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木耳

[原创文字] 金庸对“侠”的现代性追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2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8 22:56 发表 很难说没有,和断然说有,只怕还是两回事。按照你后面的“因为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似乎也可以提出“很难说秦桧的一生没有产生过科学共产主义的想法”,但这和断然说“秦桧的一生曾展现过对科学共产主义的追求 ...

再回到我相对熟悉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和《旧制度与大革命》,两书/文的共同观点都是,新近产生的思想或者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性同样如此,西方的现代性并不是现代社会产生出来的一个纯粹概念,它是在前现代社会中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性运动后逐渐产生。也正因为这个道理,才会有近代到今天的中外人士发起各种形式的文艺复兴,去古希腊罗马文化里寻求它们之于当下的现代性。

实际上,为了使我的论证严密,换句话说,我一开始也知道断言二十四史体现了现代性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我开篇的第一句话,其实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也就是给这种现代性限定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仅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进行阐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2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8 11:51 发表 嗯?成什么样的大事?政治上的大事么?那无论是金庸还是古龙笔下的英雄人物都不行啊,成那种大事,得像左冷禅、岳不群、任我行、上官金虹那样才有可能。再说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郭靖和令狐冲行为方式就想去甚远,古 ...
對了,老師提到政治上的成就,武俠小說里在入世的環境中,政治地位和個人武功基本還是成正比的。說英雄人物無法成事,是指他們品德高容易走入無為而治的狀態里嗎?不過這個也有意思,即便左冷禪、岳不群等輩野心蓬勃,武功也到頂峰之境,但始終維持時間很短,最後還是敗在正派人物手下,帝國也隨之瓦解。這麼看,令狐沖等倒也算成了大事,嘿嘿,算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18 23:21 发表  如果抛开关于”追求“的争议,只说二十四史有没有现代性,那我认为还是很多的。比如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它一直摸索一种更为先进的政治结构,从租庸调法到两税法到一条鞭法,它一直试图从经济上寻求一种更为先进的财政模式,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到资本主义萌芽,它在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而更为现代性的还有科举制,它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官考录制度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关于“追求”一词的界定问题是不能抛开的。说中国历程进程里有今人眼中的现代性因素,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但是要注意,你这里说的有现代性,这个“有”是现代人之眼与历史记载视野融合的产物。而你最开始说的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看,如果说24史展现了官方历史的现代性追求,那么,金庸的15本小说则从民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反官方——江湖的现代性追求”,注意你使用的不是“有”,而是“追求”,追求是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而按你句子的语义结构,追求一词的主体,并不是作为观察者的现代人,而是历史中人,正是这个词的使用,使“现代性”的研判行为从当下前移到了历史中,这才引出一个问题,历史中人何以会有意识地追求现代性?你说的历史中人眼中的“现代性”和我们今人理解的“现代性”是同一个东西吗?这才引出了如何界定的追问。这点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你像上面的回帖那样,放弃对这个词的使用,才是明智的脱困之策。舍此之外,“辩证法”、“很难说没有”云云,都于事无补。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有疑问,如,你原句中用来跟金庸的15本小说对举的“24史”是指那二十四部史籍还是二十四部史籍反应的中国历史?如果是后者,那你后面使用的“官方历史”一词又是什么意思?如果是前者,那你这个回帖为什么是拿史事来举例?同样,你后面说的江湖,是历史中的那个江湖,还是金庸笔下的江湖?这两者可以直接划等号吗?“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的真实的中国历史进程跟金庸笔下的那个虚拟江湖做比较?再有,你说的这个江湖的现代性追求又是什么呢?也是“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如果也是,那还比较什么呢?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下笔之前,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么?最后这一问题,又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前面那些针对文本语句的具体之问,你不妨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最后这一问,你不妨认真回想一下,你下笔之前,脑子里的想法都梳理清楚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18 23:50 发表  再回到我相对熟悉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和《旧制度与大革命》,两书/文的共同观点都是,新近产生的思想或者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性同样如此,西方的现代性并不是现代社会产生出来的一个纯粹概念,它是在前现代社会中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性运动后逐渐产生。也正因为这个道理,才会有近代到今天的中外人士发起各种形式的文艺复兴,去古希腊罗马文化里寻求它们之于当下的现代性。

实际上,为了使我的论证严密,换句话说,我一开始也知道断言二十四史体现了现代性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所以我开篇的第一句话,其实是”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也就是给这种现代性限定了一个很狭窄的范围,仅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进行阐述。 

现在回这个帖子,是表示我看到了,我的看法都在53楼里说完了。呵呵,你可以坚持认为你的论证很严密,我不打算说服你放弃这个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灵儿 于 2014-1-18 23:55 发表  對了,老師提到政治上的成就,武俠小說里在入世的環境中,政治地位和個人武功基本還是成正比的。說英雄人物無法成事,是指他們品德高容易走入無為而治的狀態里嗎?不過這個也有意思,即便左冷禪、岳不群等輩野心蓬勃,武功也到頂峰之境,但始終維持時間很短,最後還是敗在正派人物手下,帝國也隨之瓦解。這麼看,令狐沖等倒也算成了大事,嘿嘿,算不?

“武俠小說里在入世的環境中,政治地位和個人武功基本還是成正比的”,这个不完全是,比如,朱元璋,比如,韦小宝,但我同意你的“基本还是……”这一判断,这是武侠小说这一文类决定的,套用一句别人说过的话来说,叫做武功资本主义。至于具体说到《笑傲江湖》,左冷禅是败在比他更工于心计的岳不群之手,最后的任我行之死,也跟令狐冲无关,是自己死的。如果任我行不是自己死的,只怕凭令狐冲是对付不了他的。当然,武侠小说最后多数还是邪不压正,这也是通俗文艺的特点决定的。至于现实世界,只怕就没这么简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9 00:11 发表 现在回这个帖子,是表示我看到了,我的看法都在53楼里说完了。呵呵,你可以坚持认为你的论证很严密,我不打算说服你放弃这个观点:)

呵呵,我从没坚持认为我的论证严密,只是说曾做过努力,使得它看上去更加严密。而实际上,确实如师53楼所言,还存在很多不严密的地方。
如果要说坚持的话,我坚持的也只是立论基本正确,或者说,不会放弃基本立论吧。至于您53楼所列举的很多问题,的确应该作出更加严密的论证。不过这工作量和篇幅就更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19 00:20 发表 呵呵,我从没坚持认为我的论证严密,只是说曾做过努力,使得它看上去更加严密。而实际上,确实如师53楼所言,还存在很多不严密的地方。如果要说坚持的话,我坚持的也只是立论基本正确,或者说,不会放弃基本立论吧。 ...

如果你开篇之处的局部立论是中国历史“在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至少在我眼中,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更感兴趣的倒不是这种我也同意的宏大命题,而是你后面的一些局部分析,一些大概念下的细部观察,我觉得那才是你思想火花闪现的地方。但你既然贴出来了,说是欢迎大家来碰撞,那我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当然也只是我觉得有,并不一定真的就有),就还是提出来看看。其实我有时也在犹豫,是不是不要老在水云间扮这种煞风景的角色,但有时我又觉得,对别人的文字认真地看,认真地问,也不失为一种致敬方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20 收起 理由
木兰晓芙 + 20 应该有人是“煞风景”的角色,而且一定的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9 00:33 发表 如果你开篇之处的局部立论是中国历史“在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至少在我眼中,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更感兴趣的倒不是这种我也同意的宏大命题,而是你后面的一些局部分析,一些大概念下的细部观察, ...
呵呵,刚刚把53楼提的问题挨个分析了一遍,主要也是想对白水师的思考致敬吧。但打了许多文字,最后还是决定不贴了。因为我也知道,白水师提那么多问题,主要并非是希望我给出什么具体答案,哪怕是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而毋宁是最后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更为认真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达致更加清晰有力或说更加逻辑严密的论证。否则,谁会闲着没空思考这些无聊的问题。如果去看两本名人的专著,机会收益无疑会多很多。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白水师的这种话绝非煞风景。从小即师一开始的诘问到现在白水师的诘问,一直都觉得受益匪浅。同时,灵儿跟白水师的对话也挺有意思,也颇多启发。

这篇文章大约还有三分之二没写完,其实也只是相对于立意来讲。因为构思到后面,发现要论述清楚一个问题,篇幅就会越来越长,一个萧峰之死可能就会有无穷话题。这恰恰是短篇整体性叙事不能承受的分析之重。所以,整篇构思也就搁置起来。本意只是写篇短文,从未想过要条分缕析。但由于后面的主要论述没有展开,甚至于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还没能够呈现,从而也加剧了对这部分文字理解的难度,必定整个线索还没明朗,而这一开始的论述又颇多大词,甚至颇多劈空之语。所以,前面楼上也曾感慨,终于理解文学史为何难写,为什么那么多文学史教材抄来抄去,为文真是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8: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4-1-19 01:09 发表 呵呵,刚刚把53楼提的问题挨个分析了一遍,主要也是想对白水师的思考致敬吧。但打了许多文字,最后还是决定不贴了。因为我也知道,白水师提那么多问题,主要并非是希望我给出什么具体答案,哪怕是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 ...

看样子是个大工程啊。写东西,想问题,越抻线头越长,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好事,说明思考的问题逐步进入更深广的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08: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楼的论辩很精彩呀,木耳君还没有完成?估计以后还有若干回合的论辩发生。
 (2)以前没碰过古龙先生的作品,最近偶尔翻了两下《天涯明月刀》,看到他在序言中说,武侠小说在金庸那里已经比较成熟了,套路也为观众所熟悉,甚至看前面的情节可以猜到后面的发展和结局,一看这人的外貌描写就知道他是不是反派,所以古龙力争创新,从情节到叙事。《天涯明月刀》第一章来看,小说语言很简洁,很多段落只有一两句话,感觉很像话剧剧本;而且这部小说开篇有个“楔子 ‘,关于“天涯”、“明月”、“刀”的问答,不知谁问谁答的,而我看到的三、四部金庸小说都不是这样的风格,也没有“楔子”,都是开始就是第一回,就开始讲故事。 也许这就是古龙有意识追求的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3:34 , Processed in 0.0564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