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间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酒神

[文 学] 请教大家对鲁迅杂文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2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18 16:31 发表  鲁迅说的太绝对了?哪里绝对了?你能举出一个例外?从形式逻辑上来说,如果前提不便,A和非A两者必居其一,这不是必然的吗?有何绝对?要想颠覆这个结论,那就得颠覆它的前提,就是千百年来国人是奴隶这个前提,但这个前提可曾被颠覆过?

 

从形式逻辑来讲,如果千百年来国人是奴隶是一个前提,那么这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经过何样的推论得出A和非A这样的结论?如此,“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或者说想做奴隶的人”是奴隶么?

从事实上来讲,伯夷叔齐是奴隶么?孔孟是奴隶么?老庄是奴隶么?陈胜吴广是奴隶么?李贽是奴隶么?24皇族是奴隶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2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6-20 22:58 发表  师言梁乐观,学生十分同意。但说梁少年,或尚存疑。梁论国民性在前,确实不如鲁迅深刻,更鲜有论及革命者。但鲁迅论社会变革,似乎破多于立,至今不太清楚鲁迅的社会变革主张。梁在这点上则难能可贵,不但破天 ...

呵呵接着来打酱油。

虽然,只是鲁迅首先是文学家吧?!借用龙应台的话,文学的意义是使我们“看见”,并不是“迷宫里的北斗星”呀。

[ 本帖最后由 行香子 于 2012-6-21 22:4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耳 于 2012-6-21 21:06 发表  从形式逻辑来讲,如果千百年来国人是奴隶是一个前提,那么这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经过何样的推论得出A和非A这样的结论?如此,“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或者说想做奴隶的人”是奴隶么?从事实上来讲,伯夷叔齐是奴 ...

 

建议你先去读鲁迅的《灯下漫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23: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神 于 2012-6-14 21:29 发表

再举个我认为属于“战斗文学”的典型例子:《并非闲话》系列。其中反驳陈西滢拿“臭毛厕”做比的文字:

 

“但是学校的变成“臭毛厕”,却究竟在“饭店招集教员”之后,酒醉饭饱,毛厕当然合用了。西滢先生希望“教育当局”打扫,我以为在打扫之前,还须先封饭店,否则醉饱之后,总要拉矢,毛厕即永远需用,怎么打扫得干净?而且,还未打扫之前,不是已经有了“流言”了么?流言之力,是能使粪便增光,蛆虫成圣的,打扫夫又怎么动手?姑无论现在有无打扫夫。”

 

由于看不到陈西滢的全篇文字,这段话就显得有点滑稽,而我确实也没有看懂,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不能换个好懂的论述吗?

 

找来陈源的《粉刷毛厕》一文(网上有)对读,便可知大概原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23: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6-21 21:58 发表 呵呵接着来打酱油。 虽然,只是鲁迅首先是文学家吧?!借用龙应台的话,文学的意义是使我们“看见”,并不是“迷宫里的北斗星”呀。

 

十分赞同你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21 23:05 发表   找来陈源的《粉刷毛厕》一文(网上有)对读,便可知大概原委。

 

恩。最近在看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按照讲义顺序对照着看《鲁迅全集》。钱先生建议先读鲁迅1936年的杂文,然后再从最早的读起。这种方法很特别,收获很大!也想起了《富春山居图》的跋,也是要先去看这个在最后面的跋,就有了整幅作品全面的脉络和背景了解,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不知道还适用于其他的作品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3: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行香子 于 2012-6-21 21:58 发表 呵呵接着来打酱油。 虽然,只是鲁迅首先是文学家吧?!借用龙应台的话,文学的意义是使我们“看见”,并不是“迷宫里的北斗星”呀。

 

呵呵,鲁迅何以能使我们“看见”?因为文笔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5: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22 13:39 发表  呵呵,鲁迅何以能使我们“看见”?因为文笔漂亮?

我提出“看见”是针对木耳兄言鲁“启多于蒙”,未能提出如何制作“新衣”,且非百科全书式人物来说的。梁或有梁的广度,但鲁有鲁之深度。我以为这就够了,在那个年代,启之意义非凡,鲁之价值也不以其未能如社会学家等明告如何前进而减损分毫,更不必以此为憾。而我窃以为,若鲁迅明确提出如何制作“新衣”,便不是那个怀疑一切的鲁迅了,或许其最为人称道的看中国及中国人目光之毒也要大打折扣了。

自然,鲁迅能使我们“看见”,文笔好也是其一。但文笔漂亮且骂皇帝新衣者,当年亦有林语堂等人。鲁迅之为鲁迅却不在于此。或许像老师说的,却是在于他是第一个会说出“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5: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酒神 于 2012-6-22 12:14 发表   恩。最近在看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按照讲义顺序对照着看《鲁迅全集》。钱先生建议先读鲁迅1936年的杂文,然后再从最早的读起。这种方法很特别,收获很大!也想起了《富春山居图》的跋,也是要先去看这 ...

呵呵这个读法也有讲究么,真的会大有收获么,那倒该试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3 14: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水 于 2012-6-21 23:01 发表   建议你先去读鲁迅的《灯下漫笔》。

 

既然单讲形式逻辑,似乎不看也不妨。形式逻辑本来就是老师附带提出的问题。

老师既然提出前提和结论,不妨指明大前提和小前提。很明显,A不可能推导出A和非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水云间

GMT+8, 2025-5-15 06:18 , Processed in 0.0615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