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白水 于 2014-1-19 09:33 发表
才看到这个回帖。其实,我在对你的那一判断,即中国历史“在缓慢而坚定地沿着历史的现代之维前进”表示同意时,是有几分犹豫的。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太大了,参见波普尔《历史决定论 ...
波普尔的话较适合形容意识形态,如果单指时间性,这个判断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正如哈贝马斯在《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中,仅在论述文化现代性时就如是说: “现代”(modern)一词最早在5世纪晚期用来区分当前时期——按现在正统的说法是基督教时期——与异教的和罗马的过去。“现代性”这种表达以其在各个情况下的不同涵义,反复解说着对一个时段的意识,这一意识回溯古典时代的过去,恰是为了将自身理解成从旧到新的转变之结果。不仅对于文艺复兴——“现代时期”对于我们来说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来说是这样,在查里曼大帝时期,在12世纪,在启蒙运动中,——一句话,每当欧洲通过更新与古典时代的关系发展出对一个新时段的意识,这时候人们就认为自己是“现代的”。此间一直到著名的现代人与古人(当时指17世纪晚期法国的古典时代趣味的拥护者)之争,人们当作标准和值得效仿的原型的,总是antiquitas(古典)。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以史为鉴,想的也是千秋万代,所以历史在时间维度上总是向前发展的,虽然现实中难免会有反复。 |