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屋子

[思 想] 乐与教——旅呼伦贝尔兴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3 1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12:02:50的发言:

二、[而人一旦“心-开”,人世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呵呵,君如此看重在下陋说之“开-心”,倒让在下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开-心”(心-开,乐)“解决”的是所谓人生终极问题(意义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乐当然事观最切要、最重要的人世问题,也就是所谓“道”所指向的问题。不过,“乐”(道)倒不是什么秘匙、诀窍,仿佛“有”了这个,人世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这是带有否物、弃物的“逍遥”、“解脱”的庄、释一路。因为,“器”的方面自有它的独立性。另外,“形”的方面,也不仅是“而上”之后就变成了药渣,它在人生中、人世中也自有独立的方面。所以,在下在“水阁”中“学生能力标准评价帖”中,受白水启发,拈出了“有规矩、有品味、有底蕴”三个方面,缺一就不全面,一定会带来问题。当然,还有《易传》所谓三者的“化裁变通”,这是更复杂的事情,也事关对三者独立性的深刻理解体会。共勉~


我注意到“开-心”,是因为它不是“开心”,其实这已不是一个词儿了,当把它从词再打开时,体现出当初造这个词时我们的先人对于心灵的开敞自由和愉悦快乐的关系的体悟。

“开-心”固然是解决人生终极问题,但何尝不是解决人生具体而微的问题呢?当人不被自己的“心”固住,又有什么不能面对、不能承受的呢?释家有所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以理解为否物,也可以理解为“知其有物而无物”,这样的开-心、解脱或许也是古今儒家悟者的追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9: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57楼:

[其实我已经回答了,就是我之所以用“乐”,是因为和你对话,用你的概念,但考虑之后,我觉得这些地方用“悦”更合适。

此外,我在上面某帖中反问你,是因为我前面的许多请教的问题没有得到解惑,我作出的回答也大致只能是揣测,所以想知道你细致确实的想法见解,否则只成了你问我答,而我并无系统的想法,这对你也无益。

讨论就是有来有往,既然对方没有拒绝回答,你有问题要商榷,不妨直接提出,不必管对方的作答方式。]

受教了。请恕在下愚钝,经君如此一论,在下清晰起来。

如此,联系着君在本帖50楼之论,那么,君如下三句论断,是否应该稍作些许变动?

“道”本身并无“乐”(le)不乐,人有“乐”是因为“生”合于“道”,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人生的体悟。(可乐帖30楼)

“器”、“道”本身皆无“乐”不“乐”……(可乐帖35楼)

窃以为“自然之道”与“人道”皆本无“乐”与否(本帖45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3 19:44:4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60楼:[窃以为,“性”乃本有,“生性相谐”亦非刻意为之。]

既然"本有",何必再言"相谐"\"一致"\"契合"(即使"亦非刻意为之")?莫非"本有"也会丢失(无了)?如是,"本有"果"本有"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20:58:15的发言:

引用60楼:[窃以为,“性”乃本有,“生性相谐”亦非刻意为之。]

既然"本有",何必再言"相谐"\"一致"\"契合"(即使"亦非刻意为之")?莫非"本有"也会丢失(无了)?如是,"本有"果"本有"乎?

本有若被遮蔽,何异本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1: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木耳在2009-11-13 21:02:18的发言:

本有若被遮蔽,何异本无?

何谓本有?为何会被遮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20:58:15的发言:

引用60楼:[窃以为,“性”乃本有,“生性相谐”亦非刻意为之。]

既然"本有",何必再言"相谐"\"一致"\"契合"(即使"亦非刻意为之")?莫非"本有"也会丢失(无了)?如是,"本有"果"本有"乎?

我有些糊涂了,我想我真的是比较愚钝的人,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性本有”,就不能说“生性相谐”了呢?“性”虽是人生而有之的,但“生”与“性”毕竟是两种东西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2: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19:17:48的发言:

如此,联系着君在本帖50楼之论,那么,君如下三句论断,是否应该稍作些许变动?

“道”本身并无“乐”(le)不乐,人有“乐”是因为“生”合于“道”,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人生的体悟。(可乐帖30楼)

“器”、“道”本身皆无“乐”不“乐”……(可乐帖35楼)

窃以为“自然之道”与“人道”皆本无“乐”与否(本帖45楼)


屋君是指应该把“乐”换成“悦”吗?(愚钝的人好像应该是我:))

非常感谢屋君每每不辞辛苦把前面和他处的讨论过的内容贴过来:)

真的很惭愧,我的感想本来就是零碎的,记性也差,前面说过的话常会忘掉,而且生性疏懒,只答眼前问题,不会翻看前面讨论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本是门外经过,抱着请教的心态,很可能对屋君的思想有很多错误的理解,是在胡说八道呢。所以,如果以前后有逻辑、成系统的言说来看待那些随感,恐怕会陷入对话的错位。屋君不妨把那些理解视为小点,闲时品品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2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9-11-13 22:05:41的发言:

屋君是指应该把“乐”换成“悦”吗?(愚钝的人好像应该是我:))

非常感谢屋君每每不辞辛苦把前面和他处的讨论过的内容贴过来:)

真的很惭愧,我的感想本来就是零碎的,记性也差,前面说过的话常会忘掉,而且生性疏懒,只答眼前问题,不会翻看前面讨论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本是门外经过,抱着请教的心态,很可能对屋君的思想有很多错误的理解,是在胡说八道呢。所以,如果以前后有逻辑、成系统的言说来看待那些随感,恐怕会陷入对话的错位。屋君不妨把那些理解视为小点,闲时品品而已:)

君特谦虚了.其实,在与君的讨论中,在下那一点点还不成熟的体会也经受了历练,颇受好处:)

这个地方,我觉得当然并不是把"乐"换个词儿,比如"悦".而是,根据君50楼第一句:[我以为,“温暖、闲适、默契、眷恋……”是“我们内心深处人之所为人正常的感情需求”,是“愉悦感受”,是“人性”。],这里,君之所论"人性"("人道")已经内涵着所谓"乐"(开-心,换成"悦"也行)了,这样,就与君之"道本身并无乐不乐"产生了矛盾.而我们的集中讨论也是从这里而起的.

另一个有关的地方是60楼,君提及[如果没有对美好之“性”的认识],这里,君已经在谈"美好之性"了.(我不知道这"美好"一词是否又与"乐"\"悦"\"开-心"这些词儿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2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09-11-13 22:43:53的发言:

这个地方,我觉得当然并不是把"乐"换个词儿,比如"悦".而是,根据君50楼第一句:[我以为,“温暖、闲适、默契、眷恋……”是“我们内心深处人之所为人正常的感情需求”,是“愉悦感受”,是“人性”。],这里,君之所论"人性"("人道")已经内涵着所谓"乐"(开-心,换成"悦"也行)了,这样,就与君之"道本身并无乐不乐"产生了矛盾.而我们的集中讨论也是从这里而起的.

另一个有关的地方是60楼,君提及[如果没有对美好之“性”的认识],这里,君已经在谈"美好之性"了.(我不知道这"美好"一词是否又与"乐"\"悦"\"开-心"这些词儿无关.)

第一个问题,我依然认为“性”(道)本身并无乐不乐,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乐”是人的主观体验感受,是人在对“生”的体验中因契合“性”而感受的愉悦。

“温暖、闲适、默契、眷恋……”是“我们内心深处人之所为人正常的感情需求”,是“愉悦感受”,是“人性”。我说的不妥,后面两句给人感觉“愉悦感受=人性”,实际上,我觉得“人性”追求(用这个词好像又变成刻意为之了,呵呵)“温暖”这些感情,如果人在“生”中体验到了,就会觉得愉悦,但不是说愉悦是人性,或人性是愉悦。

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一样,“性”之美好是客观的,“乐”与否在于能否体验到它,而不是它本身美好与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00: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子非鱼在2009-11-13 21:41:16的发言:

我有些糊涂了,我想我真的是比较愚钝的人,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性本有”,就不能说“生性相谐”了呢?“性”虽是人生而有之的,但“生”与“性”毕竟是两种东西呀……

可能是我还不太明白君所说的"相谐"的意思.还请明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6:19 , Processed in 0.0590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