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古小即

[公告]【活动通知】惠忠庵读书夜-第三夜-英雄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8 14: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3-28 11:21:23的发言:

那天zhangqian提到日本人不在意结尾,欧美的孩子会追问“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常常也会这样追问。听白水老师讲唐诗,他强调诗的结尾非常重要,如果笔力不够,就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算最好的诗了。我们平时评论一个作品(无论古今中外)也喜欢谈它的结尾是否精彩,而且结尾往往也体现作者的功夫。

大家看《虫师》时可能都会觉得很有诗意,白水老师那晚也提到那些片段像诗一样,那么这些“诗”的作者确实只注重它的开头、中间的构思,而对于如何收尾不在意吗?如果是这样,算真正的好“诗”吗?

所以我有个疑惑,日本的文学(包括影视作品)真的是例外吗?如果它突破了这个规律,那么是什么更高的审美规律使得我们可以忽略一个作品的结尾,而依然视之为好作品?

按我的理解,也许更准确的表述是“日本人理解和处理结尾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若说完全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下当时就提问,如果说“不在意”,那最后的那个结尾是怎么来的?是随机抽出几张画面凑上去的吗?铁西也提问,如果说“不在意”结尾,那那个结尾干脆没有如何?看看日本的电影,《浦田进行曲》、《天国的车站》,在结尾的处理上,都可以看到很用心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看《虚》时,觉得结尾很奇怪。第二次和大家一起看时,注意到小绪出来时怀里揣着一封信,那显然是小绮放到茧里,想通过“虚”传递给她的。这个细节让我觉得这个结尾是作者有意构思的,而不是像原来理解的那样只是为了故事完满或奇异。所以在听到不用太在意日本的结尾时,有些困惑。

白水老师所说的“日本人理解和处理结尾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会有哪些方面呢?我对日本文学影视知之甚少,很好奇,求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7: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3-28 17:00:56的发言:

白水老师所说的“日本人理解和处理结尾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会有哪些方面呢?我对日本文学影视知之甚少,很好奇,求教。

有什么不一样我也说不上,虽然我还算看过一些日本文学作品。我那样讲是针对张乾君的话而发,是说他的表述如果换作“日本人理解和处理结尾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会好一些,因为若说完全不在意,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8 17:30: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7: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寒凝在2010-3-27 23:08:03的发言:

那些“它说的是……”前面也都是暗含着一个“我觉得”吧,其实这和“我看到的是……”是同一个意思。

你认为是同一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18: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日本人怎么样”这样比较笼统的概括说法,总之是比较冒险,因为日本人内部也是千差万别,人与人不一样,今人或许和古人也不太一样。还是具体就作品谈作品好了。《虫师》每集的故事讲得还是相当精巧的,这里有非常着意的编织。

我喜欢它呈现的美好静谧的乡村的田野,和宫崎骏片中的田野很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1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3-28 11:21:23的发言:

那天zhangqian提到日本人不在意结尾,欧美的孩子会追问“后来怎么样了”。

其实中国的孩子常常也会这样追问。听白水老师讲唐诗,他强调诗的结尾非常重要,如果笔力不够,就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算最好的诗了。我们平时评论一个作品(无论古今中外)也喜欢谈它的结尾是否精彩,而且结尾往往也体现作者的功夫。

大家看《虫师》时可能都会觉得很有诗意,白水老师那晚也提到那些片段像诗一样,那么这些“诗”的作者确实只注重它的开头、中间的构思,而对于如何收尾不在意吗?如果是这样,算真正的好“诗”吗?

所以我有个疑惑,日本的文学(包括影视作品)真的是例外吗?如果它突破了这个规律,那么是什么更高的审美规律使得我们可以忽略一个作品的结尾,而依然视之为好作品?

以我的理解,日本文学超政治性、日本文化(这么笼统地讲还是有点冒险)暧昧性的特征使它不去刻意追求结尾一定要怎样怎样,这与中国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作文讲究曲终奏雅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不是不在意结尾,是不去刻意追求结尾一定要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8 2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水在2010-3-28 17:29:17的发言:

你认为是同一个意思??

经人解释,看来是自己理解错了。。。嗯,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0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抱香斋在2010-3-28 19:25:07的发言:

以我的理解,日本文学超政治性、日本文化(这么笼统地讲还是有点冒险)暧昧性的特征使它不去刻意追求结尾一定要怎样怎样,这与中国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作文讲究曲终奏雅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不是不在意结尾,是不去刻意追求结尾一定要怎样。

谢谢斋主!

“不刻意追求结尾一定要怎样”是不是指在创作前或期间不刻意设计某种结尾,而在该结尾时随机按照感觉来设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0 23: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10-3-30 18:58:32的发言:

白水老师今天说:“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是最敏感的。”

怪不得,小即老师常爱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非鱼老师这两句话真有感觉,它们之间好像有一种奇怪的力量。读起来也很有趣。

(啊哦,不好意思,歪楼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30 23:41:4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5 1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看了一集《踏草之声》(《踏草留音》),深感“光脉”之神秘;同样神秘的还有那群追随“光脉”而迁移的、失了业又毫无血缘关系的流浪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4 18:51 , Processed in 0.06408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