫儿坏,比如他《父亲》里那个说“最最最”会让后代以为当时口吃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21: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2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夜清谈,不亦乐乎~

今晚和这么多老师同学们在一起聊小说非常开心,终于认全水云间的各位老师啦,各具魅力,好喜欢你们,嘻嘻:)大家说得都很好,让我获益匪浅,总之是,惠忠庵读书夜第一夜,蛮好,蛮好~~~:)

我把自己的想法理一理列出来吧,减轻小即老师整理负担哈,其实大家说得那么好,我都愧于自己的发言了……好,闲话少叙,言归正传:

一、关于主人公王一生的名字

三个很简单很平淡的字组合在一起,却有一种很广博的感觉,同时有一种宿命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俗”的人们,就是这样纯粹而真实。我觉得这个名字与主人公的形象、性格非常合适,他不会叫“倪斌”这样文武双全的“高级”的名字,也不会叫“铁柱”“狗剩”这样太过乡土的名字,他就是王一生,不易一字。大家也提到了“一生之王”这样的理解,但我总觉得就这三个字文字本身给我的感觉,平实博大,更有震撼力。

二、关于小说《棋王》的名字

清和同学说到“王”的理解,不只是“胜”,也是“主宰”(唉,她一说出来我就觉得很对,但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说到这里我想到台湾张系国的同名小说《棋王》,那里面的小神童也是赢了棋,但是他的胜,就胜在主宰,不是让预测好的未来框住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下,对棋的主宰,对自己人生的主宰,这才是“王”。

三、关于两副棋

小说里的两副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一生母亲的无字棋,脚卵的乌木棋。一个是毫无文化的母亲用牙刷把磨出来的,一个是大家庭传下来的名贵古董。从来不哭的王一生对于这幅五字棋的态度是“绷不住”了,“一直性命一样存着”;可脚卵的乌木棋怎么样了呢?“棋不能当饭吃的,用它用一些关节,还是值的。”

我无意贬低脚卵,相反,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只是家庭背景的缘故,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能用乌木棋去换王一生的参赛资格,可见他是很善良的,而且如果真的有机心,他就不会那样自然地讲自己的家庭和经历了,只是比起王一生,脚卵更加现实。

说这两副棋的安排,是觉得自己读的时候对这一点感触很深,至于有什么深层含义,我还没有仔细想,哪位有高见不妨说说哈。

四、关于吃

王一生对吃是很虔诚的,讨论中有同学说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他很俗。我一点都不这么觉得,我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对食物也是很认真的,尽量本着不剩的态度对待,而且我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呵呵,欧阳柳在这方面做得更到位,大家如果见过她吃米饭就会知道,原来吃东西可以这么专心~~

嗯,就说这些吧,大家都很厉害,我权作抛砖引玉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3 22:16: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寒凝同学。并祝贺读书夜圆满开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6: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棋道

昨晚讨论《棋王》,有几位同学说到,这篇小说其实跟道家啊、庄禅什么的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这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手法这个角度来看,这篇小说有没有负载什么文化内涵,这篇小说是否只是个“写实”之作?第二,从作品的文字来看,有没有提供和道家哲学相关的内容?

我们不妨看这样一段文字,小说中棋王回忆当年捡破烂的老者对他讲棋道时说:

又说咱们中国道家讲阴阳,这开篇是借男女讲阴阳之气。阴阳之气相游相交,初不可太盛,太盛则折,折就是‘折断’的‘折’。我点点头。‘太盛则折,太弱则泻’。老头儿说我的毛病是太盛。又说,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也就是棋运之大不可变,你想变,就不是象棋,输不用说了,连棋边儿都沾不上。棋运不可悖,但每局的势要自己造。棋运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玄是真玄,可细琢磨,是那么个理儿。我说,这么讲是真提气,可这下棋,千变万化,怎么才能准赢呢?老头儿说这就是造势的学问了。造势妙在契机。谁也不走子儿,这棋没法儿下。可只要对方一动,势就可入,就可导。高手你入他很难,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入势,铺排下自己的入势。这时你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开导,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老头儿说我只有套,势不太明。套可以算出百步之远,但无势,不成气候。又说我脑子好,有琢磨劲儿,后来输我的那一盘,就是大势已破,再下,就是玩了。

再看另外一篇文字,是我这次重读《棋王》时联想到的,就是《棋经十三篇》,讲的是围棋,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棋经十三篇

 

  论局篇第一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上四下卦)。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权舆篇第三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远不必乖。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合战篇第四

  博弈之道,贵乎谨严。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法曰:宁输数子,勿失一先。有先而后,有后而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因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必也,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不意,掩人不备。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袭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虚实篇第五

  夫弈棋,绪多则势分,势分则难救。投棋勿逼,逼则使彼实而我虚。虚则易攻,实则难破。临时变通,宜勿执一。《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自知篇第六

  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者,胜。不战而屈人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审局篇第七

  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其外。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度情篇第八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斜正篇第九

  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予曰:“不然。”《易》云:“师出以律,否藏凶。”兵本不尚诈,谋言诡行者,乃战国纵横之说。棋虽小道,实与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举无思虑,动则变诈。或用手以影其势,或发言以泄其机。得品之上者,则异于是。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图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岂假言辞喋喋,手势翩翩者哉?《传》曰:“正而不谲。”其是之谓欤?

  洞微篇第十

  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着者,有后着者。有紧□(上山下辟)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弃子思后。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而进。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名数篇第十一

  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见。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答刂〕,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捺,有立,有点,有聚,有跷,有夹,有拶,有□(上山下辟),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上般下木)。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可周。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用〔亻幸〕取胜,难逃此名。《传》曰:“必也,正名乎棋!”

  品格篇第十二

  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今不复云。《传》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杂说篇第十三

  夫棋边不如角,角不如腹。约轻于捺,捺轻于□(上山下辟)。夹有虚实,打有情伪。逢绰多约,遇拶多粘。大眼可赢小眼,斜行不如正行。两关对直则先觑,前途有碍则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动。角盘曲四,局终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点,多无生路。十字不可先纽,势子在心,勿打角图。弈不欲数,数则怠,怠则不精。弈不欲疏,疏则忘,忘则多失。胜不言,败不语。振廉让之风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无亢,卑者无怯。气和而韵舒者,喜其将胜也。心动而色变者,忧其将败也。赧莫赧于易,耻莫耻于盗。妙莫妙于用松,昏莫昏于复劫。凡棋直行三则改,方聚四则非。胜而路多,名曰赢局;败而无路,名曰输筹。皆筹为溢,停路为□(上艹下巾)。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劫有金井、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敌手,有半先,有先两,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读书夜很有收获,听到各位同学的发言,我们这些老师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0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很有收获,且先去上班,回来再与诸君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0: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寒凝在2009-12-3 22:15:03的发言:

三、关于两副棋

小说里的两副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一生母亲的无字棋,脚卵的乌木棋。一个是毫无文化的母亲用牙刷把磨出来的,一个是大家庭传下来的名贵古董。从来不哭的王一生对于这幅五字棋的态度是“绷不住”了,“一直性命一样存着”;可脚卵的乌木棋怎么样了呢?“棋不能当饭吃的,用它用一些关节,还是值的。”

我无意贬低脚卵,相反,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只是家庭背景的缘故,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能用乌木棋去换王一生的参赛资格,可见他是很善良的,而且如果真的有机心,他就不会那样自然地讲自己的家庭和经历了,只是比起王一生,脚卵更加现实。

说这两副棋的安排,是觉得自己读的时候对这一点感触很深,至于有什么深层含义,我还没有仔细想,哪位有高见不妨说说哈。

当时我和不为老师在底下私语了两句,大意是:文化家庭中的文化太多了,以至于都不在乎了,说扔掉就扔掉。

“无字棋”——文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当人类将它发明出来,去记录世界时,意味着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符号性拥有(占有),也导致人类以为拥有了这样的符号,就可以拥有世界。所以,文明、文化、文字常常成了一种衡量人群及个体的唯一尺度。从这个角度说,人类其实是被符号拥有(占有)了。“无字”(无符号)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不能拥有、不能存在、不能记忆(于心灵)?“无字”是否是对“有字”的一种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惠忠庵读书夜”第一夜开张大吉!各位同学的发言对老师有很大启发,也看到贸大读书人的未来和希望!

我还是赞同关于老庄、道家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如果不借助这个话语系统,对下棋、人生的很多境界何以名状?何况在这个生生不息的传统里包含着多少智慧?

子非鱼说“‘无字’(无符号)是否就一定意味着不能拥有、不能存在、不能记忆(于心灵)?‘无字’是否是对‘有字’的一种反思?”,我想说的是,那些不能书写历史的人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5:30 , Processed in 0.0736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