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吴凤琴 200733018
最近正追一部韩剧《成均馆绯闻》,主要讲的是朝鲜正祖时期,女主角“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并与男主角相识、相恋的故事。这让我联想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虽然我对梁祝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关于梁祝在国外传播情况我确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我就查了一些资料。
在国外的传播情况:
据说,中国的梁祝传说,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最早的要属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
到19世纪后期,梁祝文化更多地传到了亚洲各国,如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梁祝文化以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形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受到德国、韩国、芬兰、美国、新加坡、匈牙利、加拿大等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真诚赞美。
传播流程图:中国——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韩国、芬兰、美国、新加坡、匈牙利、加拿大
论文:
顾希佳——《中韩梁祝传说比较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11月 第26卷第6期
中国知网 在校内上网,点击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63&CurRec=24就可以打开。
王蓉——《简析梁祝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中国知网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7&CurRec=1
摘要:
梁祝在韩国
顾希佳先生在其《中韩梁祝传说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中韩梁祝传说大量异文的比较研究,指出了相互之间的不同之处,即韩国梁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柳叶传情”、“腐衣殉情”等情节单元,在中国梁祝传说中十分罕见;而中国梁祝传说中的“十八相送”、“楼台相会”等情节单元,以及人们不习惯讲述梁祝完整故事而只讲述其中某个片断,并由许多小故事构成庞大故事群的叙事样式,在韩国梁祝传说中也很少出现。最后还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于“柳叶传情”的情节,在韩国梁祝传说的不同记录文本中,这个情节单元又有两种叙事形态。一是说梁祝初次见面,梁向祝讨水喝。祝在水面上放了三片柳叶。一是说梁祝同窗求学,一次一起去河里洗澡,祝在柳叶上写下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韩民族的民间传说中,柳叶往往作为“男女结因缘”的象征物出现。
关于“腐衣殉情”的情节单元,韩国梁祝传说的多个记录文本里都有出现,如《蚕的由来》、《白蝴蝶的由来》等,都十分强调这一点,而在迄今我们所读到的中国梁祝传说的大量异文中却很少见到这种说法。但是,“腐衣殉情”的叙事形态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很有些名气的。许多人都还记得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凭妻》。韩凭自杀后,韩凭妻也是“腐衣殉情”,有的版本还出现“衣碎化蝶”的情节。
王蓉在其《简析梁祝故事在国外的传播情况》一文中,提到了梁祝故事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的不同版本——
梁祝在印度尼西亚
早在1885年间,中爪哇三宝垄的格力夫书局就以马来语翻译出版了《来自中国的故事——山伯英台爱情悲剧》。至1922年,印尼已先后六次再版《梁祝》,而且其他出版社至少出版了9种不同的印尼文版本。
在现代巴厘文的版本里,英台骑着摩托车赴杭州,半路上捎了要搭车的山伯,于是英台加大油门,风驰电掣般地驰往杭州。在另一改写本里,山伯、英台还一起唱“卡拉OK”。
马都拉语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出现了马都拉文化色彩。梁山伯、祝英台在杭州就读、求学、住读,老师和学生等词汇都是穆斯林教育用语。某些中国的风土人情也马都拉化了。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初次见面时互相握手,这与作揖打拱的传统中国礼节不同。又如祝英台获悉梁山伯身亡的噩耗后,差人给梁母送钱。按中国习俗,钱用于悼念亡者和慰问其家属,而在马都拉文版中这笔钱却计划分给送葬者和亡者家属,其中三分之一用来做生意。这些都体现了马都拉习俗。马都拉文《梁祝》版本还有下列一个有趣的情节:梁山伯、祝英台在赴杭州求学路上,看到一座古庙,内有金童玉女两尊塑像。英台佯作不知塑像为何人,故意问山伯。山伯解释道,他们是旧时的一对恋人,将他们的塑像置于庙堂之上,是为了供后人瞻仰和效法。英台听了不禁窃喜,山伯却对英台的暗示木然不知,气得英台指责山伯“笨如水牛”。
梁祝在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1964年出版过马来文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是华Y.W.Kwok。此外,1999年马来西亚华族拍的《梁祝》的电影中,有这么一段情节:祝家老爷地位受到“对头人”威胁,急忙召英台提前返家成亲。山伯发誓考取功名后立即娶英台。但仕族寒门的隔阂始终不易消除,山伯与英台被迫窃议私奔。不幸私奔被发现,山伯被祝家老爷殴打至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梁祝在新加坡
新加坡也出版过马来文版的《山伯英台诗》。在2001年新加坡艺术节上演的潮剧《梁祝情梦》在内容上做了一些改变,删除了《楼台会》和《十八相送》,加入了首次演出的《古井新情》,同时增多两个新的人物,其中的丑角更演出一场“爱情争夺戏”,这是为了使得悲剧的色彩得以缓解并增加喜剧效果。此外,梁山伯本来是死于书房,但为了使到全剧更有力量,特别安排他断气在冰天雪地中,为他送终的,正是白发苍苍的盲眼老母亲。如此的“情节”安排,马上引起大家深切的同情心。但其最大的改变是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祝主动向意中人表达爱情,甚至脱掉男装、重现女身,大胆地表示要嫁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