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白水

[教学相关] 【作业】说说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经》中的作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08: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佳蓓在2007-10-21 23:43:07的发言: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
   
故称
    
宜:和顺、亲善。
    
(fén):肥大。有蕡即蕡蕡。
    
(zhēn):叶子茂盛。
    
喜欢的理由

        最初看到这首诗,是被她的名字所吸引.桃夭,充满魅惑,仿佛美丽的女子.

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这首诗虽短却精,短短几语,却勾勒出无数的意象.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桃夭,简单质朴却又不失精彩.


【译文】    春暖的花开带走冬天的感伤,微风吹来浪漫的气息.在这桃花朵朵开的今日,伴着教堂的钟声,这对男女将要结为夫妻.,他们,将要手牵手一路到尽头, 同心建立起美满的家庭,不要忘了这一切是多么的神圣.

    春暖的花香带走冬天的气寒, 微风吹来意外的爱情.
   
在这桃花朵朵开的今日, 伴着教堂的钟声, 这对男女将要结为夫妻.,他们,将要手牵手一路到尽头, 同心建立起美满的家庭,不要忘了这一切是多么的神圣.

     夏日的热情打动春天的懒散, 阳光照耀美满的家庭.在这桃花烂漫的季节,在这绿叶如荫的季节,这对结为夫妻的男女,手牵手一路到尽头,同心建立着他们美满的家庭,不要忘了,这一切是多么的神圣.爱情,让一切美好.

拜读。喜欢理由和译文都很好。

“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这样理解似乎简单化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似乎理解成兴更恰当,也就是说它既可能是实景,用以烘托气氛,春天桃花盛开,明艳如火,人面桃花相映,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的情境,又可能有你说的这一层比的含义,它的内涵很丰富,表现力比一个单纯的比喻要强大些。“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这话说得好,“简单质朴而又不失精彩”,是《诗经》中很多诗歌魅力之所在。

译文部分,“教堂”这个意象现代了些:)风格,近于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与原诗的单纯质朴相比,绮丽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09: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李文丽在2007-10-21 22:02:20的发言:
黍 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黍、稷(音蜀、记):两种农作物。离离:行列貌。靡靡:行步迟缓貌。摇摇:形容心神不安。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噎(音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那些繁茂的农作物啊,丛生在周室的宗庙旁.我徐徐步行来于此,看到这般颓圮满心担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浩瀚的苍天!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那些繁茂的农作物啊,丛生在周室的宗庙旁.我徐徐步行来于此,看到这般颓圮心情沉重,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浩瀚的苍天!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那些繁茂的农作物啊,丛生在周室的宗庙旁.我徐徐步行来于此,看到这般颓圮呼吸哽咽,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浩瀚的苍天!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

我很喜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一句把诗人内心的担忧以及无奈描画的生动形象,以至这句被后世的人引用,表现不被人理解的撕心的孤单,同时这首诗用了"比"的手法和回旋往复,作者的心理表现的更鲜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致此颠覆者”这样的句子都直接放到了“译文”里,未免偷工减料。喜欢理由部分,写的也很敷衍。诗的情境其实是很动人的,姜白石《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正化用此意。请君重读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皂罗袍在2007-10-21 22:06:16的发言:

QUOTE:
当初我从诗中理解到的,是不无调笑的嗔怪,

和我的感觉颇似:)

可能因为郑风中戏谑之作居多,所以读到这首《狡童》,也不自觉地受到影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09: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嘉雪在2007-10-21 23:04:45的发言: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1.镗(tánɡ堂):鼓声。其镗,即"镗镗"。
2.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4.孙子仲:卫国大夫。
5.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6.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7.有忡:忡忡。

8.爰(yuán元):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9.于以:于何。

10.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11.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12.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13.活:借为"佸",相会。
14.洵:远。
15.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镗镗镗!战事紧急,鼓声雷动,战士们加紧练兵。为什么别的战士可以在国内修筑土城、修建漕城,唯独我,被派往南方的战场!
跟随着将军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随着行军队伍,我离家越来越远啊,而他们不让我归家。我日日夜夜地企盼啊,恨不能马上回到你身旁!
哪里可以歇息?哪里可以停留?我的战马走丢了,我该到哪里去寻找?找啊找啊找不到,原来它早已隐入林中。
我的妻啊,你还记得我们之间的誓言吗?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我说,我都会紧紧地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走过人生路。
而如今,唉!战争残酷,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我们之间,千山万水,路途漫漫,我恐怕不能再回家,不能够再次拉起你的手。噢,我不能履行我的誓言了!

喜欢的理由
       诗经三百零五首最喜欢这一首,这一首中最喜欢这八个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没有天崩地裂,海誓山盟,有的只是平凡生活中的真诚相待;没有英雄的故事,伟人的壮举,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柴米油盐。不论身后的风景如何变换,是百话花艳的春光,还是绿意浓浓的夏日,是稻浪层层的秋景,还是银装素裹的冬季,是冉冉东升的朝阳,还是缓缓西沉的暮日,我们都牵着彼此的手一起走过,分享欢乐,分担忧愁。
       为什么是“执子之手”?手是人身体中很敏感的一个部位,很多作家在讲述爱情故事时都不忘描写恋人们第一次牵手时的心动。“执子之手”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将共同生活,共同经历的全部动作全部内涵都表现出来了。
       为什么是“与子偕老”?“偕老”是对生命最庄严的承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承诺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和你一起走过。当一位老头子和一位老太婆手挽手漫步在夕阳金色的余辉中时,我不仅仅感动,更感受到生命的庄重和悲壮。
       古往今来任何关于爱情的文字只需这八个字就足够了。
       这首诗将悲凉的爱情誓言置于战乱纷飞的的大环境下,将离愁之苦、感情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

国贸三班 宁丹虹


“平陈与宋”这句翻译有误。按照你这里援引的注释,似也不应译成联合陈宋,你再看看注释。

喜欢理由部分写的好,很精彩:)

令,文中“百话花艳”四字输入有误,请更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2 9:39:0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2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这样好么? 开始参与这个大家庭,希望大家照顾下哈

遥见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那不见你的日子啊,漫漫一日,恍如三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2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孙老师和其他老师对我的帖子精辟的点评,这样一改我也觉得好多了,谢谢啊。

  王媛媛的帖子写的很不错,有散文诗的感觉,读着很流畅很舒服,还有就是她对女子的心理活动把握得很准确,译文的字里行间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女子等待时焦急而又带着抱怨的心情。我十分欣赏她的语言,很有诗意。但是我不同意她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等待丈夫的诗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描写女子等待情人的一首诗。因为如果是夫妻,不太可能在外面约会时却不能传递音讯吧。

[此贴子已经被白水于2007-10-23 22:48:1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22: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杨明春在2007-10-23 22:04:27的发言:

    王媛媛的帖子写的很不错,……但是我不同意她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女子等待丈夫的诗的观点。我认为这是描写女子等待情人的一首诗。因为如果是夫妻,不太可能在外面约会时却不能传递音讯吧。


呵呵,说的有道理,这点我确实忽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0: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王媛媛)  看来我是第一个完成作业的了,...

写得挺不错啊,文采斐然啊,令在下自愧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5: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老师呀!我自小就不是很喜欢文学,十分不喜欢看书呀!就连四大名著我也未曾读过,诗经就更不用说了,看着这题目,我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写哪一篇呢?”进入脑海的也就只有学过的那几篇了,其余的看都没打看过,更不用说欣赏了,于是我便决定写这篇了,至于解释嘛,我原来想这大家都学了,解释也没什么必要,既然要那我现在就补上吧!老师费心了!谢谢老师了

   翻译:

    这个小伙子笑嘻嘻的走过来,很老实的样子,他抱着布匹来换我的丝织品,他这哪里是来换丝织品的,分明是来和我商量婚事的.我把他送过淇水,一直到顿丘才和他分别.我告诉他:“这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呀!是你没有请媒人来呀!你别生气了,等到秋天来了我们再订下婚期,你说好不好?”

   自从他走后,我每天都登上那破残不堪的城墙,望着远方,如果没看到他,我就十分的伤心,暗自流泪.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他从复关来了,我好高兴,和他有说有笑的.我让他算了一卦,结果都是吉言,没有不好的征兆.我叫他早点赶着车子来好把我迎娶过去.

   桑叶没有枯黄飘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既嫩绿又鲜活.斑鸠呀!你千万不要把桑葚给吃了!年轻的女子呀!你一定要自重,和男子相爱的时候要提高警惕.男子沉迷于爱情中,尚且可以从中逃脱出来;如果女子坠入情网后就不是那么容易逃脱了。
       桑叶落下了后,它的颜色黄黄的。自从我嫁给了你,三年来我一直在吃苦过着贫困的日子。,我被你抛弃,渡过淇水回家,河里的水很大,把车旁的布幔都打湿了。我并没有什么过错你为什么要抛弃我呢?你做事为什么没有定准,总是变化无常呢?

   这三年来我一直为家里的事辛劳,早起晚睡,天天如此,数都数不清了。 一家生活渐渐好转,你为什么折腾我却越来越凶残?我的兄弟都还不知道我的境况,见到我后还是嬉笑如常,毫无顾忌.一个人静下来想,泪水只有自己来咽,谁来可怜我?

   以前你说要和我白头偕老,现在想起来这只是让我徒增烦恼罢了!淇水再宽也有它的岸,隰水再辽阔也有它的边.小的时候,我们说说笑笑,开开心心,哪里由于什么烦恼.当年你信誓旦旦,多么的诚恳,谁会想到你居然会抛弃我,违背你的誓言.既然你想都不想就违背你的誓言,那我也只好和你断绝关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4 15:40:1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4 15: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李晰越在2007-10-21 19:31:16的发言:

君子于役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君子:此妻称丈夫。
     
役:苦役。
     
曷:何时。
     
至:归家
     
埘: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佸:音活,聚会、相会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大概,也许

翻译:丈夫在服役,不知道期限是多久,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鸡进了鸡圈,到黄昏了,牛羊也下山了回家了。

丈夫在服役,让我如何不想他!

丈夫在服役,没日没月的很漫长,什么时候才能想聚?

鸡回到了家,夕阳不断下沉,牛羊回来关到了一起。

丈夫在服役,愿他不要口渴。

赏析:本诗反映的是在家的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想念。通过描述农家一些常

           见的夕阳下山,家畜回家等景象触发了人的情感。家畜都回来团聚了丈夫

           却还不能回来,凝望这些场景只能让妇人更加感伤。末尾处妇人担心在外

           的丈夫会不会口渴,这又展示出了妇人温存的一面.本文除了表现对丈夫

      的想念与担心,还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带来的灾难。本诗情景交融,把

      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因为之前我发的帖子存在格式和病句的问题.所以特此重新编辑好了再发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0:05 , Processed in 0.0801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