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9 00:33 发表
如果你开篇之处的局部立论是中国历史“在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至少在我眼中,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更感兴趣的倒不是这种我也同意的宏大命题,而是你后面的一些局部分析,一些大概念下的细部观察, ... 呵呵,刚刚把53楼提的问题挨个分析了一遍,主要也是想对白水师的思考致敬吧。但打了许多文字,最后还是决定不贴了。因为我也知道,白水师提那么多问题,主要并非是希望我给出什么具体答案,哪怕是我觉得能够自圆其说。而毋宁是最后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更为认真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达致更加清晰有力或说更加逻辑严密的论证。否则,谁会闲着没空思考这些无聊的问题。如果去看两本名人的专著,机会收益无疑会多很多。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白水师的这种话绝非煞风景。从小即师一开始的诘问到现在白水师的诘问,一直都觉得受益匪浅。同时,灵儿跟白水师的对话也挺有意思,也颇多启发。
这篇文章大约还有三分之二没写完,其实也只是相对于立意来讲。因为构思到后面,发现要论述清楚一个问题,篇幅就会越来越长,一个萧峰之死可能就会有无穷话题。这恰恰是短篇整体性叙事不能承受的分析之重。所以,整篇构思也就搁置起来。本意只是写篇短文,从未想过要条分缕析。但由于后面的主要论述没有展开,甚至于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还没能够呈现,从而也加剧了对这部分文字理解的难度,必定整个线索还没明朗,而这一开始的论述又颇多大词,甚至颇多劈空之语。所以,前面楼上也曾感慨,终于理解文学史为何难写,为什么那么多文学史教材抄来抄去,为文真是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