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来说,我也是这种教育制度教育出来的,但比起国外的教育,我发自内心地更喜欢中国的教育。我认为只有中国能够做到上下五千年,这和我们延续着的教育、传统是有很多关系的。民国时代的高考题和现在的高考题其实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比如都是要考生明白如何正确看待事物、如何妥善解决问题,我认为是一脉相传的。
我也是从这种教育制度下出来的,不管国外的教育好不好,我都十分厌恨中国的教育。“要考生明白如何正确看待事物,如何妥善解决问题”,作为一个在以这种语文教育的机制评判还不错的人,在我受的作文严格的训练之后,我也并不明白如何正确看待事物,比如对考分和高考本身就不能正确看待,妥善解决问题,那就更谈不上了,自信、幸福这种题目很普遍了,我都写过,那个时候的我自卑得不得了,幸福呢,高一和高三都有一段时间近于抑郁症了,怎么解决。就我个人感觉,这种训练某种程度上像是睁着眼说瞎话大话空话的训练,不过为了拿高分,那就往“正确妥善”的方向写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作文题那就说些男默女泪大道理小清新的话咯。
法国的高考题充其量就是个阅读理解,读了哲学书、艺术书,发表一下读书心得,根本不能作为教育的考察手段,尤其是“育”。人不能光有大脑,心才是更重要的。
一、作文是什么。缪哲说,着读十年书,再来开笔。哦,我们不是“阅读理解”,我们不是“读书心得”,我们的孩子都是天才,没有读书的积淀也能作出“有大脑有心”的好文章?那难怪我们连“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闻都没闻过的人会懂这些个,天才嘛!所以我们现在才是“人的社会”,无真理,无理性,无法律,无正义——没有这些的“统治”嘛,我们当然不会“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正即反,一竿子打死”,所以“彼”必定“灭亡”,我们“此”是历史悠久,五千年之后,还有八千年,一万年,千秋万代!
二、阅读理解?中国连这样的阅读理解都没法做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话大概都听过吧。读一个民族历史所积累起来的最优秀的经典,读这样的“哲学书,艺术书”,本身不是一种育人过程,本身不教人有大脑,知明辨,晓是非,明道德,了文艺,陶情操,仅仅只是“阅读理解,仅仅只是读书心得”?而中国这种读《读者》《青年文摘》就足够了的教育就能够使人“有大脑,还有心”?
就事而论,言语有不当处,望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