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3-28 11:21:23的发言:那天zhangqian提到日本人不在意结尾,欧美的孩子会追问“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常常也会这样追问。听白水老师讲唐诗,他强调诗的结尾非常重要,如果笔力不够,就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算最好的诗了。我们平时评论一个作品(无论古今中外)也喜欢谈它的结尾是否精彩,而且结尾往往也体现作者的功夫。 大家看《虫师》时可能都会觉得很有诗意,白水老师那晚也提到那些片段像诗一样,那么这些“诗”的作者确实只注重它的开头、中间的构思,而对于如何收尾不在意吗?如果是这样,算真正的好“诗”吗? 所以我有个疑惑,日本的文学(包括影视作品)真的是例外吗?如果它突破了这个规律,那么是什么更高的审美规律使得我们可以忽略一个作品的结尾,而依然视之为好作品? 按我的理解,也许更准确的表述是“日本人理解和处理结尾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若说完全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下当时就提问,如果说“不在意”,那最后的那个结尾是怎么来的?是随机抽出几张画面凑上去的吗?铁西也提问,如果说“不在意”结尾,那那个结尾干脆没有如何?看看日本的电影,《浦田进行曲》、《天国的车站》,在结尾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到很用心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